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是周朝姬姓諸侯國,自伯禽就國至魯頃公身死國滅,共立國795年,先后傳36位君主。
前1043年,周文王四子周公旦的長子伯禽代父赴魯,成為魯國首位國君。伯禽在位的四十余年間,堅持用周禮治理魯國,奠定了深厚的周禮文化基礎。到了后來禮崩樂壞的時代,魯國則依然是周禮的保存者和踐行者,被稱為“周禮盡在魯”。
一直到魯真公時期,魯國都是周室強藩,作為周王室的“宗邦”管理并震懾東方。直到春秋時期,周邊的諸侯小國還經常朝覲魯國。
魯桓公去世后,嫡長子太子同即位為魯莊公,魯桓公長子慶父、三子叔牙、四子季友被莊公封官為卿,后代都形成了大家族,是為“三桓”。
魯莊公去世后,太子姬斑即位。慶父發(fā)難殺了姬斑,另立公子啟為君,是為魯閔公。可閔公在位僅兩年后,又被慶父所殺。
連殺兩位國君,難怪孔子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自魯僖公始的九位國君都面臨著和三桓爭權的局面。至穆公時,魯國實行改革,三桓手中之權逐漸被收回,魯國才重新確立了公室的權威,擺脫了三桓專政。
前255年,楚考烈王攻占魯國,魯頃公被遷至下邑。前249年,魯頃公身亡,魯國絕祀,正式覆滅。
作為保存西周禮制最多的諸侯國,魯國對穩(wěn)定周王室起了很大的作用。春秋末年,面對禮崩樂壞的現(xiàn)象,孔子希望能夠推行“王道”于天下,并以禮樂之學教授弟子,儒學正式創(chuàng)立。
作為禮儀之國,魯國走出了很多名人。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墨翟,儒學大家曾子,史官左丘明,中國木匠鼻祖魯班等都是魯國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