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極指篡內(nèi)深處。《難經(jīng)·二十八難》:“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a name="refn1">[1]
下極指會陰深部[2]。《難經(jīng)·二十八難》:“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a title="醫(yī)學百科:滑伯仁" >滑伯仁注“篡內(nèi)深處為下極”。
下極指兩目之間的部位,亦稱“山根”、“頞”,古人根據(jù)此處的色澤變化診察心臟病變[1][2]。《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五色》:“下極者,心也?!?/p>
下極指肛門。《難經(jīng)·四十四難》:“下極為魄門。”[1]
下極為經(jīng)穴別名,即會陰穴[1]。見《類經(jīng)圖翼》。張介賓:“下極,兩陰之間,屏翳處也?!?/p>
穴位 | 會陰 | ||
漢語拼音 | Huiyin | ||
羅馬拼音 | Huiyin | ||
美國英譯名 | Meeting of Yin(Perineum)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CV1 | |
日本 | 1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VC1 | |
富耶氏 | VC1 | ||
德國 | KG1 | ||
英國 | Cv1 | ||
美國 | Co1 |
會陰為經(jīng)穴名(Huìyīn CV1,RN1)[3][4][5]。出《針灸甲乙經(jīng)》。別名下陰別(《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府論》),屏翳(《針灸甲乙經(jīng)》),平翳(《醫(yī)宗金鑒》),金門(《備急千金要方》),神田(《圣濟總錄》),海底(《針方六集·神照集》),下極(《類經(jīng)圖翼》)。屬任脈[3][4]。會陰是任脈之別絡;沖脈、督脈、任脈之交會穴[4]。此穴在會陰之部,故名會陰[4]。會陰穴主要用于急救及二陰疾患:如癲狂,驚癇,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小便難,遺尿,陰癢,陰挺,陰部汗?jié)瘢?a title="醫(yī)學百科:陰門" >陰門腫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陰痛,痔疾,昏迷,脫肛,帶下,便秘,疝氣,現(xiàn)代又用會陰穴治療溺水窒息,前列腺炎,子宮脫垂,陰道炎,陰部濕疹,尿道炎,痔瘡,閉經(jīng),產(chǎn)后昏迷不醒,睪丸炎,陰囊炎等。
下陰別(《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府論》),屏翳(《針灸甲乙經(jīng)》),平翳(《醫(yī)宗金鑒》),金門(《備急千金要方》),神田(《圣濟總錄》),海底(《針方六集·神照集》),下極(《類經(jīng)圖翼》)。
《針灸甲乙經(jīng)》: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之間。
此穴在會陰之部,故名會陰[4]。
相合聚結之處為會。陰,指陰部,在此指前后二陰。穴居兩陰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任脈總攝全身諸陰之脈,為陰脈之海,本穴當本經(jīng)外循行之發(fā)端。沖脈為血海。《針灸大成》載有:“兩陰間,任督?jīng)_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陰?!币蛎麜帯S直狙ㄔ谔?,四翳如屏,故又名屏翳。屏翳之義,遮以蔽也。[6]
會陰是任脈之別絡[4]。
會陰是沖脈、督脈、任脈之交會穴[4]。
陰部[7]
標準定位:會陰穴在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后聯(lián)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8]。
會陰穴位于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后聯(lián)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仰臥屈膝取穴[4]。
會陰穴位于會陰部正中[3]。男子當肛門與陰囊之間;女子當肛門與陰唇后聯(lián)合之間[3]。
會陰穴在任脈的位置
會陰穴在陰部的位置(出自《中醫(yī)大辭典》)
會陰穴在任脈的位置
截石位,于肛門與陰囊根部(女性為大陰唇后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取穴。
會陰穴位于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后聯(lián)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仰臥屈膝取穴[4]。
