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約公元675--759年),字伯高,江蘇吳郡(今蘇州市)人,初仕常熟縣尉,后至左率府長史,世稱“張長史”。其母陸氏出身于江南大族,是初唐名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yè),有稱于史,不獨陸束之書學男氏有出藍之譽:他的兒子陸彥遠也就是張旭的堂舅, 因承家學,精筆法,見稱于時,有“小陸”之謂。張旭的表兄弟陸景融,其楷書也有“不失家聲”之評。
張旭為詞科出身,開元年間與賀知章等人以詩文并名天下,同為“吳中四士”,才華橫溢、學識淵博,為人瀟灑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工詩書,曉精楷法,尤以草書知名。其草書逸勢奇狀、連綿縈繞,一變前人 草法,自創(chuàng)新格,被譽為“草圣”。張旭喜飲酒,為“酒中八仙”之一, 往往大醉后作草書,并揮手大叫,或以頭發(fā)濡墨作書,創(chuàng)作時常出現(xiàn)如醉如癡的狀態(tài),人稱“張顛”,稱其草書為“狂草”,和懷素并稱為“顛張醉素”。
唐文宗時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和張旭草書為“三絕”。唐詩中對張旭草書多有贊譽,如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表n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一文中對張旭草書給予了更具體、更準確、更高的評價:“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 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p>
張旭不愧為草書大家,成就卓著,造詣高深,成為浪漫主義書法家的開拓者,以至后代論至唐代書法,對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東之及懷素、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人都有所褒貶,唯獨對張旭的書法倍加推崇,沒有貶詞??上У氖菑埿駛魇赖恼孥E卻絕少,只有楷書《郎官石柱記》為其真品,其他如《肚痛帖》、《古詩四帖》、《千字文斷碑》《自言帖》《酒德頌》等,是否為其所書,尚有爭論。其中《古詩四帖》,據(jù)啟功先生等專家考證,確認非張旭所作?!独晒偈洝房▏乐?,集諸家之長,有歐楷之險勁,虞楷之精勁,褚楷之清麗,是張旭后來狂放草書發(fā)展的基石,所以其草書狂中有法,顛中有度,而成為后世之楷模。
張旭的書法出自其舅父陸彥遠,是從陸東之、虞世南、智永而上溯到王羲之的,是一脈相承的王派筆法,然而張旭又不被前人所束縛,變法革新,由楷及草,把草書發(fā)展推向高潮。如果說張旭的楷書是繼承多于創(chuàng)作的話,那么其草書則完全是異乎尋常的創(chuàng)造。其草書《古詩四帖》雄強奇?zhèn)?、筆勢縱逸、勁健挺拔、枯潤相間,中鋒行筆為主,同時夸張王側(cè)鋒絞轉(zhuǎn)的筆法, 增強字結(jié)構(gòu)的大開大合,連綿回繞,如長江大河,洶涌澎湃、勢不可擋。從章法看,已屬無行無列,所謂字間布白、行間穿插,隨心所欲,一任性情, 達到了狂草的最高水平。
《肚痛帖》總體風格與《古詩四帖》不相上下,只是重在記事, 故在字形的大小上更隨意、開始字形較小,用筆凝重, 愈寫愈大,愈大愈放, 任由它去,好像根本無需安排,這也許就是張旭這位狂草大家的真態(tài)之寫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