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1 19:09:10)
標(biāo)簽:
狐惑雜談分類:
傷寒金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惑 二章
狐惑一
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嘎,
甘草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則咽干,
苦參湯洗之。蝕于肛者,
雄黃散熏之。
狐惑者,狐疑惶惑,綿昧不明,狀如傷寒。而病實在里,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飲食皆廢,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而無定色。此蓋濕氣遏郁,精神昏憒之病也。
濕邪淫泆,上下熏蒸,浸漬糜爛,肌肉剝蝕。蝕于喉嚨,其名為惑,以心主藏神,陽分受傷,清氣燔蒸,則神思惶惑而不靈也。蝕于二陰,其名為狐,以腎主藏志,陰分受傷,濁氣熏爍,則志意狐惑而不清也。蝕于上部,其病在心,心火刑金,是以聲嘎。心火升炎,下寒上熱,
甘草瀉心湯,參、甘、姜、棗,溫補中脘之虛寒,芩、連、半夏,清降上焦之郁熱也。蝕于下部,其病在腎,腎脈上循喉嚨,是以咽干。其前在陰器,則以
苦參湯洗之,后在肛門,則以
雄黃散熏之。蓋土濕木陷,郁而生熱,化生蟲(匿/蟲),前后侵蝕,
苦參、
雄黃,清熱而去濕,療瘡而殺蟲也。
土濕則脾陷而不消,胃逆而不納,故不能飲食。君火不降,則見赤色。辛金不降,則見白色。壬水不降,則見黑色。病見上下,而根在中焦,總由太陰濕土之旺。
甘草瀉心,溫中清上,培土降逆,狐惑之的方也。
◎甘草瀉心湯二十六 方見《傷寒·太陽》
甘草瀉心湯
甘草四兩,炙 半夏半升
黃芩三兩
黃連一兩
干姜三兩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無
人參。
◎苦參湯二十七
苦參湯
苦參一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次。
◎雄黃散二十八
雄黃散
雄黃上一味,為末,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
狐惑二
病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
當(dāng)歸散主之。
病者脈數(shù),而無表熱,郁郁微煩,默默欲臥,自汗常出,此狐惑之濕旺而木郁者。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之四眥皆黑、以肝竅于目,藏血而胎火,木郁生熱,內(nèi)蒸而不外發(fā),故脈數(shù)而身和,木賊土困,故煩郁而欲臥,風(fēng)木疏泄,故見自汗,邪熱隨經(jīng)而走上竅,故目如鳩眼,營血腐敗而不外華,故目眥灰黑,此必作癰膿。若能飲食者,膿已成也,以肉腐膿化,木郁松緩,是以能食。赤小豆
當(dāng)歸散,小豆利水而瀉濕,
當(dāng)歸養(yǎng)血而排膿也。
◎赤小豆當(dāng)歸散二十九
赤小豆
當(dāng)歸散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當(dāng)歸十兩
上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