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連

黃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毛莫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根莖。以上3種分別習稱“味連”、“雅連”、“云連”,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云南等地。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干燥,撞去殘留須根。藥材性狀氣微,味極苦,均以根莖粗壯、堅實、色鮮黃色或橙黃色為佳。其炮制品名有黃連、炒黃連、酒黃連、姜黃連、萸黃連。

【歷史】按照《本草綱目》的釋名,黃連“其根連珠而色黃,故名”??梢婞S連命名是以根莖外形呈現(xiàn)隆起的結(jié)節(jié),聚結(jié)而狀如連珠其色黃為依據(jù)的。別名有王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支連《藥性論》。

黃連入藥歷史悠久,始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其“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擗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上述清熱解毒、瀉火明目、止痢燥濕等有關(guān)功效主治的記載,大多仍為現(xiàn)今臨床所用。對黃連為何能“久服令人不忘”之義,《本草經(jīng)疏》解釋道“久服令人不忘者,心家無火則清,清則明,故不忘”,可見黃連能“令人不忘”的作用與清心火有關(guān)?!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之后的本草著作亦有不少相關(guān)記載,如《名醫(yī)別錄》謂其能“止消渴,大驚,……療口瘡”;《醫(yī)學啟源》有黃連“瀉心火,除脾胃濕熱,治煩躁惡心”等記載,均進一步闡明了黃連清心、胃之火的作用。唐代《藥性論》中有黃連“殺小兒推蟲”的記載,補充了黃連“殺蟲療疳”的功效;明代《分部本草妙用》在上述記載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出黃連“安蛔”之說,此說與烏梅丸中以黃連味苦安蛔之用相符。

歷代對黃連的炮制較為重視,不同炮制品的應用有別。《本草綱目》詳盡記載了黃連不同炮制品的作用,提到“黃連入手少陰心經(jīng),為治火之主藥,治本臟之火,則生用之治肝膽之實火,則以豬膽汁浸炒;治肝膽之虛火,則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則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則以姜汁炒;……治氣分濕熱之火,則以茱萸湯浸炒……”等,與現(xiàn)今臨床實際應用大致相同。關(guān)于黃連的現(xiàn)代研究甚多,涉及成分、藥理、臨床應用等諸多方面。

【性能】苦,寒。主歸心、肝、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疳安蛔。

【應用】

一、濕熱證

本品藥性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尤善清中焦、大腸濕熱郁結(jié),可用治濕熱中阻證、濕熱瀉痢、濕熱瘡毒諸證。

1. 濕熱中阻證   本品為中焦之品,善清脾胃濕熱。濕熱中阻,氣機失暢,則脘腹痞滿、惡心嘔吐,常與半夏、干姜等配伍,辛開苦降、和胃除痞,如《傷寒論》半夏瀉心湯;若濕熱蘊伏,胃腸濕熱并重,霍亂吐瀉者,常與厚樸、半夏、石菖蒲等配伍,以其濕熱得清,升降復常,腸胃得調(diào),如《霍亂論》連樸飲。

2. 濕熱瀉痢   本品入大腸經(jīng),善清濕熱,為濕熱瀉痢要藥,有“古方以黃連為治痢之最”之譽。治濕熱瀉痢,輕者單用即效;若瀉痢腹痛,里急后重,常與木香同用,以清熱燥濕,行氣化滯、止痛止痢,如《兵部手集方》香連丸。若濕熱疫毒壅滯腸中所致瀉痢膿血,赤白相兼,腹痛里急者,常配伍芍藥、當歸、大黃等,清熱解毒與調(diào)和氣血并用,以標本兼治,如《河間六書》芍藥湯。若治表證未解,外邪入里之瀉痢身熱,胸脘煩熱,口干作渴,本品常與葛根、黃芩等同用,表里同治,共奏解表、清熱、止痢之功,如《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F(xiàn)代臨床用濃縮香連片,每次5片,日服3次,7天為1療程,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88例的總有效率為98.86%,治療腸炎30例的總有效率為96.67%[湖北中醫(yī)雜志,1990(2)9]。亦有用小劑量小檗堿穴位注射大腸俞雙側(cè)穴位,每穴注射0.15ml,每日1次,瀉止后停止注射。治療小兒秋季腹瀉228例,結(jié)果治愈率94.2%,優(yōu)于抗生素組[中醫(yī)雜志,1982,6)40]。治小兒腹瀉,以小檗堿0.2~0.4g,雞內(nèi)金1~2g。共研細末。醋或香油調(diào)敷臍部,24小時換藥1次,治療200例,經(jīng)治療1~3次腹瀉控制者162例,便次減少未能完全控制者24例[實用中醫(yī)藥雜志,1996,(3)30]。

