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秦朝覆滅后,天下又走進群雄逐鹿的局面,一個統(tǒng)一政權(quán)的國家,又重新分裂回到經(jīng)常的模樣,割據(jù)一塊地盤便稱王稱霸,到了漢初,又形成新的局面,雖同樣各國林立,但有兩人卻有疾卷天下之勢。
劉邦與項羽兩人,都呈現(xiàn)出帝王之姿,成了氣候,造成歷史有名的楚河漢界之說,然而劉邦傭兵數(shù)十萬卻不敵項羽,只能據(jù)要塞自保,而項羽雖有無敵之姿,面對關(guān)塞前受阻,不能再進一步,形成僵持局面,卻因一人打破僵局。
這個人就是韓信,他與同一時期的蕭何、張良并稱三杰,同時還是三杰中唯一武將,可謂是威名郝郝,然而卻不得善終,被呂后要求孤身進宮,最終被殺害,讓人遺憾不已,但在這事發(fā)生前,有一人卻勸其造反,被劉邦抓獲,最后卻無罪釋放,他到底是誰呢?
其實這人名蒯通,在秦朝末期,才開始展露名聲,他本是范陽縣人,但當他游說,范陽縣令徐公成功,并且與之所獻計策,預(yù)料的結(jié)果吻合,從而初露鋒芒,就此在說客這行當上越走越遠。
其實所謂說客,也就是古代的謀臣,專門負責玩腦子的事情,蒯通在未入韓信帳下前,并沒有多少值得載入史冊的事跡,但在跟隨韓信之后,卻開始發(fā)光發(fā)熱了,其中就有亂齊之策。
話說在漢初四年,韓信已經(jīng)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接連平定燕、代、趙等國家,威名郝郝,其它國家見到韓信率領(lǐng)的軍隊,都會擔驚受怕不已,后來劉邦又派韓信攻打齊國,快到齊國邊境時,卻聽說劉邦已派酈食其勸降了齊國,令其一時猶豫不決,而蒯通卻有另一番見地,他說:“您受令攻打齊國,而漢王又外派兼有暗探身份的使者前去勸降齊國,但這并不影響您進軍,同時也無旨意令您停止發(fā)兵,齊國懼怕的是將軍的威名,而非酈食其的口舌,將軍出生入死才攻下國五十多座城,難道功勞不如一謀臣?!?/span>
韓信也許認為,齊國臣服卻始終不如握在自己手里,采納其意見,而齊國在毫無防備之下,也被韓信迅速拿下,而說客酈食其,也確實沒資格獨享這份功勞,德不配位,最終落得被活煮的下場。齊王雖然殺了酈食其泄憤,但是于事無補,只能收拾細軟逃跑,卻又不甘心將齊國拱手相讓,便聯(lián)絡(luò)上霸王項羽,想要收復(fù)失地。
然而,韓信攻占了齊國,受封齊王并成為代理國王,在齊國說一不二,又有地利之便,連項羽也不敢出兵強攻,只能派人傳話,想與之聯(lián)合,到了此時蒯通又獻出一計,是為三分天下。蒯通給出了很充分的理由,其實也是真理,他說韓信在漢王身邊效命,雖然忠心耿耿,然而不敵功高震主。
蒯通,還列舉了許多功高震主的人,就沒有好下場的,再說韓信為漢王立功無數(shù),與項羽結(jié)下難以洗脫的仇恨,項羽也容不下他,所以做好的出路,便是自立為王,以齊國封地為本錢,三分天下之后,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便可高枕無憂。
然而,最后韓信沒有采納計策,幾年后的某一天,韓信死的冤屈并留下這樣的遺言,“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同時也讓劉邦主意到蒯通并抓獲,并問詢道:“你是否嗦教韓信造反?!倍嵬ɑ卮鸬囊埠芨纱啵f:“天下紛紛皆為利往,誰不為自己考慮,再說當時我的主人是韓信,而非漢王,為主人考慮不是應(yīng)該的嗎?”
一席話讓劉邦無話可說,并且此人能力不錯,劉邦又念其不掌權(quán),對自己造不成威脅,便赦免蒯通,不得不說,好一張三寸不爛之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