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面《宋 · 蘇軾 · 赤壁賦》、《唐 · 杜牧 · 張好好詩》中的“舞”字,前者一筆不落,有點(diǎn)繁瑣,后者省略了一些筆畫,就單個(gè)字而言,后者更加簡潔、大氣;
書圣王羲之在他的行草書當(dāng)中,有很多簡省筆畫的妙筆,既不消弱漢字的可辨識(shí)性,又增強(qiáng)了藝術(shù)性和美感,稱為后世臨摹的經(jīng)典。
如下圖,《晉 · 王羲之 · 頃日帖》中右邊部分,“曲”字中間省略,“豆”字省略成一條曲線,顯得異常簡潔。
《晉 · 王羲之 · 四月廿三日帖》中的“憂”字,與《晉 · 王羲之 · 黃庭經(jīng)》楷書中的“憂”字相比,上半部分省略了兩橫,下半部分省略了“心”字,筆畫簡省,但是不影響閱讀,更有行草美感。
王羲之還在簡省當(dāng)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合并筆畫”的技法,以《晉 · 王羲之 · 興福寺半截碑》和《晉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中的“應(yīng)”字為例,前者的筆畫沒有省略,后者將“心”字的兩點(diǎn),連城一橫,并用這一橫與上半部分的第四橫合并,一筆雙關(guān),妙不可言。
簡省筆畫可以達(dá)到行草化的效果,但是,簡省筆畫是有原則的,是有傳承的,簡單來說就是古人已經(jīng)約定俗成的就可以簡,不能自己隨意簡化、省略,那樣沒有依據(jù),沒有傳承,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別人就看不懂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