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道旺銷川菜技術圖解
文/四川烹飪
嘰嘰哇哇
此菜做法類似于辣子雞,是把牛蛙丁與雞丁入油鍋炸酥后,再與干辣椒節(jié)、花椒一同炒制成菜。菜名取的是“雞”與“蛙”諧音,十分有趣。
原料:凈仔公雞400克 牛蛙2只 干辣椒節(jié)150克 花椒30克 姜片、蒜片、蔥花、鹽、料酒、十三香粉、味精、生粉、香油、花椒油、菜油各適量
制法:
1.把仔公雞去大骨后斬成丁,納碗加鹽、料酒碼味,再入油鍋炸到酥香撈出;牛蛙斬成小塊后,加鹽、料酒和少許的生粉拌勻,也入油鍋炸至酥香(見圖1~3)。
2.凈鍋放油燒熱,先下姜片、蒜片炒香,再倒入花椒和干辣椒節(jié),煸出香味后才下雞丁和牛蛙塊,加鹽、十三香粉、味精同炒至香辣味濃,最后淋香油和花椒油,起鍋裝盤后撒少許的蔥花成菜(見圖4~6)。
川式脆皮魚
現(xiàn)狀與問題
目前,制作川式脆皮魚有以下幾個誤區(qū):
就主料來說,川式脆皮魚一般選用鯉魚,但廚師在選料時,往往忽略了魚的“性別”(雄鯉魚因體形狹長,故更適合剞花刀后做成脆皮魚);也沒搞清楚魚的產(chǎn)地,即買回來的魚是河產(chǎn)的還是養(yǎng)殖的;也沒要求魚的個頭大小要均勻。
就輔料來說,不僅大蔥、香蔥沒分清楚,用時也不分蔥白和蔥葉。二荊條泡辣椒相對較長,切絲后,可起到岔色的作用,而用到這里,并不是為突顯出泡椒風味。
就調料來說,各廠家的產(chǎn)品質量各不相同,要選用質量上佳,并適合做脆皮魚菜肴的調料,否則菜肴口味難以調正。其次,制作時一般都是由操作者根據(jù)經(jīng)驗取用調料,無量化標準,這讓操作經(jīng)驗少的初學者很難把握。
就初加工來說,在魚身上劃的刀口沒個準數(shù),劃五刀、六刀或七刀的都有。其次,碼味用姜、蔥、鹽、料酒的量不準確,碼味時間也長短不一。第三,濕淀粉的干稀程度以及用量都很模糊。
就烹調來說,炸魚用六七成熱的油溫,實際上是個模糊的溫度。另外,每個操作者放調料的時機和先后順序都不同,使得成菜的味道不一。
川式脆皮魚標準化制作的對策
主料:選用河產(chǎn)的雄性活鯉魚,重量在750克左右。因為河魚的肉質細嫩,腥味小,形態(tài)好,而養(yǎng)殖魚的肉質和鮮香味相對要差些。另外,確定了魚的重量和大小后,就可以確定配料的比例、餐具的大小,也有利于成本管理。
輔料:選用四川本地產(chǎn)的大蔥16克。把蔥白(約3克)從中間破開,取蔥白皮切成10厘米長的細絲,再浸泡在清水里,而蔥葉(約3克)破開后,切成同樣大小的絲,也浸泡在清水里,剩下的蔥切成段。選用12厘米長的二荊條泡辣椒(約5克),待切去頭尾,除凈泡椒籽后,切成10厘米長的細絲,并浸泡在清水里。
調料:醋選用四川閬中的保寧醋,約50毫升。味精選用谷氨酸納含量99% 的,約1克。芝麻油選用純芝麻榨制成的,約8毫升。料酒以浙江紹興所產(chǎn)的為好,要求酒精濃度含量在15%以下的,約10毫升。老姜洗凈去皮,剁成姜末10克、切成姜片10克。濕淀粉用豌豆淀粉泡制,要求水與淀粉的比例為1∶1,約150克。大蒜去皮后剁成末,約20克。肉湯需用豬骨、雞骨等熬制成色乳白的湯汁,約500毫升。鹽15克。熟菜油1500毫升,炸魚約耗50毫升,炒糖醋汁需用100毫升。白糖75克。
初加工:
魚的宰殺程序:先用刀背把魚敲昏后(要敲擊魚頭),刮鱗摳鰓,再從魚腹部進刀劃開,并去除內臟,不能弄破苦膽,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魚的刀工處理程序:先用刀跟斬破魚頭,以使魚頭容易炸熟,但要保持魚頭的完整性,再在魚身一面的背部肉厚處等距離地劃上六刀,并向魚頭方向平行進刀,批成相連的骨牌片,魚身的另一面也依法批刀,而魚尾處則劃十字花刀,然后手持魚尾把魚提起來,檢查魚肉片是否對稱,形態(tài)是否美觀。
魚的碼味:用姜片10克、蔥段10克、鹽7克和料酒10毫升,與魚拌勻碼味10分鐘。
烹調制作:
炸魚:一只手持魚尾把魚提起來,另一只手抓起濕淀粉140克掛勻在魚身上(不能用干淀粉、全蛋淀粉、蛋清淀粉),再迅速把魚垂直下入170℃的油鍋里,先浸炸魚頭約20秒,接著用勺舀熱油澆淋魚身炸定型,然后把魚背部朝向鍋底,平放入熱油鍋里浸炸,其間火力要大,油溫要保持在170℃,等到魚肉內熟外酥且色澤淺黃時,撈出來魚腹向下平鋪在魚盤上,待用。
