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宗藩關系為東亞朝貢體系中的一種外交形式,它也是維系中國與東亞各藩屬國之間的一種政治手段。這種從西周維系到晚清時期的外交體制,終于在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和世界的發(fā)展潮流,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消亡。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軍事、經(jīng)濟、文化的強勢入侵,原先向大清帝國稱臣的宗藩關系逐漸瓦解,朝貢制度也因此而取消。但是在宗藩關系消亡以后,清朝的一個藩屬國,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國朝貢,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坎巨提位置圖
這個直至1935年仍堅持向中國朝貢的藩屬國名為坎巨提,據(jù)《新疆識略》、《西域水道記》等歷史文獻記載,坎巨提本是清朝西北邊疆的一個部落,中國諸多歷代文獻中,對于坎巨提還有洪扎、棍雜、罕薩等諸多稱呼。坎巨提這個古老的西北部落,就坐落在今天由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爾地區(qū)的北部,它的北部與中國新疆和帕米爾高原緊密相連,由于坎巨提自古以來就占據(jù)了中亞、中國新疆與南亞相連的交通孔道,它也因其地理位置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坎巨提河谷
在中國歷史上,坎巨提曾多次成為中國藩屬國,但是,以前的文獻對于坎巨提的記載都較為粗略,直到清朝嘉慶以來,中國對近代邊疆的研究興起,坎巨提這個本不起眼的藩屬小國,其存在性日益加強。據(jù)《清史稿》記載,作為喀喇昆侖山中土邦的坎巨提,自乾隆皇帝勘定新疆后,于乾隆二十六年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此后坎巨提的部的歷任首領,每年都要向清朝朝貢“十五塔哈貢金”。這些貢金一般都是由坎巨提的首領派遣使臣送至喀什噶爾的地方政府,隨后清朝政府官員在按照清朝的朝貢慣例,賞賜坎巨提瓷器、絲綢等物,以此來表示清政府對于坎巨提的宗主權。
現(xiàn)在的坎巨提
但是進入18世紀末期后,由于野心勃勃的英國殖民者想要控制印度的中心地帶,他們開始將殖民擴張的版圖伸向了坎巨提部。道光年間,坎巨提先是被克什米爾國四次打敗,向其俯首稱臣;清朝末年,由于俄國在亞洲的迅速擴張,英國殖民者出于對印度的殖民需求,也為了遏制俄國在中亞諸國的勢力范圍,英國殖民者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印度北部的邊疆地區(qū)。1891年末,俄國派兵攻入帕米爾地區(qū),針對沙俄的舉動,英軍又率領一千多人入侵坎巨提,坎巨提首領只能被迫逃亡中國新疆。
清朝時期的坎巨提
1892年,在清政府的強烈抗議與干涉下,同英國達成共識,坎巨提此后為英國與中國的“兩屬之國”。雖說坎巨提成為了中英兩屬之邦,但是此后它始終保持向中國朝貢,即便是清政府滅亡,中華民國建立后,坎巨提向中國朝貢的舊例,一直保持到了1935年。而隨著坎巨提停止向這個進貢,長達數(shù)千年的中國宗藩制度也徹底走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