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支援武器-擲彈筒
每當提到抗日,人們除了能想到“歪把子”、“王八盒子”、“三八大蓋”這些日軍槍械,還有一款很特殊的武器,它射程并不遠,但是訓練有素的日本兵卻可以將其精確的砸在中國軍隊的重機槍陣地上,使其傷亡慘重。這款武器就是擲彈筒。
擲彈筒的別名又叫超輕型迫擊炮,主要裝備二戰(zhàn)中日本軍隊,口徑在50MM以下,單兵攜帶,不占編制。日本擲彈筒口徑50毫米,有兩種型號。
主要區(qū)別在于拋射筒長度,侵華日軍主要裝備拋射筒為25.4厘米的擲彈筒,每個日軍步兵小隊(相當于中國的排,人數(shù)在50人到70人之間)都配備一個機槍小組(有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小組(有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班。后期為一個小隊一個擲彈筒,一挺輕機槍。
日軍在二戰(zhàn)中使用了 大正 十年擲彈筒和八九式擲彈筒。
大正十年擲彈筒口徑50毫米,重量很輕只有2.6公斤,射程為175米。它的設(shè)計目的主要是日本軍方希望能夠彌補中型迫擊炮和單兵手榴彈之間的火力空檔,同時能夠大大增強步兵分隊(相當于中國軍隊的班)火力。大正十年式擲彈筒在日軍服役長達25年,直到日軍二戰(zhàn)戰(zhàn)敗為止。
但是大正十年式自身性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這讓士兵無法在較為安全的距離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這使得它很快就被后來八九式擲彈筒所取代。
八九式擲彈筒是大正十年的改進型,口徑也是50毫米,全炮長413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腳長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腳板高60毫米,腳板寬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八九式也是日軍二戰(zhàn)中主要裝備的擲彈筒。
世界同口徑的迫擊炮一般至少要超過6公斤,八九式擲彈筒只有不到3公斤,比一把步槍的重量要輕的多,非常適合單兵攜帶, 由于重量輕,擲彈筒小組不會像迫擊炮組或者重機槍組一樣由于負重大--無法及時隨一線步兵作戰(zhàn)。實戰(zhàn)中,擲彈筒小組甚至可以隨著步兵沖鋒, 一般來說,擲彈筒的殺傷半徑大約在5到8米,一發(fā)榴彈如果落在人群中可以殺傷數(shù)十人,這個威力對于50毫米口徑來說還是不錯的。
大家都知道日軍在二戰(zhàn)中曾經(jīng)普遍使用化學武器,直到今天還有數(shù)十萬枚化學炮彈留在中國東北沒有處理。日軍中一般把化學武器叫做“決勝武器”,他們認為化學武器對于防守非常頑強但是基本沒有裝備防毒面具的中國軍隊效果極佳(日本防化部隊每個人都配有防毒面具),可見其重要性。在最為艱難的攻堅戰(zhàn)或者防御戰(zhàn)中,日軍采用迫擊炮和擲彈筒大量使用化學彈頭。在1937年的凇滬會戰(zhàn)中日軍首次使用擲彈筒發(fā)射催淚性氣體和噴嚏性(嘔吐性)氣體,使中國守軍很多士兵失去意志。到了1938年的武漢會戰(zhàn)期間,由于日軍遭遇國軍多次圍殲和更為頑強的阻擊,日軍使用毒氣更加肆無忌憚并開始使用劇毒的糜爛性毒氣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造成中國士兵的大量傷亡,日軍無視人權(quán)與海牙公約,大規(guī)模使用生化武器,給中國人民帶來嚴重傷害,整個八年抗戰(zhàn)的某些戰(zhàn)役中,中國軍隊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傷亡在化學武器上,而擲彈筒屬于排一級一線支援武器,可以根據(jù)戰(zhàn)場的需要,非常及時地釋放化學武器進行戰(zhàn)術(shù)打擊,非常方便。
但由于抗戰(zhàn)初期日軍實行精兵政策,日軍的89擲彈筒就成為了中國軍隊機槍手們的噩夢。在抗戰(zhàn)老兵們的回憶中,機槍只要一響,鬼子的“手炮”就會劈頭蓋臉的準確砸在附近, 89式擲彈筒和“89”式高爆彈.實戰(zhàn)中,缺乏迫擊炮火力的日軍往往將大量擲彈筒塞入常規(guī)步兵排之中以彌補在曲射武器上的不足。對付中國軍隊游刃有余,但是在面對擁有現(xiàn)代化,自動化的美軍面前就有些班門弄斧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