3. 濕瘡   本品苦燥除濕,性寒清熱。治濕濁浸淫肌膚所致濕瘡癥見小腿足踝等處皮膚潮紅,繼起丘疹、水皰,瘙癢,破后黃水淋漓等,以本品與松香、海螵蛸同用,共研細末制成軟膏涂敷患處。

二、火熱證

本品為大苦大寒之品,其性清泄苦降,入心、肝、胃經(jīng),為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佳品,尤善清心、胃實火,又為肝火熾盛之品。主清臟腑之熱,多用于心、胃火盛,肝火旺,以及血熱出血等證。

1. 心火熱證   本品以瀉心經(jīng)實火見長,治心經(jīng)實熱,可單味水煎服用,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瀉心湯。若心熱煩擾,怔忡不眠,常與朱砂、生甘草同用,以清心泄火、除煩安神,如《直指方》黃連安神丸。若心火亢盛,陰血不足癥見失眠多夢、心悸、健忘,則以本品與朱砂、當歸、生地黃等同用,既重鎮(zhèn)清心,又滋陰養(yǎng)血,如《內(nèi)外傷辨惑論》朱砂安神丸。治熱盛火熾、心神受擾所致的壯熱、煩躁,甚至神昏譫語等證,常與黃芩、山梔等苦寒瀉火之品同用,如《外臺秘要》方黃連解毒湯;若心火盛,心陰受損,以致虛煩不得眠者,常配伍阿膠、芍藥等同用,瀉中寓補,苦泄瀉火而不傷陰分,甘潤滋陰以助降火,如《傷寒論》黃連阿膠湯。心火上炎、口舌生瘡,或移熱小腸,心煩、尿赤,可與梔子、竹葉等配伍,以清心利尿、引熱下行,如《醫(yī)宗金鑒》清心導赤散?,F(xiàn)代臨床用黃連膠囊治療復發(fā)性口瘡治療組85例,在外用口腔潰瘍涂劑、口服維生素B2基礎上,加服黃連膠囊每次2粒,每日3次,4天為1療程;對照組80例,除不服用黃連膠囊,余同治療組。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45%[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097(5)549]。若治心火亢盛、水火不濟之心腎不交,不眠多夢,則與肉桂同用,以清心安神,交通心神,如《四科簡效方》交泰丸。

2. 胃火熱證   本品苦寒泄降,胃經(jīng)而善清胃火,為胃火牙痛、胃熱嘔吐、消渴$要藥。治胃火上攻,癥見牙痛牽引頭腦,面頰發(fā)熱,痛處喜冷惡熱,或牙宣出血,或紅腫潰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者,常與當歸、生地黃、牡丹皮、升麻同用,以苦寒瀉熱使上攻之火下降,以甘涼滋潤使血中之熱得清,共奏清胃、涼血之功,如《蘭室秘藏》清胃散。治胃熱嘔吐,常配伍半夏、竹茹、橘皮等同用,如《溫熱經(jīng)緯》黃連橘皮竹茹半夏湯。若治消渴,煩渴多飲,以本品與天花粉為末,與藕汁、生地汁、生姜汁、蜂蜜、人乳等攪拌成膏,開水送服,如《丹溪心法》消渴方?,F(xiàn)代臨床有報道用黃連解毒合劑(黃連、黃芩、黃柏、扼子、生地、玄參、麥冬)50ml,早晚2次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32例,降血糖的總有效率為78.13%;體重下降而減肥的總有效率為62.5%,提示該合劑在降糖、減肥方面具有良好療效[山東醫(yī)藥,2011,51(37)103]。

3. 肝火熱證   本品入肝經(jīng),兼清肝火。若肝郁化火橫逆犯胃致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噯氣,口苦咽干者,常與吳茱萸同用,以奏清肝瀉火、辛開肝郁、引熱下行之效,如《丹溪心法》左金丸。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既可內(nèi)服,如《傳信方》以本品與艾葉同泛丸,或與羊肝同制成丸亦可外用,如《全幼心鑒》以黃連末水調(diào)敷足心,治小兒赤眼;《外臺秘要》以本品浸濃汁漬拭治淚出不止。

