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是歷史學(xué)家黃仁宇的成名作,也是一本暢銷學(xué)術(shù)書??梢哉f,在散文里面,它的歷史水平最高,在歷史里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達到了“生平不讀十五年,就稱明粉也枉然”的地步。如果你希望給自己的標簽加一個歷史愛好者,那這本書是必讀書。
那么,這個本書講的什么?為什么這么重要呢?
從名字上看,黃仁宇講的是明朝萬歷十五年發(fā)生的事情,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歷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升平,全年并無大事可敘……總之,在歷史上,萬歷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黃仁宇先生選取了最平淡的一年,去除了一切突發(fā)事件的可能性,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帝國的運作面貌,從而歸納出中國是一個依靠道德而不是技術(shù)在運轉(zhuǎn)的社會,這種社會的缺陷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崩潰。
黃仁宇先生以六個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來解釋這一觀點。
因為讓領(lǐng)導(dǎo)先走的原因,第一篇是:萬歷皇帝。
開篇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萬歷十五年的三月二日,本來清靜的大街突然變得熱鬧起來,一大堆官員奔赴皇宮。原來,傳出來消息,萬歷皇帝要開會:午朝,所以大家拼命趕,遲到了要扣工資嘛。結(jié)果滿頭大汗跑到端門,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要開會的樣子,負責點名的侍衛(wèi)將軍也不在。
顯然,這是出了烏龍,萬歷皇帝根本沒有開會,所以大家拍拍屁股回家了。但接下來,萬歷皇帝很生氣,竟然扣全體官員的工資。
黃仁宇先生為什么要寫這件事情?顯然,他是要告訴讀者,明朝萬歷的管理已經(jīng)失去了控制,連開會這種事情都組織不好了。
對此,萬歷皇帝當然勃然大怒。但是,這個龐大的機構(gòu)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很多史書把問題推到了萬歷皇帝身上,因為萬歷皇帝是有名的曠工皇帝。正是因為他開會不規(guī)律,所以才會出烏龍。
但黃仁宇先生并不這樣認為。他說:看了我的論述,你可能對萬歷皇帝更多的是同情。因為萬歷同樣是一個失去技術(shù)手段皇朝的犧牲品。
萬歷先生用大篇的篇幅描寫了皇朝的禮儀,比如上朝時,萬歷戴著綴有十二串珍珠的冕,像戴了一塊瓦片,極不舒服,但這是必須的,因為這象征著皇權(quán)。而皇帝絕大部分的精力,就這樣用在維持禮的存在。剩下的一小部分精力,又要處理明朝官員無休止的爭議。
這樣一來,原本希望大干一場的萬歷就不得不發(fā)現(xiàn),他只是一輛老舊車子上的零件,做著早已經(jīng)規(guī)定好的動作,一旦想自己設(shè)計兩個動作,這輛車子的其它部件就會集體抗議。
一開始,萬歷以為反對來自張居正。
張居正是他的老師,也是萬歷前期的掌權(quán)者。萬歷很長一段時間生存在其陰影之下。張居正死后,萬歷開始借打倒張居正,宣告自己的權(quán)力與權(quán)威。
但萬歷很快發(fā)現(xiàn),打倒張居正之后,他面對的是更為龐大的官宦集團。以前這個集團以張居正為目標,現(xiàn)在張居正倒了,只好把火力集中在萬歷身上??梢哉f,打倒了一個張居正,一百個張居正站了起來。
此外,黃仁宇先生還介紹了萬歷皇帝一個特殊的情況:他的婚姻生活。萬歷同志先是在自己母親的宮里跟一個宮女王氏發(fā)生了關(guān)系,結(jié)果演變成狗血?。号萱づ莩闪死瞎约跋伯?shù)m女生下了常洛,是萬歷的長子。
萬歷很快就審美疲勞,愛上了一個稱為淑妃的鄭氏,并生下了朱常洵。萬歷試圖冊立朱常洵。因為這件事情,萬歷成為眾人攻擊的目標,文官集體發(fā)文章批判萬歷寵愛鄭氏冷落王氏。
可是!我跟哪個女朋友親近一點,關(guān)你們屁事!
無休止的禮儀,無休止的爭論,無休止的指責,萬歷終于煩了。
黃仁宇寫道,萬歷十五年,萬歷皇帝主持殿試,題目是:無為而治。
讓你們吵!老子不跟你們玩了!
