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脾虛”嗎?
門診上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脾虛”的患者,表現(xiàn)大不一樣。
有的人是常年腹瀉,腹脹,一吃點不消化的食物立馬去廁所。有的人是不想吃飯,山珍海味放在眼前都覺得煩。有的是常年“虛胖”,喝點水都長肉。還有的常年乏力,打不起精神,無精打采。
很多人都問我:“我這么胖,是不是脾虛?我一直大便稀,是不是脾虛?我經(jīng)常覺得很疲倦,是不是脾虛”。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是那么簡單的。因為你可能犯了個最大的錯誤,就是直接拿病或者某個單一的癥狀去跟脾虛對應。
那,到底什么是脾虛呢?
我們先看一個門診的脾虛患者是什么表現(xiàn)。陳女士常年的“老胃病”,胃一有點不舒服就來門診找我。
她總是說:劉大夫,我這個脾虛怎么總是治不好呢?我說:你也知道你脾虛啊。她說:久病成醫(yī)唄,我知道“脾”是管運化的,脾虛了,首先是轉(zhuǎn)運和消化不好啊。
還真讓她說對了。知道了運化兩個字,就明白了什么是“脾虛”了。脾在中醫(yī)里屬“土”,土就是運化的地方。
所謂的運,就是轉(zhuǎn)運,如果脾不能轉(zhuǎn)運你所吃的食物了,首先表現(xiàn)的就是“交通堵塞”,比如腹脹,虛胖,打嗝,消化不良等。所謂的化,就是轉(zhuǎn)化消化,就是把食物變成你身體需要的東西,如果食物被轉(zhuǎn)運了,但是沒有“化”,就會出現(xiàn)腹瀉,乏力,營養(yǎng)不良等問題。還有就是運化都出問題了,那就整個消化系統(tǒng)就“崩潰”了。
另外,脾虛還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脾氣虛。當你肚子脹吃的少,飯后肚子脹加重,大便稀不成形又同時伴有身體疲倦、乏力、不想說話,又面色萎黃或晃白,身體消瘦或浮腫的時候,很可能你就是脾氣虛了。
脾氣虛的要點是除了脾虛的“腹脹吃的少,飯后加重,大便不成形”之外,伴有明顯的乏力。這種情況,舌苔往往不厚,舌頭也不紅,可能也會有明顯的齒痕。此時可以六君子丸、參苓白術(shù)丸解決。
脾氣虛弱往往是飲食失宜或者勞累過度,或者其它慢性疾病消耗導致,這就是所謂的“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加倍的吃,傷的便是脾氣。
第二種情況是脾陽虛。除了脾虛的“腹脹食少”之外,更常見腹痛、喜歡溫暖、喜歡捂著肚子,又怕冷手腳冰涼,大便比脾氣虛弱更稀,甚至每天多次腹瀉,還伴有身體困重,嚴重的還有浮腫。這種情況舌苔除了胖大齒痕之外,舌頭伸出來的時候還會有水滴出來的感覺。這時用六君子、參苓白術(shù)丸效果就不好,而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更合適。
和脾氣虛相比,脾陽虛的特點是“寒”。這種情況往往由于平時吃太多生冷、冷飲傷了脾臟陽氣所致。別人吃了沒事兒,你吃了就拉肚子,別人覺得一點都不涼,你總喊著特別涼。
如果以上兩種方法還是沒有效果,那你可能屬于第三種脾虛~中氣下陷了。脾胃是人體“中氣”的來源,這個中氣相當于人體這棟房屋的“大梁”,脾虛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xiàn)整個脾虛系統(tǒng)的“坍塌”,這就是中氣下陷了。比如高度的乏力,吃什么吐什么,都屬于中氣下陷的表現(xiàn)。
除此之外,中氣下陷還會引起臟器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外陰脫垂、肛門脫垂等。這都是因為脾氣虛弱而升舉無力導致的。清陽之氣不能上榮于腦,也會引起頭暈、記憶力減退。而對于這種情況,則需要補中益氣丸為主來治療,可以幫助補益中氣,升舉清陽之氣。
什么情況會導致中氣下陷呢?過度的藥物導致的吐瀉,錯誤的節(jié)食和減肥,重大疾病的手術(shù)后,長期的飲食不規(guī)律和脾胃受涼,都是重要的原因。
最后一種情況是“脾不統(tǒng)血”。有的人除了身體虛弱以外,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牙齦、鼻腔、皮膚,月經(jīng)等出血問題,這往往屬于脾氣虛不能夠“攝血”所致。因為脾氣本身有“統(tǒng)”血的功能,如果脾氣虛了,這個功能就喪失了。脾不統(tǒng)血最常用的藥物是歸脾丸,用黃芪、人參、白術(shù)、大棗、仙鶴草這一類藥物來健脾益氣止血,以幫助身體統(tǒng)攝血液。
中醫(yī)就是生活,生活里藏著中醫(yī)。如果你能經(jīng)常走到自然中,看看廣袤無垠的田野,肥沃的黑土地,再對比一下水土流失的黃土高原和鹽堿地,你也許會更明白“脾”土的含義。
這正是:
脾虛運化出問題,氣虛陽虛血外溢。
四君理中參苓散,補氣散寒脾有力。
@南方健康 #清風計劃# #我的門診故事# #頭條健康# #她健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