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感情!可人來人往有時,緣來緣散有時,親情也有時。自由有多可貴,親情就有多沉重。
17歲的湯同學,或許是一時氣憤,也可能是壓抑已久的情感得不到宣泄,從而導致的破罐子破摔,一氣之下,從盧浦大橋一躍而下,自此生命終結,媽媽痛苦不已。
媽媽那只手,拉住的是后悔,亦是活生生的絕望。
很多父母總是在想,我這么愛你,你為什么不聽話?可是青春期的孩子,有幾個不懵懵懂懂?有幾個不離經叛道?要是人人都是批之斗之的心態(tài),恐怕任誰也不會無動于衷吧!
因果緣由,從來都是寫在臉上,寫進心里的。
我不是瑪利亞/你不是救世主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于此事件的高贊回答,答主12歲時曾遇到過父親連續(xù)1個多小時的責罵,無窮無盡的憤怒讓他有了一種想要從窗口邊跳下去的沖動,但那年的窗臺,狹窄得好像站不下一雙孩子的腳。他灰溜溜的下來了,被父親嘲笑到底。
父親認為兒子想拿跳樓來威脅他,兒子暗暗認為父親薄情寡義。我們很難說清楚究竟孰是孰非,因為在這場因緣際會中,我們都扮演著屬于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不是瑪利亞,不能對你說的話無動于衷,而你不是救世主,改變不了我的想法。
悲劇還是喜劇/從來只看劇本
我問過周圍的很多朋友、同事,大多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有過想自殺的想法,有的受不了父母的管教,有的忍不了同學的欺凌,有的追不上心愛的對象,有的去不了想去的遠方。各種各樣奇葩的理由,但是,很多人在即將跳水的前一秒收回了自己的腳,在吞下安眠藥的前一秒放下了杯子,在拿起刀的前一秒放下了自己的手。這值得我們慶幸,但成年人總認為孩子跟自己一樣,把死亡看得很重,但實際上并非如此,他們沒有生死的概念,只能拿性命來賭跟父母的愛。
因為溝通和交流的局限性,父母道歉的方式就是一句話:吃飯了!
作者:一世沉心,用銳利的筆鋒刺入世界的心臟,生而逢時的情感擺渡人。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關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