膀胱截石位,男子于陰囊后端與肛門前端連線的中點處取穴;女子于大陰唇后聯(lián)合部與肛門前端連線的中點處取穴[9]。
會陰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會陰中心腱。淺層布有骨后皮神經(jīng)會陰支,陰部神經(jīng)的分支和陰部內(nèi)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皮膚→皮下組織→會陰中心腱[4]。
皮膚→皮下組織→會陰中心腱[5]。
有會陰神經(jīng)(陰部神經(jīng)分支)和陰部內(nèi)動脈分支[5]。
布有會陰神經(jīng)分支和會陰動、靜脈分支[3]。
會陰穴具有醒神鎮(zhèn)驚、通調二陰的功效。
會陰穴為任脈之首穴,位于前后二陰之間,故以治療二陰病為主,并有急救作用[10]。
會陰穴有醒神鎮(zhèn)驚、通調二陰之功。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癲狂,驚癇,二便不利,痔疾。猶言諸陰之會也,穴在兩股夾襠,兩陰竅之間,故能治谷道、子宮、精室、陰器諸處之病。[6]
會陰穴主要用于急救及二陰疾患:如癲狂,驚癇,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小便難,遺尿,陰癢,陰挺,陰部汗?jié)?,陰門腫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陰痛,痔疾,昏迷,脫肛,帶下,便秘,疝氣,現(xiàn)代又用會陰穴治療溺水窒息,前列腺炎,子宮脫垂,陰道炎,陰部濕疹,尿道炎,痔瘡,閉經(jīng),產(chǎn)后昏迷不醒,睪丸炎,陰囊炎等。
會陰穴主要用于急救及二陰疾患:如癲狂、驚癇、遺精、陽痿、女子月經(jīng)不調、小便難、遺尿、陰癢、陰挺等[4]。
會陰穴主治小便不利、陰痛、痔疾、遺精、月經(jīng)不調、癲狂、昏迷、溺水窒息[11]。
會陰穴主治陰痛,陰癢,痔疾,脫肛;月經(jīng)不調,陰挺;陽痿,遺精;溺水窒息,產(chǎn)后昏迷,驚癇,癲狂;小便不利,遺尿;便秘;疝氣[9]。
現(xiàn)代又多用會陰穴治療溺水窒息、昏迷、前列腺炎、子宮脫垂、陰道炎、陰部濕疹及尿道炎、尿閉、痔疾、疝氣等[4]。
會陰穴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癲狂,脫肛,痔瘡,疝氣,小便不通,帶下,月經(jīng)不調,陰部瘙癢等[3]。
治陰癢,陰痛,陰部汗?jié)瘢庨T腫痛,小便難,大便秘結,閉經(jīng),溺水窒息,產(chǎn)后昏迷不醒,癲狂,陰道炎,睪丸炎,陰囊炎,疝氣。
直刺0.5~1寸[9][11][4][3],局部脹痛[9],可擴散至前、后陰[9]。
會陰配中極、肩井,有行氣通絡,強陰壯陽的作用,主治難產(chǎn),胞衣不下,宮縮無力,產(chǎn)門不開等。
會陰配三陰交,治產(chǎn)后暴卒[9]。
《針灸甲乙經(jīng)》:任脈別絡,俠督脈、沖脈之會。
《針灸甲乙經(jīng)》: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會陰主之。痔,會陰主之。凡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皆主之。身腫,皮膚不可近衣,淫濼苛獲,久則不仁,屏翳主之。男子陰端寒,上沖心佷佷,會陰主之。女子血不通,會陰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治小便難,竅中熱,皮疼痛,谷道瘙癢,久痔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經(jīng)不通,男子陰端寒,沖心佷佷。
《針灸資生經(jīng)》:產(chǎn)后暴卒,灸會陰、三陰交。
《針灸聚英》:卒死者,針一寸,補之。溺死者,令人倒馱出水,針補,尿屎出則活,余不可針。
《普濟》:女子經(jīng)不通,男子陰端寒沖心。
電熱針針刺會陰、曲骨,治療女性外陰白色病變有一定療效,同時,針刺二穴可使患者E玫瑰花結形成較治療前顯著提高,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亦有明顯提高,微量元素銅的含量也有明顯提高,說明女性外陰白色病變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和體內(nèi)血清銅含量低有一定關系,并且說明針刺會陰、曲骨二穴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針刺會陰引起呼吸變化的陽性率為45%,但針刺恥骨聯(lián)合上部,以及痛覺敏感的角膜、睪丸等處,絕大多數(shù)例次對呼吸毫無影響,說明會陰對呼吸變化的影響有一定特異性。
針刺動物“會陰”,能調節(jié)呼吸運動,對呼吸停止有急救作用[4]。
針刺“會陰”能止肛門術后疼痛[4]。
據(jù)報道配曲骨穴,平刺或斜刺,進針1.5~2.0cm后接DRI-1型電熱針機,電流強度為50~90mA,針感以溫熱,脹為度。留針30~4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在病變局部選取1~2對阿是穴,針30次為1療程,經(jīng)期停針,療效較好。
會陰留針加灸,每日1次。
針刺會陰、秩邊等穴對先天性腰骶椎裂引起的排尿困難有一定療效[6]。
