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錄自《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六卷)
原文:戊辰,徵薨?!献灾票模闀?。上思徵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白話: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谟H自撰寫碑文,并且書寫墓碑。太宗思念魏徵不已,對身邊侍臣說:“人用銅做鏡子,可以使衣冠端正;用歷史做鏡子,可以看到歷朝的興衰隆替;用人做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敗得失。魏徵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沛公西入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庫分之。樊噲諫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奢麗之物,此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還霸上,無留宮中!”沛公不聽。張良曰:“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愿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白話:沛公劉邦向西進入咸陽,將領(lǐng)們都爭著奔向府庫,搶分金玉財寶。樊噲規(guī)勸說:“沛公是想得天下呢?還是想要做富翁呢?這些奢侈艷麗的東西,都是促使秦朝滅亡的啊,沛公你用它做什么!希望你趕快返回霸上,不要留居這宮中!”沛公不聽從樊噲的規(guī)勸。張良說:“……現(xiàn)在剛剛進入秦國,就安享秦國的逸樂,這就是‘幫助暴桀為虐’。況且忠直的話聽起來不順耳,但對行事有利;治病的藥吃在嘴里雖苦,但對治病有利,希望沛公你聽從樊噲所說的話!”沛公于是帶領(lǐng)軍隊返回駐扎在霸上。
夫聽者,事之候也;計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鮮矣!
(錄自《資治通鑒》第十卷)
原文:蒯徹復(fù)說曰:“夫聽者,事之候也;計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鮮矣!故知者,決不斷也;疑者,事之害也?!?/span>
白話:過了幾天,蒯徹又勸韓信說:“善于聽取意見,就能夠預(yù)見到事物發(fā)生的征兆;善于謀劃思索,就能夠把握住事情成敗的關(guān)鍵。不善于聽取意見,思考問題而能長久地維持安全的人天下少有!所以為人明智堅定,抉擇事情就會果斷;為人猶疑多慮,處理事情就會招來危害。”
漢文帝詔書: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也。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
(錄自《資治通鑒》第十三卷)
原文:五月,詔曰:“漢文帝詔書: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也。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span>
白話:五月,文帝下詔說:“古代明君治理天下,朝廷專設(shè)鼓勵獻計獻策的旌旗,樹立書寫批評意見的木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朝政的清明,鼓勵臣民前來進諫?,F(xiàn)在的法律中,有‘誹謗罪’和‘妖言罪’,這就使群臣不敢暢所欲言地批評朝政,皇帝無從得知自己的過失,這怎么能收到遠方的賢良之士到朝廷來呢?廢除這些罪名!”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
(錄自《資治通鑒》第十五卷)
原文:晁錯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窈?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減湯、禹,加以無天災(zāi)數(shù)年之水旱,而蓄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游食之民未盡歸農(nóng)也?!钡蹚钠溲?。
白話:晁錯向文帝進言說:“圣明的君王在上,人民不挨餓受凍,并不是君王耕田供給他們食物,織布給他們穿,而是替百姓開辟了生財之道。……而今四海統(tǒng)一,土地之多,人口之眾,不亞于湯、禹,加之好幾年沒有水旱災(zāi)害,可國家的積蓄仍很少,是什么原因呢?這是由于土地沒有完全開發(fā)和利用,民力也未完全投入?!蔽牡劢邮荜隋e的建議,再次下詔書勸課農(nóng)桑。
褚復(fù)白曰:“堯、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諫者,以其款誠之心著也。冰炭不言而冷熱之質(zhì)自明者,以其有實也。若好忠直,如冰炭之自然,則諤諤之言將不求而自至。”
白話:褚又稟告說:“堯、舜、周公所以能使人忠心進諫,是因為他們誠懇真摯的心十分顯著。冰炭不會說話,而其冷熱的本質(zhì)自然很明確,這是因為他們是真實的。如果喜好忠直之言,能像冰炭那樣自然,那么忠直之言將不用求就會自然而至?!?/span>
良藥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達者能受之。
(錄自《資治通鑒》第七十五卷)
原文:恪為箋以遺奮曰:“……臣下寧負大王,不敢負先帝遺詔;寧為大王所怨疾,豈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詔敕不行于藩臣邪!向使魯王早納忠直之言,懷驚懼之慮,則享祚無窮,豈有滅亡之禍哉!良藥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達者能受之?!?/span>
白話:諸葛恪去信給孫奮說:“……如果您背棄先帝的教導(dǎo),對朝廷懷有輕視傲慢之心,那么,我寧肯辜負您,也不敢辜負先帝的遺詔;寧肯被你所怨恨仇視,又怎敢忘記尊奉主上的權(quán)威而讓詔令不能在藩臣中實行?以前,如果魯王及早地聽納忠直之言,對朝廷懷著驚懼恭敬之心,就能無窮地享受福祿,怎會有滅亡的災(zāi)禍?良藥苦口,只有病人才會甘之若飴;忠言逆耳,只有通達之人才能接受?!?/span>
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
(錄自《資治通鑒》第七十九卷)
原文:初,彧請選忠清之士以補近職,吳主以大司農(nóng)樓玄為宮下鎮(zhèn),主殿中事。玄正身率眾,奉法而行,應(yīng)對切直,吳主浸不悅。中書令領(lǐng)太子太傅賀邵上疏諫曰:“……臣聞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span>
白話:當(dāng)初,萬彧請求選擇忠誠清廉的人來補充近侍人員,吳王委派大司農(nóng)樓玄擔(dān)任宮下鎮(zhèn),主持殿中事務(wù)。樓玄以身作則,依照法令辦事,回答君主的提問懇切直率,吳主心中漸漸地不高興。中書令兼領(lǐng)太子太傅賀邵上奏書說:“……臣下聽說振興國家的君王喜歡聽到自己的過失,敗壞國政的君主喜歡聽到對自己的贊美之辭;聽到過失的君主,過失逐日消減而福祥降臨;聽到贊美的君主,名聲逐日下降而災(zāi)禍來到?!?/span>
(錄自《資治通鑒》第一百五十七卷)
原文:詔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過失,不能自覺,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書可時加檢括,于民有蠹患者,宜速詳啟!”