4. 血熱出血  本品苦寒,瀉火解毒力佳,通過瀉熱而使熱清血止。治血熱吐,常與黃芩、大黃等配伍,如《金匱要略》瀉心湯;或如《博濟方》所載,單味黃連為末,每服1錢,水煎服。

三、熱毒證

本品藥性苦寒,清熱解毒力強,為熱毒壅滯肌膚諸證所常用,尤善療疔毒。治瘡癰腫毒,紅腫疼痛,常與金銀花、黃芩、連翹等同用內(nèi)服,以增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如《外科正宗》黃連救苦湯?;蛞员酒放c黃柏、姜黃等配伍制膏外用,如《醫(yī)宗金鑒》黃連膏?,F(xiàn)代臨床以茶油調(diào)黃連治療壓瘡潰瘍30例,創(chuàng)面用黃連膏涂敷厚達2mm范圍超過創(chuàng)緣2cm,每日換藥3次。結(jié)果經(jīng)統(tǒng)計總有效率為80%[福建醫(yī)藥雜志,2009,31(4)170]。亦有報道以黃五酊(黃連、五味子各250g,入75%乙醇100ml中浸泡1個月后取液)治療壓瘡,將藥液浸潤紗布,緊貼創(chuàng)面,每日換藥1次,觀察47例(67處),治愈率為86.57%,好轉(zhuǎn)率為11.94%[護理學雜志,2006,21(12)55]。亦有報道用黃連液(黃連15g,煎水500ml)浸濕紗布,敷于丹毒患者腫脹部位20分鐘(30~45),濕敷范圍超過皮損邊緣2cm保鮮膜包裹,每日2次,5天為1療程,觀察3個療程。治療丹毒30例,治愈27例,有效3例,大多6~10天治愈[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6)167]。

四、疳積蛔蟲

本品味苦燥濕可殺蟲、安蛔,寒能清熱瀉火,歷代本草對本品除疳殺蟲、安蛔之功不乏記載,如《本草備要》謂其“除疳,殺蛔”;《藥性論》有“殺小兒疳蟲”之說。故本品還用治小兒府積、蛔厥腹痛等。

1. 小兒疳積   本品苦燥除濕,泄降消積。治小兒府熱,肚脹作渴,以黃連切碎入豬肚同蒸后制丸服食,如《直指方》豬肚黃連丸;若脾受濕氣,泄利不止,米谷遲化,臍腹刺痛,小兒有疳氣下痢者,亦能治之,以本品與吳茱萸、白芍共研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戊己丸。

2. 蛔厥腹痛   治蛔有“蛔得酸則靜,得辛則伏,得苦則下”之說。本品大苦,可以安蛔。治蛔厥腹痛,常與烏梅、細辛、干姜等酸、辛之品同用,以安蛔止痛,如《傷寒論》烏梅丸。

【用法用量】1.5~4.5g;研末吞服1~1.5g;外用適量。本品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力強。炒后苦寒藥性得減。清胃止嘔多姜汁制,清上焦火則酒制,散肝膽郁火多用吳茱萸汁制之。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且味苦性燥,易傷耗陰津,故陰虛津傷者慎用。

有報道黃連粉外用或口服偶有引起過敏性皮疹;嬰兒口服黃連引起黃疸。

【按語】

一、關(guān)于黃連產(chǎn)地與品種的討論

從不同年代的本草著作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黃連產(chǎn)地的分布和變遷過程。在先秦秦漢時期的本草著作中,有黃連“生巫陽川谷”(《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或生蜀郡、太山之陽”的記載,其中,“巫陽”、“蜀郡”大多指重慶、成都、雅安等地,“太山”為今山東泰安,該時期的黃連產(chǎn)地區(qū)域非常局限,大多在川蜀地區(qū)。魏晉南北朝時期,黃連的產(chǎn)地漸趨增多,《本草經(jīng)集注》中有“今西間者,色淺而虛,不及東陽、新安諸縣最勝,臨海諸縣產(chǎn)者不佳”的記載,從中不難看出,此時期黃連的產(chǎn)地除了川蜀以外,已經(jīng)發(fā)展至東陽(今浙江金華)、新安(今浙江淳安縣西,包括安徽歙縣、黟縣、休寧、祁門)、臨海(今浙江臨海)等地。隋唐宋元時期的黃連產(chǎn)地大幅擴展。據(jù)載,今安徽宣城,江西鄱陽、南昌,福建建甌,浙江麗水、余杭、建德,以及湖北恩施、江陵均為黃連產(chǎn)地。至明清時期,《滇南本草》有了“滇連,一名云連,人多不識,生禹山”的記載,新增了云連的產(chǎn)地[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7)2453]。從上可知,黃連產(chǎn)地的分布經(jīng)歷了川蜀、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云南等地的變遷。