下極為經(jīng)穴別名,即長強穴[1]。見《難經(jīng)》楊玄操注:“下極者,長強也。”
穴位 | 長強 | ||
漢語拼音 | Changqiang | ||
羅馬拼音 | Changchiang | ||
美國英譯名 | Long Strong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GV1 | |
日本 | 1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VG1 | |
富耶氏 | IVG1 | ||
德國 | LG1 | ||
英國 | Gv1 | ||
美國 | Go1 |
長強為經(jīng)穴名(Chángqiáng GV1[12],DU1[13])。出《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備急千金要方》作長疆[14]。別名窮骨(《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癲狂》),橛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骨空論》),氣之陰郄(《針灸甲乙經(jīng)》),胸之陰郄(《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氣郄(《針灸大全》),尾骨(《千金翼方》),尾翠骨(《太平圣惠方》),尾閭(《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骶上(《太平圣惠方》),骶端[15],骨骶(《類經(jīng)圖翼》),龜尾(《太平圣惠方》),龍虎(《經(jīng)穴纂要》),尾蛆骨(《人鏡經(jīng)》),骶骨(《人鏡經(jīng)》),曹溪路(《衛(wèi)生寶鑒》),三分閭(《衛(wèi)生寶鑒》),河車路(《衛(wèi)生寶鑒》),朝天嶺(《經(jīng)穴纂要》云出《衛(wèi)生寶鑒》),上天梯(《衛(wèi)生寶鑒》),尾骨下穴(《針灸穴名解[6]》),脊骶端(《針灸學》(南京)),下極(《難經(jīng)》楊玄操注)。屬督脈[12]。長強是督脈的絡穴,少陰所結;足少陰腎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之會[12]。長為短之對,強為弱之對,脊柱長而強韌,此穴在其下,故名長強[12]。長強穴主要用于前后二陰及神志疾患等:如女陰瘙癢,陰囊濕疹,前列腺炎,遺精,陽痿,小便黃閉,痔疾,脫肛,腸炎,痢疾,便秘,便血,精神分裂癥,脊強,瘛疭,小兒囟陷,腰脊部疼痛,尾骶部疼痛,痔瘡,遺尿,腹瀉,泄瀉,癔癥,癃閉,淋證,小便難,陰部濕癢,嘔血,疝氣,癲狂癇,洞瀉,大小便難,癔病,腰神經(jīng)痛等。
窮骨(《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癲狂》),橛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骨空論》),氣之陰郄(《針灸甲乙經(jīng)》),胸之陰郄(《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氣郄(《針灸大全》),尾骨(《千金翼方》),尾翠骨(《太平圣惠方》),尾閭(《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骶上(《太平圣惠方》),骶端[15],骨骶(《類經(jīng)圖翼》),龜尾(《太平圣惠方》),龍虎(《經(jīng)穴纂要》),尾蛆骨(《人鏡經(jīng)》),骶骨(《人鏡經(jīng)》),曹溪路(《衛(wèi)生寶鑒》),三分閭(《衛(wèi)生寶鑒》),河車路(《衛(wèi)生寶鑒》),朝天嶺(《經(jīng)穴纂要》云出《衛(wèi)生寶鑒》),上天梯(《衛(wèi)生寶鑒》),尾骨下穴(《針灸穴名解[6]》),脊骶端(《針灸學》(南京)),下極(《難經(jīng)》楊玄操注)。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
長為短之對,強為弱之對,脊柱長而強韌,此穴在其下,故名長強[12]。
長,與短對言,長大,旺盛。強,有強盛意。督脈為統(tǒng)督諸陽之經(jīng),自下而上,強勁端長,而長于陽,為全身之所寄托。長強為純陽初始,又為督脈之絡穴,其氣強盛。楊上善曰:“督脈諸陽脈長,其氣強盛,穴居其處,故曰長強也?!比玳L而不強,則困頓難支,長而過強,則脊強反折,二癥皆可取用矣。循環(huán)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養(yǎng)生家調運任督,以意導氣,起自尾閭,循脊骨,上百會,下齦交,銜接任脈,下頤循胸,至臍腹以抵會陰,復合于督脈。由本穴循背上行,即莊子所謂“緣督以為經(jīng)”也。如此升降輪會,循環(huán)不息,無盡無休,故名長強。[6]
長強穴是足少陰腎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與督脈的交會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16]。
長強穴是足少陰腎經(jīng)與督脈的交會穴[16]。
尾端[17]
