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經常會看到韓國呼吁恢復漢字使用的新聞,查閱了不少資料后,我沉默了,文字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太重要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捋一捋,漢字在韓國的起伏史,確切的說是在朝鮮半島的起伏歷史。
在四千多年前,倉頡創(chuàng)造漢字后,極大推動了中國文明的發(fā)展,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輻射著周邊國家,形成了名副其實的“漢文字圈”,主要包括日本、韓國、朝鮮等東亞國家和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那到底韓國和朝鮮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使用漢字,又是什么時候開始廢止?jié)h字呢。下面就從古到今,一一講來。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朝鮮半島開始使用漢字。根據(jù)《尚書大傳》、《史記》等文獻記載,在周武王滅商后,紂王的叔父箕子,不愿意做周朝的臣民,于是帶了一批殷商舊人,東渡來到朝鮮,也由此把中國的漢字帶了過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燕國在與朝鮮的交流中,進一步加強了漢字的傳播。
秦漢時代,由于長年戰(zhàn)爭,很多人為了避難,紛紛來到了朝鮮半島,這些大陸移民,將漢字及書籍大量帶入朝鮮。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派人東征朝鮮,征服后,設立了樂浪等四個郡,納入西漢的管轄范圍,一些貴族開始使用漢字,這進一步促進了漢文字的傳播。
魏晉南北朝到唐朝期間,朝鮮半島大概處于“三國”時代,其中新羅和百濟直接沿襲漢文字的使用傳統(tǒng),并開始用漢字編撰史書。盡管接受了漢字,但無法全部覆蓋到朝鮮半島的語言體系。大概在公元7世紀,新羅人結合漢語、朝鮮語的使用經驗,創(chuàng)制了吏讀漢字,也被稱為吏讀字,這成為韓文最早的前身。
五代十國后期到明朝前期,朝鮮半島大致處于高麗王朝。從公元930年開始,高麗創(chuàng)辦國學,講授中國儒家經典,之后推行科舉制,還專門在朝廷中設立講授、傳習、使用漢字的機構,如“漢文都監(jiān)”。這使得漢字進一步普及,培養(yǎng)了大量的漢語人才。
明朝中后期到清朝末年,朝鮮半島進入李氏朝鮮時代,簡稱李朝。在李朝時代,學習漢語的潮流一直延續(xù)。朝廷不僅設立了司譯院、承文院等機構培養(yǎng)漢語人才,而且通過留學、請教等渠道學習漢語。同時,還通過講授、引進書籍等方式普及到一般的讀書人。
盡管漢字一直在朝鮮半島長期使用,但主要在上層傳播,并未得到民眾的普遍接受。隨著朝鮮本國的自我主體意識強化和加劇,李朝第四代君主李裪,被譽為“圣君世宗”,痛心百姓難以學習漢語,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決心創(chuàng)立自己的文字。
他在吏讀文基礎上,于1446年頒布《訓民正音》,創(chuàng)造諺文。由于統(tǒng)治階層受儒家文化的深遠影響,諺文并未得到廣泛使用。對于貴族和有身份帝位的人,依然是以使用漢文字為榮。
19世紀末,隨著西方殖民帝國的入侵,中國漢文化受到了挑戰(zhàn),激起了民族主義思潮。當日本侵略并吞并朝鮮半島后,部分朝鮮民族主義者開始極力宣揚自己的民族文字——諺文,導致諺文的傳播速度非常快。
在二戰(zhàn)結束后,朝鮮半島分裂為朝鮮和韓國。朝鮮在1948年就宣布廢止使用漢字,韓國在1970年,正式廢止?jié)h字使用。但朝鮮在1968年開始逐步恢復使用漢字,而韓國近年來也在恢復使用漢字。
為什么要恢復?中國的再次崛起是一個因素。但韓語發(fā)音有限、詞匯匱乏,使得韓語的使用出現(xiàn)局限性,而且最為重要的因素是韓國的歷史主要由漢字書寫,要想學習和了解過去,不得不重新學習漢字,否則就會出現(xiàn)文化斷層,難以讓子孫后代認同這個民族的歷史發(fā)展。
目前,韓國已經在逐步恢復漢字的使用,從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五到六年級教材將標注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但無論如何,通過韓國對漢文字的廢止和恢復,可以看出文字對一個民族、對一個國家意義非常重大。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