根據(jù)古代本草書籍記載與形態(tài)描述,古用正品黃連幾乎都是毛茛科黃連屬植物,關(guān)于黃連品質(zhì)及形態(tài)的描述,《本草綱目》有“黃連,漢末《李當之本草》,惟取蜀郡黃肥而堅者為善,唐時以澧州為勝,今雖吳、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為良,藥物之興廢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種一種根粗無毛,有珠,如鷹雞爪形而堅實,色深黃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黃色稍淡,各有所宜”的記載,即黃連的品質(zhì)以條肥壯、連珠形、質(zhì)堅實、斷面黃、無須根者為佳。按照201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目前黃連入藥應用的正品為毛莫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根蓮,分別習稱“味連”、“雅連”、“云連”。其中味連主產(chǎn)于重慶石柱、湖北西部,多為栽培品;雅連主產(chǎn)于四川洪雅、雅安、峨眉,多為栽培品;云連主產(chǎn)于云南德欽、碧江和西藏自治區(qū),多為野生。其中重慶石柱、四川洪雅為黃連的道地藥材產(chǎn)區(qū),所產(chǎn)黃連品質(zhì)上乘[中藥品種品質(zhì)與藥效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7802]。

二、關(guān)于黃連炮制方法與成分、藥效關(guān)系的討論

有關(guān)黃連的炮制方法,早在梁代《本草經(jīng)集注》就有“除根毛”后入藥的記載。之后炮制方法逐漸增多,至唐代有炒制及以酒為輔料的炮制方法;宋代黃連與酒同制方法除酒炒、酒洗外,還新增了酒浸、酒蒸等方法,使酒制工藝得以提升;同時豐富了炮制輔料,如增加了與姜汁、蜜、米泔、吳茱萸、豬膽汁等多種輔料同制的方法,還記載了炭制法。金元時期沿用了宋代的炮制方法,并首次提出了酒制的不同作用,如《湯液本草》有“酒炒上行,酒浸行上頭”之說。明清在前代基礎上,新增了乳汁制、冬瓜汁制、鹽水制、醋制、槐花制等方法,發(fā)展了黃連的炮制方法。然近代黃連的炮制方法僅局限于炒黃連、酒黃連、姜黃連、萸黃連等,較之古代已經(jīng)簡單很多[中藥通報,198712(7)28;中成藥,199921(4)183]。

不同的黃連炮制方法與成分之間變化的研究報道證實,炮制方法會使黃連成分的含量發(fā)生變化。以酒炙黃連為例,在不同溫度的加工環(huán)境中,黃連所含生物堿的含量及類別均會發(fā)生變化,提示若想保留黃連中原有生物堿類別并提高各生物堿含量,可通過控制炮制溫度和時間達到目的;炮制溫度的變化甚至可以產(chǎn)生新的成分而起質(zhì)的變化[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4)51]。

不同炮制方法除了對黃連的成分含量能產(chǎn)生影響之外,其有效成分的活性亦會有變化。有實驗表明,黃連中的小檗堿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雖然不同炮制品與生品均有抗菌作用,但炮制品的抑菌作用則強于生品,而且抗菌譜廣,球菌對黃連炮制品的敏感性更強[中藥材,2009,32(6)865;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1)58]。

黃連的不同炮制品與藥效之間關(guān)系密切。有學者采用不同的黃連炮制品(萸炙、酒炙、酒蒸、姜炙、醋炙、生品)對其“止消渴”的藥效進行了比較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黃連不同炮制品能明顯降低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和小鼠STZ高脂復合2型糖尿病模型血清GSP和FBG的含量;萸炙、酒炙、酒蒸黃連能明顯降低高濃度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的急性升高,降低小鼠STZ高脂復合2型糖尿病模型血清TG、TC含量,改善糖脂代謝紊亂。由此得出,雖然黃連不同炮制品均有“止消渴”之功,尤以萸制、酒炙、酒蒸炮制品在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謝等方面作用優(yōu)于黃連生品,說明黃連炮制與“止消渴”藥效存在相關(guān)性[中成藥,2010,32(11)1922]。