標準定位:長強穴在尾骨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8]。
長強穴位于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之中點處,跪伏位取穴[14]。
長強穴位于會陰區(qū),尾骨下方,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跪伏位或胸膝位取穴[12]。
長強穴在督脈的位置
長強穴在尾端的位置
長強穴在尾端的位置
長強穴在尾端的位置(肌肉)
長強穴在尾端的位置(骨骼)
跪伏或胸膝位,于尾骨尖與肛門連線之中點取穴。
長強穴位于會陰區(qū),尾骨下方,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跪伏位或胸膝位取穴[12]。
跪伏或胸膝位,在尾骨下端與肛門之間的凹陷處取穴[18]。
長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肛尾韌帶。淺層主要布有尾神經(jīng)的后支。深層有陰部神經(jīng)的分支,肛神經(jīng),陰部內(nèi)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肛動、靜脈。
皮膚→皮下組織→肛尾韌帶[12]。
皮膚→皮下組織→肛尾韌帶→肛門外括約肌深部→肛提肌[19]。
淺層有肛神經(jīng)皮支(陰部神經(jīng)分支)分布;深層有肛神經(jīng)肌支和肛動脈(陰部內(nèi)動脈分支)分布[19]。
布有尾骨神經(jīng)后支,肛門神經(jīng);以及肛門動、靜脈分支[14]。
長強穴有通任督,調腸腑作用[12]。
長強穴為督脈首穴,督脈挾脊而行,為諸陽脈之長,“入屬于腦”,故既可治療經(jīng)脈循行所過部位的前陰、肛腸及腰骶病,又能治療神志病[20]。
長強穴有寧神鎮(zhèn)痙,通便消痔之功。主治癲狂,癇疾,脊強反折,泄瀉痢疾。人體氣息之出入,血液之流行,飲食便溺之交替,凡諸新陳代謝,均在循環(huán)運行之中。無論寐寤,其運行變化均無休止,所謂營衛(wèi)之行,無頃刻止者也。[6]
長強穴主要用于前后二陰及神志疾患等:如女陰瘙癢,陰囊濕疹,前列腺炎,遺精,陽痿,小便黃閉,痔疾,脫肛,腸炎,痢疾,便秘,便血,精神分裂癥,脊強,瘛疭,小兒囟陷,腰脊部疼痛,尾骶部疼痛,痔瘡,遺尿,腹瀉,泄瀉,癔癥,癃閉,淋證,小便難,陰部濕癢,嘔血,疝氣,癲狂癇,洞瀉,大小便難,癔病,腰神經(jīng)痛等。
長強穴主要用于前后二陰及神志疾患等:如女陰瘙癢;陰囊濕疹、前列腺炎、遺精、陽痿;小便黃閉;痔疾、脫肛、腸炎、痢疾、便秘、便血;癲癇、精神分裂癥及脊強瘈疭、小兒囟陷、腰脊及尾骶部疼痛等[12]。
長強穴主治痔瘡,脫肛,便血,便秘,遺精,遺尿,腹瀉,痢疾,腰脊強痛,癲癇;以及精神分裂癥,前列腺炎等[14]。
長強穴主治痔疾,脫肛,便血,泄瀉,痢疾,便秘;癲癇,癔癥,瘛疭;癃閉,淋證,小便難,陰部濕癢;腰痛,尾骶骨痛;嘔血,遺精,陽痿,疝氣[18]。
長強穴主治泄瀉、便血、便秘、痔疾、脫肛、癲狂癇、腰脊和尾骶部疼痛[19]。
長強穴主治痔疾,便血,洞瀉,大小便難,陰部濕癢,尾骶骨疼痛 ,癲癇,癔病,腰神經(jīng)痛。
先進針至皮下,再與骶骨平行斜向刺入0.5~1寸,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至肛門和尾骶部,有時針感沿督脈向上傳至腰部[18][12][14]。
可灸[12]。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14]。
長強穴配承山灸有清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痔疾[12]、便結。治久痔[18]。
長強穴配百會、氣海治脫肛[12]。
長強配小腸俞,有行氣通腑,分清泌濁的作用。治大小便難[18]、淋癥。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骨空論》: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shù);次灸橛骨,以年為壯數(shù)。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督脈之別,名曰長強……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取之所別也。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癲狂》:治癲疾者,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瀉之。置其血于瓠壺之中,至其發(fā)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骶骨也。
《針灸甲乙經(jīng)》:痙反折,心痛,氣短,尻濇,小便黃閉,長強主之。腰痛上寒,實則脊急強,長強主之。癲疾發(fā)如狂走者,面皮厚敦敦,不治,虛則頭重,洞泄,淋癃,大小便難,腰尻重,難起居,長強主之。小兒驚癇,瘛疭脊強,互相引,長強主之。
《針灸大成》:主腸風下血,久痔瘺,腰脊痛,狂病,大小便難,頭重,洞泄,五淋,疳蝕下部,小兒囟陷,驚癇,瘛疭,嘔血,驚恐失精,瞻視不正。