有一個人說,不行啊,這個游戲還得接著玩,這個人叫申時行,第二篇的題目就是:首輔申時行。
在這一篇里,黃仁宇細致地描寫了申時行的工作,非常的繁雜,非常的沉悶,體現(xiàn)出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這些細致的描述,無一不在提醒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機構(gòu),它的主要目標已經(jīng)不在于完成什么工作,制定什么計劃,而主要變成一些繁文縟節(jié)的儀式。這就是黃仁宇所說的,明朝失去了國家管理的關(guān)鍵:技術(shù)。
黃仁宇介紹道,申時行的重要工作內(nèi)容,就是把皇帝當一個小孩去看,不停的重復(fù)這個事情不能干,那個事情不能干。但萬歷恰恰是一個精力過剩的人。
申時行五十多歲,他要去約束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力不從心。
但黃仁宇依然認為,申時行有他的價值,他的價值就是和事佬,他起著調(diào)和劑的作用。明朝的官員技術(shù)上不先進,但吵架個個都是先進標兵。所以申時行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怎么調(diào)和各級官員的爭議。他成了調(diào)解員,而不是帝國技術(shù)官。
申時行強調(diào)以德服人,申時行亦以德量人。評判一個官員的最高標準,是道德是否完備,而不是技術(shù)是否先進。調(diào)解的標準,也不是誰的論點更合理,而是論者的道德是否高尚。
事實上,所有的現(xiàn)代國家同樣有這樣的問題,過于關(guān)注道德,而忽視技術(shù)。
于是,這位萬歷十五年的內(nèi)閣首輔,陷入道德的泥潭,他或許是最好的內(nèi)閣首輔,同樣也是最壞的內(nèi)閣首輔。
有沒有人試圖提高過帝國的技術(shù)?有的,這就是第三章:世間已無張居正。
張居正的離開,是明帝國的重大損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損失,
有意思的是,我們以為黃仁宇先生要介紹張居正了。不好意思,黃仁宇講起了萬歷皇帝。黃仁宇講萬歷因為立嫡問題,與群臣產(chǎn)生嫌隙,最后罷工不上班。黃仁宇講申時行在當糊工匠。黃仁宇講東林黨人之間的爭論,黃仁宇甚至又把正德皇帝翻出來說了一通。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正德皇帝是典型的反叛者,是文官集團的挑戰(zhàn)者,他屢屢跳出文官給他劃的圈圈。他放著坐班制度不執(zhí)行,翹班到蒙古打仗,放著五星級的辦公室皇宮不要,另修了一座豹房。
而萬歷是消極的,他的對策,就是我不上班。
講了這么多,黃仁宇就是沒有講張居正。一個以張居正為章名的章節(jié),沒有張居正,這合適嗎?如果你是小編,那就不合適,如果你是大伽,這太合適了。這正告訴你們,沒有張居正,朝中就是這么的混亂。正好點了題:世間再無張居正。
第四篇比第三篇更怪,篇名叫:活著的祖宗。
這位活著的祖宗當然指萬歷,因為他不上班了。
萬歷為什么成為活著的祖宗?因為文官,首先是申時行。黃仁宇先生在第二篇寫道,申時行是一個道德官員。但黃仁宇同時認為。申時行也是一位技術(shù)官員,或者說,他通過任命一些技術(shù)型的官員來改善或者維持明朝政府運轉(zhuǎn)的基本技術(shù)要求。
比如他任命了潘季訓(xùn)治理黃河,比如他讓鄭雒經(jīng)略北方的防護。
黃仁宇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申時行在以外交的方式處理內(nèi)政。內(nèi)政仿佛就是一個多邊關(guān)系,里面有不同力量的斗爭,而申時行的責任就是保持平衡。
在這樣的平衡下,皇帝變得無所作為,最終成為活著的祖宗,是朝臣供奉的一個活著的偶像,是一個可以上香、可以禱告的對象,但絕不是走下神臺,親自過問具體事務(wù)的一個對象。
第五篇,終于來位大眾偶像了: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前面數(shù)篇,都是從皇帝、從內(nèi)閣等高層管理機構(gòu)去解讀明朝的運作機制,而海瑞是一個地方官僚。他代表著明朝所希望的地方樣板:廉潔自律、公平公正。但黃仁宇卻說,海瑞是古怪的。
他全然無視官場的潛規(guī)矩,他極端的廉潔,他極端的誠實,有著道德上的潔癖。這樣的人,就是古代社會最推崇的道德樣板。但就是這樣的海瑞依然無法挽救明朝的社會。
原因不是道德無用,而是道德無法推廣。固執(zhí)于道德的海瑞終其一生都在同僚的怪異眼神里度過,他成為了一個古怪的模范官僚,而不是一個能夠孵化更多海瑞的原型機。所以黃仁宇先生用海瑞道德完備與備受指責兩個看似矛盾又合理的現(xiàn)象相互交叉敘述來完成了這一篇,再一次論證了道德于政府管理上的無力。
第六篇:戚繼光-狐獨的將領(lǐng)
黃仁宇給每個人都有一個定位,申時行是調(diào)解員,張居正是過去式,皇帝是活著的祖宗,海瑞是古怪的模范官僚,而戚繼光,是孤獨的將領(lǐng)。
他孤獨在哪里?