【現(xiàn)代研究】

一、化學成分

黃連主含生物堿,其中有小檗堿、黃連堿、甲基黃連堿、藥根堿等,尚含黃柏酮、黃柏內(nèi)酯、阿魏酸等。

二、藥理作用

黃連及其所含的小檗堿均具有明顯抗菌作用,且抗菌范圍廣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霍亂弧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鉤端螺旋體及皮膚真菌、阿米巴原蟲等亦有抑制作用。還能抗病毒、解熱、抗炎、提高機體防御功能。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作用、降血壓。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糖、抗腫瘤、抗缺氧、抗?jié)儭⒗懙?。本品能松弛血管平滑肌,興奮子宮、胃、腸、膀胱平滑肌。此外對缺血性腦損傷具有顯著保護作用,可降低腦組織中的脂質(zhì)過氧化物,提SOD水平。

三、臨床新用

1. 治療高血壓   以黃連解毒降壓湯(黃連、澤瀉各15g,黃芩、黃柏、大黃、梔子各6g,半邊蓮30g)治療高血壓伴胰島素抵抗患者30例,每服1劑,分2次服,連續(xù)服用1個月。結(jié)果表明,治療組血壓下降的總有效率為90%,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TC、TG、HDL、LDL值均有明顯變化,改善了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和脂質(zhì)代謝[山東中醫(yī)雜志,2004,23(9)529]。亦有用黃連清降合劑(黃連、鉤藤、蘆薈、澤瀉、野葛根)治心肝火旺、熱毒熾盛型高血壓,每次口服30ml,每日2次,28天為1療程。治療35例,降壓的總有效率為85.71%中醫(yī)癥狀療效的總有效率為91.4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28(4)279]。

2. 治療糖尿病   除嚴格飲食控制外,口服小檗堿,每次0.4g,每日3次,1~3個月為1療程,治療2型糖尿病30例,用藥后血糖下降時間:1周4例,2周7例,3周14例,5例效果不顯著。25例“三多一少”癥狀消失,體力增強,8例合并高血壓者基本恢復正常,與血糖下降時間大致相同降血糖的總有效率為92%[河北中醫(yī),1990,12(3)10]。

3. 治療慢性腹瀉   黃連250g,山梔子125g,白礬125g加水8000ml,煎成5000ml;留渣再加水約8000ml,煎成約5000ml,混合兩次煎液置瓦缸中令其生長霉菌備用。使用時,加萬分之五的冰片攪勻,將pH調(diào)至6.8。早晚從肛門灌入100~200ml,持續(xù)至腹瀉停止。觀察50例慢性腹瀉患者,經(jīng)用黃連霉液灌腸治療15天至15個月,治愈(癥狀消失,內(nèi)鏡復查,局部病變消失至正常或接近正常)30例;好轉(zhuǎn)(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未作內(nèi)鏡復查,或內(nèi)鏡復查仍有病灶)15例,無效(與治療前相同,無改善)5例,有效率90%,治愈率60%[新中醫(yī),1989,9)36]。

4. 治療非特異性潰瘍性直腸炎   黃連3g,明礬2g,馬勃5g雞子黃1枚。每劑水煎2次,每次取汁約100ml,以甘油灌腸器保留灌腸。灌腸后臥床休息約2小時,臥床體位一般以藥液盡可能浸漬創(chuàng)面為好,便后給藥尤佳。經(jīng)治10~30天,痊愈18例,好轉(zhuǎn)2例[江蘇中醫(yī),1988,9(5)11]。

5. 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   取小檗堿33.3g,鐵莧菜1667g,甘草222.2g,共研細末,分裝1000個膠囊,每粒重1.92g。嬰兒每次1~2粒,每日3次,幼兒每次3粒,每日3次,同時予“口服補液鹽”溶液(0RS),必要時靜滴林格乳酸鈉溶液。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132例,結(jié)果總有效率為90.9%[中醫(yī)雜志,1986,27(6)29]。

6. 治療萎縮性胃炎   黃連500g,食醋500ml(瓶裝醋為優(yōu)),白糖500g山楂片1000g,加開水4000ml,混合浸泡7日,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50ml,飯后服[中醫(yī)雜志,1986(9)401]。