《針灸聚英》:足少陰、少陽結會,督脈別走任脈。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針入三分,抽針以太痛為度……灸然不及針。
《類經(jīng)圖翼》:一經(jīng)驗治少年注夏羸瘦,灸此最效。
《玉龍歌》:九般痔疾最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長強一穴是,呻吟大痛穴為真。
針刺家兔的“長強”,對原來結腸緊張度低下者大多可使之亢進,而對結腸緊張度增高者則可使之減弱[18]。
針刺家兔“長強”,能調整結腸運動,使實驗性結腸低緊張度者內(nèi)壓升高,高緊張度者內(nèi)壓降低[12]。
給狗以輕度的氟烷麻醉,然后針刺長強,捻針時可明顯增加心排血量和每搏輸出量,降低心率和動脈壓,減低外周阻力[18]。
現(xiàn)代研究報道,針刺狗的長強穴,捻針時可明顯增加心排出量和心搏出量,降低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減低外周阻力[6]。
據(jù)報道:長強、水分穴針麻用于多種婦產(chǎn)科手術,有效率高達97%[12]。
取長強,刺1寸,用強刺激,瀉法,留針20分鐘,5分鐘行針1次。
取長強,刺5~8分,小幅度快速捻轉2分鐘左右出針,每日1次。
長強穴埋腸線。
長強配承山,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1次,隔日1次。
長強穴埋腸線,4周后行第2次埋線,6次為1療程。
下極為經(jīng)穴別名,即橫骨穴[1]。出《針灸甲乙經(jīng)》。
穴位 | 橫骨 | ||
漢語拼音 | Henggu | ||
羅馬拼音 | Hengku | ||
美國英譯名 | Horizontal Bone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KI11 | |
日本 | 11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R11 | |
富耶氏 | R11 | ||
德國 | N11 | ||
英國 | K11 | ||
美國 | Ki11 |
橫骨為經(jīng)穴名(Hénggǔ KI11)[21]。出《脈經(jīng)》。別名下極[22]。屬足少陰腎經(jīng)[21]。橫骨是沖脈、足少陰腎經(jīng)的交會穴[21][22]。橫骨為恥骨之古稱,此穴在橫骨上緣,故名橫骨[21]。橫骨穴主治前陰,肝腎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瀝,遺精,陽痿,疝氣偏墜,遺尿,癃閉,經(jīng)閉,少腹痛,脫肛,腰痛,少腹脹痛,小便不利,疝氣,陰痛,少腹脹,尿閉,睪丸腫痛,尿失禁,現(xiàn)代又多用橫骨穴治療腸疝痛,膀胱痙攣,膀胱麻痹,尿道炎,性功能減退,尿道炎,尿潴留,睪丸炎,盆腔炎,附件炎,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角膜炎等。
下極(《針灸甲乙經(jīng)》),屈骨(《備急千金要方》),髓空(《經(jīng)穴匯解》),下橫(《神灸經(jīng)綸》),曲骨端(《針灸資生經(jīng)》)。
《脈經(jīng)》: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針橫骨、關元瀉之。
橫骨為恥骨之古稱,此穴在橫骨上緣,故名橫骨[21]。
橫骨穴是足少陰腎經(jīng)與沖脈的交會穴。
下腹部[23]
標準定位:橫骨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8]。
橫骨穴位于下腹部,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仰臥取穴[21]。
橫骨穴位于恥骨聯(lián)合上緣旁開0.5寸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22]。另說在臍下4.5寸,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jīng)》);臍下5寸,旁開1寸(《針灸大成》);臍下5寸,旁開1.5寸(《針灸資生經(jīng)》)。
橫骨穴在足少陰腎經(jīng)的位置
橫骨穴在下腹的位置
橫骨穴在下腹的位置(肌肉)
橫骨穴在下腹的位置(內(nèi)臟)
橫骨穴在下腹的位置
橫骨穴位于下腹部,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仰臥取穴[21]。
仰臥位,當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中點旁開中線0.5寸處取穴[24]。
