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
鮮品
成品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應(yīng)用】
1.用于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嘔吐等證。黃連去中焦?jié)駸?,并具解毒作用,故有較好療效。古時(shí)也有單用本品治上述諸證的。若病情較重,或有其他兼證者,則多配入復(fù)方。如與木香同用,即香連丸,可調(diào)氣行滯而除里急后重;若治痢疾、泄瀉而身熱者,常配伍葛根、黃芩等,如葛根芩連湯。對于肝火或胃熱嘔吐,配伍吳茱萸同用,即左金丸;或配伍半夏、竹茹等,如黃連橘皮竹茹半夏湯,均可奏清熱降逆止嘔之效。
2.用于熱病,熱盛火熾、壯熱、煩躁,甚至神昏譫語等證。本品解毒瀉火,并以瀉心經(jīng)實(shí)火見長。多與黃芩、梔子等配伍,如黃連解毒湯。本品瀉心火,解熱毒的功效,還適用于心火亢盛、煩躁不眠及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證。常與黃芩、白芍、阿膠等配伍,如黃連阿膠湯。
3.用于癰腫瘡毒,疔毒內(nèi)攻,耳、目腫痛諸證。亦可用本品以瀉火解毒,常配伍黃芩、梔子、連翹等藥,如《外科正宗》的黃連解毒湯。對于耳目腫痛,亦可外用,研末或浸汁涂患處。
此外,對于胃火熾盛,消谷善饑、煩渴多飲的中消證,常配伍天花粉、地黃等清熱生津之品,如崔氏方。
【用量用法】3?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過量或服用較久,易致敗胃。凡胃寒嘔吐,脾虛泄瀉之證均忌用。
經(jīng)典方劑——葛根芩連湯
【組成】葛根 甘草 黃芩 黃連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協(xié)熱下利。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shù)或促。 [方解]本方證是因傷寒表證未解,邪陷陽明所致。此時(shí)表證未解,里熱已熾,故見身熱口渴、胸悶煩熱、口干作渴;里熱上蒸于肺則作喘,外蒸于肌表則汗出;熱邪內(nèi)迫,大腸傳導(dǎo)失司,故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舌紅苔黃,脈數(shù),皆為里熱偏盛之象。表未解而里熱熾,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內(nèi)清腸胃之熱。方中重用葛根為君,甘辛而涼,入脾胃經(jīng),既能解表退熱,又能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黃連、黃芩為臣,清熱燥濕,厚腸止利。甘草甘緩和中,調(diào)和諸藥,為本方佐使。四藥合用,外疏內(nèi)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熱利自愈。
【運(yùn)用】
1.辨證要點(diǎn) 本方簡稱葛根芩連湯,是治療熱瀉、熱痢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身熱下利,苔黃脈數(shù)為辨證要點(diǎn)。
2.加減變化 腹痛者,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熱痢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檳榔以行氣而除后重;兼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夾食滯者,加山楂以消食。
3.現(xiàn)代運(yùn)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腸炎、細(xì)菌性痢疾、腸傷寒、胃腸型感冒等屬表證未解,里熱甚者。
4.使用注意 若虛寒下利者忌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