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情,不是絕對的理性也不是絕對的世故,而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合理規(guī)則”。
—— 阿何
01
剛畢業(yè)打工那陣,辦公室有兩個極品。
一個啥事都不想自己干,總能找到理由安排給下屬或推脫給他人。此君臉皮厚過城墻,即便對方已經(jīng)臉色不渝怒火沖天,我自巋然不動云淡風輕。國企嘛,誰也不想往死里得罪人,所以大家除了背地里吐槽也沒啥辦法。
另一個啥事都不想麻煩別人,不管任務多重都咬著牙一個人扛,有人求助也是來之必應,自己卻從不叫人幫忙。
前者自然越來越混不下去,我沒想到的是后者居然也沒啥朋友。他似乎和所有同事都關系不錯,卻和所有人都談不上多深的交情。至少很多圈子活動的時候,大家有意無意都沒叫上他。
直到兩年后我才明白原因。
02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現(xiàn)代人卻越來越不想談人情,怕麻煩別人。
前兩天還一位朋友發(fā)了篇文章給我,叫《人情,才是世界上最貴的高利貸》,我想有同感的朋友應該不少。
朋友問我怎么看,我說這不純熟扯淡么?
老欠人情當然不好,不過看身邊的朋友,那些從來不欠人情的家伙大多朋友很少,混得也不好。
而這,和人的心理特點有關。
03
從國企跳槽后,我進了一家金融企業(yè)做銷售。
做銷售,關鍵是要服務好客戶,這方面我下了很多苦功夫,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有個困擾,和客戶的關系始終做不深,只能停留在表面關系上。
請教領導,他的一番話讓我受益匪淺。
除了對客戶有求必應之外,你應該適當讓客戶也幫你做點事,這是推進雙方關系最好的一個方法
我問這是為什么呢?
領導說,因為人就是這樣,對自己的收獲總是容易遺忘,但是卻對自己的付出印象深刻。適當讓客戶幫你,欠他們一點人情,反而能讓他們記住你。假設把他們之前的幫助比喻成“前期投資”的話,他們更傾向于繼續(xù)幫助自己投資過的人,這是為了避免自己之前的投資打了水漂。
我恍然大悟,自此之后工作業(yè)績迅速提升。
04
一個只幫助他人,卻從來不求回報不欠人情的人,其實是很難交到朋友的。
不是說這種做法不對,而是人具有自身的“劣根性”。
設想一個情景:兩個人,一個多年來一直幫助你,而且從來不求回報,也不需要你的任何回報;另一個多年來一直接受你的幫助。那么你和這兩個人會是什么關系?
你可能更愿意和后者當朋友,卻只會把前者當恩人、當前輩、當領導,但關系一定很難深入。
道理很簡單:對前者你得到的太多了,卻沒辦法給予回報。多年下來,這么多的幫助就會成為一座大山,沉沉地壓在你的心頭。和他相處,每時每刻你都知道你欠他的,就會覺得有些“抬不起頭來”;而對后者,你始終保有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輕松感。那么,你更愿意和誰當朋友?
雖然很不符合邏輯,可這就是生活中的真實現(xiàn)象。
05
關于人情,一個老前輩曾經(jīng)有個精妙的描述:
一昧地幫助叫付出,一昧地求助叫索取,有欠有還才叫人情。真正的人情,不是絕對的理性也不是絕對的世故,而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合理規(guī)則”。最好的做法莫過于“欠三分還五分”,讓你既不會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又不顯得貪得無厭,這樣自然朋友越來越多。
我想,這是我聽過關于人情最好的解釋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