橫骨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錐狀肌、腹直肌、腹股溝鐮(聯(lián)合腱)、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有腹壁下動脈,陰部外動脈。分布著髂腹下神經(jīng)的分支。皮膚由髂腹下神經(jīng)的前皮支分布。皮下組織由疏松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煞譃橹詫雍?a title="醫(yī)學百科:纖維" >纖維層。兩者在中線附著于腹白線,兩側向下,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約一橫指處,附著在股前區(qū)的闊筋膜,但在恥骨聯(lián)合與恥骨結節(jié)間的淺筋膜纖維層與陰囊(陰唇)、會陰淺筋膜相連。脂性層的個體差異與性別差異較大。兩層之間有皮神經(jīng)、淺靜脈等經(jīng)過。髂腹下神經(jīng)的前皮支在恥骨結節(jié)上3厘米處,穿腹外斜肌腱膜,布于恥骨區(qū)的皮膚。其腹腔內(nèi)對應器官是膀胱、小腸、乙頭結腸下端??仗摰陌螂?,其頂部不應超出恥骨聯(lián)合上緣。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錐狀肌→腹直肌[21]。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25]。
淺層有髂腹下神經(jīng)皮支和腹壁淺動脈分支分布;深層有肋下神經(jīng)肌支和腹壁下動脈分支分布[25]。
布有髂腹下神經(jīng)的分支,并有腹壁下動脈及陰部外動脈通過[22]。
橫骨穴有益腎填精的作用[21]。
橫骨穴具有益腎助陽,調理下焦的功效。
橫骨穴系腎經(jīng)與沖脈之會穴,有調補肝腎之功,與任脈之曲骨平,其所治癥,為小腹?jié)M、目赤、小便不通、陰器下縱引痛、五臟虛竭等癥[6]。
橫骨穴主治前陰,肝腎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瀝,遺精,陽痿,疝氣偏墜,遺尿,癃閉,經(jīng)閉,少腹痛,脫肛,腰痛,少腹脹痛,小便不利,疝氣,陰痛,少腹脹,尿閉,睪丸腫痛,尿失禁,現(xiàn)代又多用橫骨穴治療腸疝痛,膀胱痙攣,膀胱麻痹,尿道炎,性功能減退,尿道炎,尿潴留,睪丸炎,盆腔炎,附件炎,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角膜炎等。
橫骨穴主治前陰、肝腎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瀝、遺精、陽痿、疝氣偏墜、遺尿、癃閉、經(jīng)閉、少腹痛、脫肛、腰痛等[21]。
橫骨穴主治少腹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利、疝氣[25]。
橫骨穴主治陽痿,遺精;疝氣,陰痛,遺尿,小便不利;少腹痛[24]。
橫骨穴主治少腹脹,小便不利,遺尿,尿閉,陽痿,遺精,疝氣,睪丸腫痛,尿失禁等[22]。
現(xiàn)代又多用橫骨穴治療腸疝痛、膀胱痙攣或麻痹、尿道炎、性功能減退等[21]。
1.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耗虻姥?,尿潴留,遺尿,遺精,陽痿,睪丸炎;
2. 婦產(chǎn)科系統(tǒng)疾病:盆腔炎,附件炎,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
3. 其它:角膜炎。
一般直刺0.5~1.0寸[22][21]。本穴內(nèi)為膀胱,應在排尿后進行針刺[21]。
直刺1~1.5寸[25][24],局部有酸脹感[24],可擴散至小腹及外生殖器部[24]。
注意:橫骨穴針刺前排空小便,并緩慢下針,以免刺傷膀胱[24]。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22]。
橫骨配陰陵泉、三陰交,有清下焦,利濕熱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炎。
橫骨配腎俞、關元,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
橫骨配關元、氣海、腎俞、三陰交,治閉經(jīng)[24]。
橫骨配中極、三陰交,治遺尿[24]。
《針灸甲乙經(jīng)》:少腹痛,溺難,陰下縱,橫骨主之。
《外臺秘要》:陰下縱,卵中痛。
《備急千金要方》:脫肛歷年不愈,灸橫骨百壯。
《針灸大成》:主五淋,小便不通,陰器下縱引痛,小腹?jié)M,目赤痛從內(nèi)眥始,五臟虛竭,失精。
對膀胱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據(jù)報道對膀胱張力緊張者,能使張力降低,對膀胱張力松馳者,能使張力增高。并能使逼尿肌、肛門括約肌的肌電活動增加。
以瀉法針刺中極、橫骨穴,既可使緊張性膀胱張力降低,又可使弛緩性張力增高[21]。
針刺橫骨穴,能使逼尿肌、肛門括約肌的收縮能力增強,有助于恢復大小便的隨意控制能力[21]。
^ [2] 李經(jīng)緯等主編.中醫(y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8.
^ [3] 李經(jīng)緯等主編.中醫(y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677.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8.
^ [6]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7]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35.
