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之名,最早見于書面文字記載,是清初文人吳綺的《揚州鼓吹詞序》。吳綺(1619-1694)是揚州人,康熙五年(1666)任湖州知府,三年后罷官,回到揚州,康熙三十三(1694)去世。該書記載:“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其東南有小金山焉,在城北約二三里…每逢夏日,郡人咸乘小舟徜徉其間以為樂。日夕歸來,小舟點點如蜻蜓,掩映夕陽,直如畫境,而揚州之風(fēng)景游覽,亦以此為盛焉”。
乾隆二十二年(1757),來揚州參與虹橋修契的錢塘詩人汪沆,一首“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
唐代揚州城很大,今天的瘦西湖在唐代是市湖。唐詩人姚合說揚州“園林多是宅,車馬少于船”。
乾隆年間的揚州達(dá)到第三次繁盛,人口已達(dá)50余萬,是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