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孤獨的,能遇見一位靈魂伴侶,是最大的幸事。
人與人之間,要想成為朋友很容易,但成為知己很難。
異性之間比起同性朋友,想要一直維持很好的關系,更是難上加難。
所謂靈魂伴侶,就是這一生都能在精神上擁有共鳴,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境地,彼此的心都能始終緊密相連。
成年人的世界,異性之間的感情其實很脆弱,受各種因素影響,異性朋友之間,大多離不開利益聯(lián)系,感情,只是一個鋪墊而已。
“靈魂伴侶”,不僅僅限于愛人,也許不是愛人,也許只是“朋友”,一場美妙的緣分,讓彼此遇見,此后,這一輩子都把對方藏在自己心里。
靈魂伴侶,最重要的就是共鳴……
01生活方式的共鳴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為了喜歡的生活而努力。
人與人之間若是連“活著”都活不到一起,又怎會成為“靈魂伴侶”。
有的夫妻之所以散了,就是始終找不到生活的契合點,他喜歡這樣活著,她喜歡那樣活。
就比如說,你出身在富貴之家,我出身平凡,你喜歡吃“意面”,我喜歡吃“泡面”;你喜歡喝“咖啡”,我喜歡喝“茶水”;你喜歡吃面包,我喜歡吃“包子”……
兩個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那么,很難擁有“共識”,也很難走到一起。
不過,這世上也有完全不一樣的人,走到了一起。
比如《倚天屠龍記》里的殷素素和張翠山,張翠山出自“名門”,是武當派張三豐的愛徒;殷素素則是天鷹教教主殷天正之女。本來毫無交集的兩個人,卻走到了一起,成為彼此人生中的摯愛。
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
真正的靈魂伴侶,懂得欣賞彼此的不同,從而達到相同。
你喜歡喝茶,我就去給你買茶;你喜歡自由,我愿與你浪跡天涯。
柏拉圖說,真正重要的不是活著,而是活得好。
不管彼此相不相同,真正的靈魂伴侶,都會心甘情愿、主動尋求生活方式的共鳴。
你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我就怎樣活……
02事業(yè)上的共鳴
林徽因既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建筑家,她也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家,而她的丈夫梁思成,也是一位資深的建筑學家。
梁思成與林徽因,曾為了共同的理想,一起踏遍山川大河,測繪和拍攝了數(shù)千件歷史建筑,事業(yè)上的共鳴,讓他們緊緊相依。
魯迅先生曾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尤其是在事業(yè)上,能有一位知己,與己一起奮斗,一起努力,是人生何等的幸運。
何況,那是一位異性知己……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坎坷,在人生處于低谷之時,在事業(yè)停滯不前之時,還能有一位“靈魂伴侶”默默支持、鼓勵,這就是最有力的支撐。
真正的靈魂伴侶,一定會對你所從事的事業(yè)鼎力相助,一定會在你快要放棄的時候鼓勵你,一定會在你獲得成功時感動落淚。
異性之間,在共同的事業(yè)上,不把彼此當作對手,而是“共贏”,哪怕輸了,也不離不棄,互相溫暖,互相幫助,才是真正的靈魂伴侶。
03興趣愛好上的共鳴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有的人愛唱歌,有的人愛跳舞,有的人愛讀書,有的人愛下棋。
許多人因為共同的愛好走到一起……
在公園里,幾位長者一起打太極;在小區(qū)里,幾個老人一起跳“廣場舞”;在酒吧里,幾個年輕人一起載歌載舞;在圖書館里,幾對好朋友,一起安靜的看書。
異性之間,因為愛好有緣相識,日久生情,便有機會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
但并不是所有有共同愛好的人,都能成為知己。
“愛好”只是給人提供了一個“相逢”的機會,無法產生“共鳴”,也只是“擦肩而過”。
異性之間,只要見面,就有聊不完的話題,能圍繞著共同的興趣一直“探討”下去,從而尋找到真正的快樂,精神上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就比如,兩個人都是“吃貨”,曾經都很孤獨,總是一個人吃飯,時??释@么好吃的東西,為什么沒有人分享?突然有一天,一個同樣愛吃的人來到你身前——我可以嘗一口嗎?感覺很好吃的樣子……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能活得開心,就是幸福的。
異性之間,如果可以一直讓彼此快樂,哪怕在人極度悲傷、難過、痛苦的時候,只要有“你”在,所有的痛苦都能煙消云散,這就是真正的“靈魂伴侶”!
04思想上的共鳴
如果這世上能有一個人,即使沉默不語,眼神對視一秒,就能讀懂了彼此的心……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我懂你”。
有的人相處了很久,可惜,誰也不懂誰。
就像有的夫妻,在一起過了許多年,還是沒有一點默契——你的愛人最喜歡吃什么?不知道……
思想上的共鳴,才是人際交往中,最高的境界。
就像“管鮑之交”那樣,能在彼此有難處的時候理解對方、包容對方、互相感恩、互相“懂得”,就像管仲對鮑叔牙的評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
最好的異性關系,就是思想上的高度共鳴,無論你怎么做,“我”都懂你,不論別人怎么看你,我都相信你,理解你,支持你。
真正的靈魂伴侶,一定擁有思想上的共鳴,即使默默無語,卻也能“懂你”,因為早已經熟識,早已經讀懂了你,因為心里有你,夢里有你,生活不能失去你,精神上形成了高度依賴,也就有了高度的共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