他首先孤獨在明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
黃仁宇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就是為什么處于鼎盛的明朝不去攻打正四分五裂的日本,反而讓日本打到了明朝。我的個人看法是,土豪不會打劫窮鬼,只有窮鬼才會打劫土豪。
黃仁宇先生則仔細分析了明朝的軍事制度,提出了他的見解。就是明朝的軍事制度不足以應(yīng)對一場對外戰(zhàn)爭,尤其是后勤保障。其次,明朝的將領(lǐng)選拔制度幾乎是世蔭制,這讓明朝中后期的名將尤其難得。
明朝只需要打贏一場戰(zhàn)斗的勇將,而不需要戚繼光這樣具有運籌帷幄能力的統(tǒng)帥,這是戚繼光孤獨的第二個原因。
這一章大篇幅介紹了戚繼光的戚家軍是怎么練成的,他所有的努力,亦證明了他的成功在他的時代,是個孤例。尤其是他的成功依附著文官的成功。當譚倫、張居正這些支持他的文臣一個個離開時,戚繼光的輝煌也就結(jié)束了。
戚繼光,注定是一個孤獨的存在。
最后一篇,一個思想家與鄉(xiāng)紳的矛盾體:李贄-自相矛盾的哲學(xué)家。
如果說,萬歷是官僚的皇帝,那么李贄則是思想的皇帝,但這位思想的皇帝,同樣陷入了道德的困境。
哲學(xué)是離群的,是自我的,偏偏中國的社會又是一個宗族的社會,他置身其中,難免矛盾。
他稱贊妻子“慈心能割有,約已善持家”,但又埋怨妻子無法理解他的“丈夫志四?!?。
他渴望清凈,卻不得不面對整個宗族的復(fù)雜社會關(guān)系。
他越想擺脫這個社會,社會就越要抓住他。
他出家當和尚,以為四大皆空,結(jié)果族人寫信告訴他:我們已經(jīng)指定你的一個侄子當你的繼承人。
他跑到廟里,但無法不做學(xué)問,他要跟朱熹、跟王陽明隔著時空爭論。他還要跟世俗爭,有意思的是,他猛烈地抨擊著世人,卻往往還要依靠被抨擊者的接濟而生活。
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黃仁宇先生寫李贄,不僅僅是以一個哲學(xué)家的角度去思考他,還有另一個層面,鄉(xiāng)紳的角度。李贄是鄉(xiāng)紳的代表,他的困惑,同樣是明朝基礎(chǔ)社會鄉(xiāng)紳自治模式的困惑。
在黃仁宇看來,李贄就是生活在一個又一個的矛盾里。作為個人,他尚且無法擺脫社會固有模式和思想給他的枷鎖。可想而知,整個社會要做出改變是多么困難。而那些寄希望的廉潔與誠信,“也只能長為灌木,不能形成叢林?!?/p>
這就是萬歷年間的七面鏡子,黃仁宇用它照出了明朝,照出了中國的二千年。
黃仁宇說:中國的癥結(jié)無非是用道德代替技術(shù)。而要進行這樣的改造,皇帝、首輔、軍將、地方官員、哲學(xué)家、鄉(xiāng)紳等等各個層面,都需要一場大的改變,而非局部的改造可以完成。
黃仁宇先生也指出了,道德不是解決問題的先頭兵,而應(yīng)該充當社會的最后防線。當技術(shù),比如行政手段、法律能夠解決時,我們不要動用道德。
因為法律誠可貴,道德價更高。
補充閱讀:
黃仁宇(1918-2000)
湖南長沙人,早年輾轉(zhuǎn)于求學(xué)、從軍之旅,曾夢想成為中國的拿破侖,然而時代卻不允許有這樣的機緣;其后赴美研習歷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歷史觀,主張要“從技術(shù)上的角度看歷史”,而不能簡單地以道德評價籠罩一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