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尚存的老行當(dāng)、老手藝之一:老虎灶。
提起“老虎灶”,每個老上海人都會覺得親切,雖然老虎灶的周遭從沒有名流出入,更沒有過高檔奢華場所,日子平淡如開水地流過了百年,但當(dāng)年老虎灶“巷口街頭爐遍設(shè),賣茶賣水鬧聲盈……滬火炎炎暮復(fù)朝,鍋儲百沸待分銷”的鬧猛場景至今仍是許多老上海人的記憶。
▌上海尚存的老行當(dāng)、老手藝之二:剃頭攤。
剃頭攤是上海的老行當(dāng),如今已不多見。小的時候常光顧剃頭攤,因為在那里剃頭便宜(8分錢)?!敖幸晾舻枚桃稽c,曉得伐?”每次去剃頭,家母總要叮囑再三,因為頭發(fā)剪短一點意味著可以留得時間長一點。
▌上海尚存的老行當(dāng)、老手藝之五:鉛皮匠。
如今有手藝的師傅越來越少了,比如,箍桶匠、補碗匠、棕繃匠等等,文革后幾乎不見蹤影。今早很巧,在濰坊八村閑逛時正好碰上一位鉛皮匠,見師傅很忙,正在埋頭干活,再說要趕著上班,就沒聊幾句。
▌上海尚存的老行當(dāng)、老手藝之六:磨刀人。
“磨刀--削剪刀--”這種吆喝聲喚醒兒時的記憶:磨刀人肩扛磨刀長凳,走街串巷......遺憾的是,如今磨刀人的背影已漸行漸遠(yuǎn),這門手藝少有年輕人傳承。
▌上海尚存的老行當(dāng)、老手藝之七:爆炒米花。
小辰光盡管唔(沒)啥吃,但是還是舍得倷(拿)點洋西米或年糕片去爆勒吃。小鬼頭儕(都)歡喜圍了爆炒米花機旁邊,聽一聲:“彭-乓”,隨后一股白煙沖上 天,開心??!前兩天有事外出,恰巧在翔殷路近沙崗路口看到一位爆炒米花的張師傅正在搖爆米花機,便與他聊了起來。張師傅來自江蘇鹽城,干這個行當(dāng)已有好多 年了,現(xiàn)在一家子都來上海,老婆做下手,炒米花雖說每袋上漲到5元,但還是小本生意,勉強養(yǎng)家糊口。
▌上海尚存的老行當(dāng)、老手藝之八:裁縫店。
過去生活條件儕(都)勿大好,難板(難得)買塊布頭倷到裁縫店去做一件衣裳,擺到逢年過節(jié)或者出客穿。條件稍微好一點呃人家干脆請奉幫裁縫上門做衣裳?,F(xiàn) 在自家做衣裳呃越來越少勒,年紀(jì)輕呃就更少勒,所以,要看到裁縫店真容易。前兩天到紹興路漢源書店去,在對面弄堂口倒看到一家,主人來自江蘇,我講:“過 去儕是奉幫裁縫,現(xiàn)在浙江人勿做了?”伊(他)講:“浙江人儕去做大生意唻,?。ㄟ@)種小生意伊拉(他們)看勿上?!?/p>
▌上海尚存的老行當(dāng)、老手藝之九:修鐘表。
過去,手表多是機械的,不用換電池,表壞了還是要修呃,但不一定要去亨得利,或跑到中央商場去修,弄堂口就有攤頭,小修小弄就能解決問題?,F(xiàn)在搿種攤頭勿多但還能看到只撥。
▌上海尚存的老行當(dāng)、老手藝之十:賣白蘭花。
老畫家賀友直曾在《說說畫畫上海老行當(dāng)》里畫過賣白蘭花的場面,他說:“梔子花白蘭花這種佩飾,則是通俗的雅氣。”。這位老太專在凱司令門口設(shè)攤賣白蘭花,紅上衣,戴墨鏡,還手叼一支煙,腔調(diào)濃!
---守白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