7. 治療淺表性胃炎   黃連溫膽湯(黃連、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生姜、甘草、大賽)每日1劑,水煎分裝2袋(每袋150ml),每日分2次飯前溫服,治療幽門螺桿菌(Hp)陽性淺表性胃炎,連服4周。結(jié)果為治療組30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Hp轉(zhuǎn)陰率為66.67%,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胃黏膜水腫、充血、出血等情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中國中醫(yī)急癥,2004,13(12)804]。

8. 治療肺結(jié)核   小檗堿治療30例肺結(jié)核,每次口服0.3g每日3次,3個月為1療程,有一定療效。一般早期浸潤者,1個月即開始吸收,浸潤進展期也有一定好轉(zhuǎn)[中藥通報,1958,4(11)384]。

9. 治療燒傷   用黃連250g,菜子油500g。先將黃連切成片狀,放入容器內(nèi),再將食油放入洗凈的鐵鍋內(nèi),加溫至冒清煙,立即將油倒入盛黃連的容器內(nèi),待油煙散后,再以滅菌紗布濾過,沉淀,取上清液,裝滅菌瓶中備用。使用時,以1%苯扎溴銨沖洗清潔創(chuàng)面后,涂以黃連油,開放創(chuàng)面不包扎,每日5~6次,治療6例燒傷患者,全部有效[中級醫(yī)刊,198823(10):54]。

10. 治療糖尿病足潰瘍   以黃連膏外敷結(jié)合胰島素外用治療糖尿病足潰瘍,采用在清創(chuàng)的基礎上,將胰島素滴于創(chuàng)面,再將涂有黃連膏的敷料蓋于創(chuàng)面并固定,每日換藥1次,胰島素隔日1次,連續(xù)用30天。觀察46例,結(jié)果痊愈38例,顯效6例,有效2例,無效0例[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8)4397]。

11. 預防新生兒膿皰瘡   取黃連撲粉用于新生兒沐浴后的頭、面、頸部及皮膚褶皺部位,經(jīng)觀察112例,其膿皰瘡的發(fā)生率為6.25%,遠低于對照組;平均出現(xiàn)的時間為27.951小時對已出現(xiàn)的膿皰瘡還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2):1125]。

12. 治療肛竇炎   在黃連潤肌膏(黃連、紫草、黃柏、生地黃、當歸尾)中放入棉球,充分攪拌,將帶藥棉球置入肛門內(nèi)保留,隨排便自行排出。治療肛竇炎49例,每日早晚各用藥1次,7天為1療程,3個療程后評判療效。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49例近期療效的總有效率為93.9%,遠期療效的總有效率為79.6%[廣西中醫(yī)藥2009,32(4)20]。

13. 用于肛腸病術(shù)后   用黃連膏(黃連、黃柏、白芷、當歸、白及各120g,麻油1000g,凡士林1000g,冰片30g)紗布充填法,每天便后換藥1次,觀察各種肛腸?。òW瘡、肛裂、肛瘺等)術(shù)后患者55例,結(jié)果顯示無論是疼痛還是創(chuàng)面滲血、肉芽及創(chuàng)面水腫等情況,黃連膏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1,17(6)33]。

14. 防治化療性靜脈炎   用黃連消腫膏(黃連、黃柏、生地黃、姜黃、當歸等)適量平攤于3層無菌紗布上,外敷靜脈穿刺處,8小時換藥1次,5天為1療程,4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觀察化療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及疼痛評分比較。結(jié)果顯示黃連消腫膏組216例中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為19.44%,疼痛評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200943(6)42]。亦有報道用黃連黃柏浸出液(黃連30g,黃柏15g,加水300ml煎30分鐘,去渣留水)濕敷靜脈輸液滲漏部位,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水溫405天為1療程。治療22例,顯效9例,有效10例,無效3例[江西中醫(yī)藥,2007,(7):47]。

15. 治療慢性鼻前庭炎   用復方黃連膏(黃連、黃柏、姜黃各20g,當歸尾30g,生地黃60g,麻油、凡士林各500g)外敷患處,每日2次,連續(xù)用藥7天,隨訪3個月。治療慢性鼻前庭炎42例后發(fā)現(xiàn),患者鼻前庭皮損情況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達94%,鼻癢改善的總有效率為92%[中國臨床醫(yī)生,2010,38(11):44]。