炒汁:凈鍋放油50毫升燒熱,下入白糖20克炒至棕紅起泡時,放入姜末和蒜末炒香,摻入滾熱的肉湯,調入鹽、白糖和味精,燒沸后用濕淀粉勾成濃二流芡,淋入香油和醋,烹熱油沖汁,起鍋澆在盤中魚身上。
造型:把蔥白絲、蔥青絲和泡椒絲撈出來滴干水分,撒在魚身上,即成。
金橘爆肥腸
這道菜的做法是根據(jù)江湖菜“火爆肥腸”演變而來?;鸨誓c是用干辣椒作配料爆炒成菜的,味道以香辣為主,而該店為了提升味道,同時也是為緩解干辣椒的燥辣味,于是嘗試了用小金橘和青紅辣椒作配料。如此改良后的菜肴,味道呈現(xiàn)出一種少見的鮮辣清甜。
制法:
1.把豬肥腸治凈,先在白鹵水鍋里鹵熟,撈出來晾涼后,切成手指粗的長條。另把金橘全部一切兩半,青紅辣椒則切成段(見圖1)。
2.鍋里入清水燒開,先把肥腸條放進去煮2分鐘,撈出來控水(見圖2、圖3)。
3.凈鍋放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把肥腸條倒進去,炸至其表面已經(jīng)呈棕色時,再投入金橘稍炸,然后倒出來控油(見圖4、圖5)。
4.鍋里留少許油燒熱,投入干辣椒段、花椒粒和蒜片爆香,下入青紅辣椒段翻炒幾下,才倒入金橘和豬肥腸一起炒,隨后往鍋里摻少許清水,再調入鹽、白糖、味精、料酒、辣鮮露和白蘭地酒,炒入味生香便起鍋裝盤(見圖6~10)。
1.成菜后肥腸的口感是:濃香、筋韌,同時沒有異味。要達到這種口感要求,一定要先把肥腸治凈,然后在鹵水鍋里鹵透。此外,肥腸須提前加工好,在鹵好切段后,置冷藏柜里保存,而冷藏過再下鍋,可提升其成菜后的筋韌口感。
2.炸制肥腸時宜用小火低油溫浸炸,直到肥腸慢慢上色。這樣便于把肥腸里邊的水分逼出來,讓成菜吃起來更香。
3.在最后調味時加入白蘭地酒(或其他白酒),一來可起到去異味的作用,二來是讓菜肴帶一點酒香味,可謂一舉兩得。
軟燒船丁魚
1.把船丁魚除去內臟(帶鱗)并洗凈,控水后入碗加鹽、味精、胡椒粉和白酒,腌漬入味待用。
2.鍋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時把船丁魚放進去炸熟撈出來控油。
3.鍋留少許色拉油,燒熱后下入泡椒碎、姜末、蒜末、香辣醬和干青花椒,炒香后摻入少許清水,調入雞精、白糖和味精,等到下船丁魚燒開后,放小灶爐上用小火加熱,燒至湯汁將干時,撒入大量的蔥花,起鍋裝盤即可(見圖)。
干燒渣渣魚
預制渣渣魚半成品是制作此菜的關鍵。
先把小渣渣魚逐一除內臟并洗凈,控水后再投入六成熱的油鍋,炸至定型便撈出來控油。另鍋下魚,加自制的辣椒醬、味精、姜末等燒至鍋里汁干時,倒出來便得到半成品。
干燒渣渣魚的制作過程如下:
1.把鍋入油燒至三成熱時,下入已經(jīng)是半成品的渣渣魚,小火浸炸至魚肉酥香,再把油潷出去(見圖1~3)。
2.先往鍋里撒入粗辣椒面煎半分鐘,再撒入蔥花,等到煎出香辣味后,出鍋裝盤便成菜(見圖4~6)。
表面看此菜的做法不像川菜技法中的干燒,但因為前期加工時已經(jīng)運用了“干燒”的技法,而后續(xù)用熱油浸炸的目的,只是起到添酥和增香的作用。
黔江雞雜
雖說源自黔江的雞雜在干鍋領域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但是異地的廚師卻發(fā)現(xiàn),變換主料后做出來的干鍋,也一樣的好吃。將雞雜(肝、腸、心、冠等)收拾干凈,其中的雞腸切成段,雞肝、雞冠切成片,雞胗對剖后再剞上花刀,然后一并納碗加入姜片、蔥段、精鹽和料酒碼味。接下來再將泡姜剁碎,泡椒切成馬耳朵形,酸蘿卜切成片。待做好上述工作以后,取凈鍋上火,注入混合油燒熱便下雞雜炒散籽,倒出瀝油。鍋上火并注入泡椒油300毫升,燒熱后下入泡姜40克、泡椒100克、酸蘿卜100克、花椒25克、姜片、蒜片、蔥節(jié)和少許五香料,翻炒至出香味時摻入鮮湯,同時調入鹽、白糖、料酒、胡椒粉、雞精和味精,熬出香味后倒入雞雜,炒勻入味便可裝入干鍋。
技術解讀:
從上面所介紹的可以看出,這是黔江雞雜在向異地傳播的過程中相對成熟的一個制作版本,因為它既保留了早期黔江雞雜的一些特征,又增加了酸蘿卜等輔助調味料,因此,成菜脆嫩鮮香、微酸爽口,尤其是泡椒風味相當突出。除了這種泡椒酸蘿卜風味以外,黔江雞雜還可以烹制成麻辣醇厚的火鍋風味,那就是減少泡椒和泡椒油的用量,另外增加火鍋油和火鍋底料。這里我要提醒大家,無論做什么風味的雞雜干鍋,雞雜入鍋只要炒斷生即可,若是炒的時間太長,那就會老綿干澀,難以下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