白話:梁武帝下詔書說:“古人說:‘房屋如果漏水,知道的是住在下面的人’。我有過錯,我自己不易發(fā)覺,江子四在封事上所說的話,尚書可以隨時用法度來約束我,若對老百姓有所損害禍患的話,應(yīng)該立刻詳細地啟奏,讓我知道!”
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
上嘗謂公卿曰:“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呉擞么藶榻?,事有得失,無惜盡言!”
白話:太宗曾經(jīng)對公卿們說:“人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須借助明鏡;君王想知道自己的過錯,必須依靠忠臣。……你們應(yīng)該以此為戒,政事上有得失,不要吝惜,盡管直言?!?/span>
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恥過而遂非;遷善則其德日新,遂非則其惡彌積。
(錄自《資治通鑒》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陸贄又曰:“蓋為人之行己,必有過錯,上智下愚,俱所不免,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恥過而遂非;遷善則其德日新,遂非則其惡彌積?!?/span>
白話:陸贄還說:“大概是人們在各自的行為中,必然會有過錯,從上到下,都不可避免。明智的人能夠改正過錯而移心向善,愚蠢的人恥于改過而因循前非;移心向善,人的德行就會日日更新;因循前非,人的過錯就會越積越多?!?/span>
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枪嗜司媛爮V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鄙显唬骸吧疲 ?/span>
白話:太宗問魏徵說:“君主怎樣做才會賢明,怎樣做才會昏昧?”對答說:“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會賢明,只信一面之詞就會昏昧?!跃跫媛爮V納各種意見,那么貴臣就不能蒙蔽皇上,而下情能夠上達!”太宗說:“講得好!”
仲虺贊揚成湯,不稱其無過而稱其改過;吉甫歌頌周宣,不美其無闕而美其補闕。是則圣賢之意較然著明,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
(錄自《資治通鑒》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贄又曰:“仲虺贊揚成湯,不稱其無過而稱其改過;吉甫歌頌周宣,不美其無闕而美其補闕。是則圣賢之意較然著明,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span>
白話:
陸贄又說:“我聽說仲虺贊揚成湯時,不是稱贊他沒有過錯,而是贊許他改正過錯;尹吉甫歌頌周宣王時,不是贊美他沒有缺失,而是贊美他能夠彌補缺失。可見,古圣賢的意思非常明白,他們只以能夠改正錯誤為賢能,而不以沒有過錯為高貴?!?/span>
天子之道,與天同方,天不以地有惡木而廢發(fā)生,天子不以時有小人而廢聽納。
(錄自《資治通鑒》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贄以為諫者雖辭情鄙拙,亦當(dāng)優(yōu)容以開言路,若震之以威,折之以辯,則臣下何敢盡言,乃復(fù)上疏,其略曰:“天子之道,與天同方,天不以地有惡木而廢發(fā)生,天子不以時有小人而廢聽納?!?/span>
白話:陸贄以為,諫諍的人即使文辭和意見鄙陋拙劣,也應(yīng)該寬容他們,借以廣開言路。如果以威勢來震懾他們,那諫諍者就不敢盡言。于是他又上疏,大致說:“天子治國之道,與上天治理天下一樣,上天不因地面有無益人的樹,就廢止土地萌發(fā)生長的功用;天子也不因常有奸邪小人,而廢棄聽納正言直諫?!?/span>
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錄自《資治通鑒》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上又以中書所撰赦文示贄,贄上言,以為:“動人以言,所感以淺,言又不切,人誰肯懷!……竊以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假使赦文至精,止于知過言善,猶愿陛下慮更思所難 ?!鄙先恢?/span>
白話:德宗又把中疏們所撰寫的赦罪文書給陸贄看,陸贄上書德宗,他認為:“用語言打動別人,使人受的感動本來就淺,而所說的話又不夠切合實際,那又有誰能真心受感動呢?……我私下覺得,知道自己的過錯并不難,但改正過錯卻很難。講好聽的話并不難,做好事卻很難。假如您的赦罪文書寫得盡善盡美,那只是知道自己的過錯和話講的好聽而已,還希望陛下更多的考慮如何改正過錯和如何把事情做好?!钡伦谟X得陸贄說得有道理。
贄又說:“……上好勝必甘于佞辭,恥過必忌于直諫。如是則下之諂諛者順旨,而忠實之語不聞矣?!?/span>
白話:陸贄又說:“……君主好勝于人,必然聽巧言獻媚之辭而覺甘美;君主恥于聞過,必然忌諱直言勸諫。如此,獻媚阿諛之徒便會順承旨意,忠誠真實的話就難以聽到了?!?/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