16. 治療萎縮性鼻炎   用0.1%小檗堿葡萄糖溶液作雙下鼻甲注射,或用浸有10%黃連液的紗條填塞患者鼻腔,治療萎縮性鼻炎,每日1次,7~10日為1療程用后嗅覺恢復,結(jié)痂,分泌物減少[醫(yī)學研究,1976,(2)3032]。

17. 治療急、慢性扁桃體炎   0.1%小檗堿葡萄糖溶液作扁桃體內(nèi)注射,每次3~5ml每日或隔曰1次,7次為1療程,治療慢性扁桃體炎102例,有效率達88.2%[醫(yī)學研究,1976,2)3032]。

18. 防治急性結(jié)膜炎   黃連末5g,春茶葉20g,加開水200ml煮沸10分鐘紗布濾過備用,配制1次有效期3日。治療用點眼,每次2滴,每日4次;預防用滴眼,每次1滴,每日4次,連用3日。治療組340例,治愈312例(92%),顯效13例(3.8%),進步11例(3%),無效4例(1.2%)。預防組300例,未發(fā)病者294例(98%)[福建中醫(yī)藥,1989,20(3):17]。

19. 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黃連、冰片、青黛各等份,研末,取適量,吹入耳道,每日2次,5天為1療程,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41例,痊愈36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1例[陜西中醫(yī),1994,(2)61]。亦有用黃連100g,加清水800ml,文火煎50分鐘,過濾濃縮至60ml加入含冰片1.5g、麝香0.5g的甘油混合劑10ml,以及10ml注射用水。使用時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洗凈耳內(nèi)膿液后,滴入藥液3~6滴,輕按耳屏1分鐘,每日2次5天1療程。治療急慢性中耳炎58耳,痊愈(耳干、鼓膜穿孔愈合,聽力基本恢復2年內(nèi)無復發(fā))29耳,好轉(zhuǎn)(中耳無積膿,不潮濕,鼓膜部分愈合,聽力好轉(zhuǎn),1年內(nèi)無復發(fā))24耳,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變化或加重)5耳,總有效率91%[四川中醫(yī),19952)48]。

20. 治療敷貼引起的皮膚過敏   用黃連油紗條(黃連、黃柏、姜黃、菜油、蜂蠟)輕敷局部創(chuàng)面,無菌紗布外敷,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治療35例因敷貼引起的皮膚過敏患者,一般換藥2~3次后局部瘙癢、疼痛癥狀好轉(zhuǎn),敷貼處無漿水滲出,創(chuàng)面逐漸干燥,10天后可行第2次敷貼治療[護理學雜志,201126(19)(綜合版):37]。

21. 防治固定正畸患者牙齦炎   黃連100g,水煎2次,合并煎液濃縮汁100ml,備用。取黃連煎液在三餐后漱口,每次5ml,含漱1分鐘,以此控制正畸患者牙齦炎的發(fā)生。結(jié)果顯示,黃連煎液組在正畸治療8周和12周時的菌斑指數(shù)、牙齦指數(shù)升高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說明黃連煎液能減少固定正畸患者牙齦炎癥的發(fā)生率[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47(11)111]。

22. 治療指骨骨髓炎   取黃連粉65g,加水2000ml煮沸3次,每次15分鐘,冷卻備用。用時將藥液置于瓷杯內(nèi),浸泡患指,藥液以浸沒全部病灶為度,每日1次,每次1~3小時,浸泡畢,按常規(guī)換藥至瘡愈。治療87例,結(jié)果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數(shù)22?32天其中有死骨者26~41天,無死骨者10~30天[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7,7(1)41]。

23. 治療宮頸糜爛   用不帶糖衣的小檗堿片、海螵蛸各等量,分別研成細末,混勻備用。在非月經(jīng)和非妊娠期,用窺陰器擴開陰道,然后用0.1%苯扎溴銨液嚴格消毒,拭凈宮頸和陰道分泌物,用藥物噴霧器將上述藥粉噴在宮頸糜爛部位。隔日1次,5次為1療程。用藥期間禁房事,月經(jīng)和妊娠期間不得用藥。結(jié)果治療298例,總有效率98%。停藥6個月后復査,維持療效者295例;1年后復查,維持療效者293例[北京中醫(yī),1991,(6)33]。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06淫羊藿
紅花 Honghua 《新修本草》
神奇的中藥(30)
國醫(yī)大師朱良春運用蟲類藥經(jīng)驗——象牙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