^ [8]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10]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8-370.
^ [11]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0.
^ [1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8.
^ [13]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23-124.
^ [14] 李經(jīng)緯等主編.中醫(y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29.
^ [1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0.
^ [16]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27.
^ [17]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9.
^ [1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48-349.
^ [19]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23-124.
^ [20]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48-349.
^ [2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47.
^ [22] 李經(jīng)緯等主編.中醫(y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919.
^ [23]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97.
^ [24]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2.
^ [2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93.
。故曰位中極之下。長強之上。李時珍云。任脈。起于會陰。循腹而行于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
。下陰,下于陰前,會陰穴也。別一,上文橫骨,不通會陰,別從曲骨至會陰之一穴。目下各一。兩承泣穴。下唇...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集注》:[卷七]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之也。)下陰別一。(謂下兩陰之間。別有一穴。名曰會陰。)目下各一。(謂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乃任脈陽...
《醫(yī)經(jīng)原旨》:[卷三]經(jīng)絡下第五
穴,在毛際兩旁。沖脈起于氣街,并足少陰之經(jīng),合于橫骨、大赫等十一穴。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此言沖脈之...
云。下陰。下于陰前。會陰穴也。別一。上文橫骨不通會陰。別從曲骨至會陰之一穴。簡按下陰別。蓋會陰一名。...
經(jīng)微導管脾下極動脈栓塞術治療脾功能亢進(附6例報告)摘要:【摘要】目的探討經(jīng)微導管脾下極動脈栓塞術治療脾功能亢進的臨床療效。方法本組全部患者經(jīng)血象、骨髓象、U
甲狀腺手術中識別喉返神經(jīng)的解剖標志摘要:剖學方法觀測甲狀軟骨下角尖、甲狀腺下動脈、甲狀腺下極、氣管食管溝和甲狀腺懸韌帶等5種解剖標志與喉返神
部分脾動脈栓塞改良技術對防治栓塞后并發(fā)癥的意義摘要:海綿顆粒,經(jīng)無水酒精處理,混合利多卡因,超選擇脾下極動脈末梢分支栓塞,栓塞范圍約為30%~40%,檢
色診摘要:臟次于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于闕庭,王宮在于下極,五臟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
脾破裂的手術治療體會摘要:脾部分切除或網(wǎng)膜內(nèi)種植,均達到預期目的,現(xiàn)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本組19例中,男17例,女2例,年齡
髕骨骨不連合并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治療及對策摘要:~71歲,平均36歲;原始損傷為粉碎性骨折9例,下極骨折11例,上極骨折1例,橫斷骨折3例;初次治療
從十大規(guī)律看陰陽五行學說摘要:導屬性明晰度介于-1與1之間,而以-1和1分別為下極限和上極限。為了表示在任意時刻t的主導屬性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