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生病住院,還是健康體檢,血常規(guī)幾乎是必查的項目,一張小小的化驗單卻包含了很多的信息,但是很多人拿到化驗單,卻一臉茫然,那么血常規(guī)出現(xiàn)異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
血常規(guī)是通過血細胞數(shù)量變化和形態(tài)結構來判斷身體狀況及疾病的,血常規(guī)檢查通常包括紅細胞系統(tǒng)(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系統(tǒng)(白細胞計數(shù)WBC、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血小板系統(tǒng)(血小板計數(shù)PLT)等。其中以紅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價值,是確定病因、療效觀察、用藥或停藥、疾病加重或痊愈的常用指標。
一、 紅細胞計數(shù)(RBC):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紅細胞數(shù)目。
正常范圍:
新生兒:(6.0~7.0)×1012/L
兒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臨床意義:
1.生理變化 :⑴增多:①新生兒(出生前生理缺氧),②成年男性(25~30歲達到高峰),③興奮、沖動、恐懼、冷水?。I上腺素分泌增多),④劇烈運動、高海拔地區(qū)居民(代償性增多)
⑵減少:①妊娠、嬰兒生長發(fā)育期(造血原料不足)②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2.病理變化:⑴增多:①嘔吐、嚴重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血液濃縮),②肺氣腫、肺心病腫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⑵減少:①各種原因出血(紅細胞丟失過多),②各種原因溶血(紅細胞壽命縮短),③各種貧血、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④慢性腎衰竭,服用某些藥物(抗腫瘤藥、磺胺類藥)
二、血紅蛋白(Hb):是紅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承擔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正常范圍:
男性120~17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Hb)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紅細胞基本相同,但血紅蛋白更能反應貧血程度,貧血程度可分為:1.輕度貧血:Hb低于正常值下限,>90g/L,2.中度貧血:Hb在60~90g/L,3.重度貧血:Hb在60~60g/L,4.極重度貧血:Hb在30g/L以下。
三、白細胞計數(shù)(WBC):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白細胞數(shù)目。
正常范圍: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增多:①新生兒、劇烈運動、妊娠、情緒激動,
2.病理性變化:⑴增多:①急性感染或炎癥(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蟲感染),②廣泛組織損傷或壞死,③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④急性中毒和惡性腫瘤,
⑵減少:①感染(傷寒、副傷寒和流感),②再生障礙性貧血,③脾功能亢進,④放療化療,
四、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DC)指各類白細胞分別計數(shù)并計算的比值或百分比。
正常范圍:
中性粒細胞(Neu):(2.00~7.00)×109/L或50%~70%
嗜酸性粒細胞(Eos):(0.02~0.50)×109/L或0.5%~5%
嗜堿性粒細胞(Bas):(0.00~0.10)×109/L或0~1%
淋巴細胞(Lym):(0.80~4.00)×109/L或20%~40%
單核細胞(Mon):(0.12~1.00)×109/L或3%~10%
臨床意義:
1.中性粒細胞:因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shù)的50%~70%,所以其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白細胞計數(shù)基本一致,
2.嗜酸性粒細胞:⑴增多見于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皮膚病、腫瘤、血液病和脾切除后,
⑵減少見于手術和燒傷患者的觀察及預后、傷寒和副傷寒,
3.嗜堿性粒細胞:⑴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
⑵減少見于速發(fā)性過敏反應、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過量等,
4.淋巴細胞:⑴增多見于急性傳染病、結核、腎移植后、白血病等,
⑵減少見于嚴重化膿性感染、傳染病急性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接觸放射線等,
5.單核細胞:⑴生理性增多見于出生后2周內的嬰兒生理性增多、兒童較成人稍多、妊娠時生理性增多,
⑵病理性增多見某些感染和急性感染恢復期、活動性肺結核、單核細胞白血病等,
五、血小板計算(PLT)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血小板數(shù)目。
正常范圍:
(100~300)×109/L
臨床意義:
1.血小板計數(shù)增多見于大出血和手術后、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2.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見于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喜歡的關注一下,分享更多檢驗知識。謝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