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附屬桂林實驗中學 吳天虎
[摘要]
[關鍵詞] 反思、反思性教學、專業(yè)、專業(yè)發(fā)展
反思,是指教師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教育教學過程,對自己有的觀念和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思想起源于杜威,作為一個20世紀早期的教育思想家,杜威第一個把教師看作是反思性實踐性實踐者。反思性教學在維拉認為“是教師借助發(fā)展邏輯推理的技能和仔細推敲的判斷以及支持反思的態(tài)度進行批判性分析的過程?!?b>我國華東師范大學著名教授熊川武博士在他的《反思性教學》一書中所下的定義,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在此,他強調了三點:第一,反思性教學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第二,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第三,反思性教學是全面發(fā)展教師的過程。[2]
那么,教師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呢?
一、要有寫教學日記的習慣
教學日志是是教師對自己或其他教師的各項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所做的記錄,它包括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情況、閱讀教學材料、批閱學生作業(yè)、教師之間互相聽課、觀摩、評課、說課等教學活動的再思考。其內容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記成功做法,記學生問題,記教學機智,記失敗之處,記學習心得,記學生見解,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并不是什么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蔽乙灿幸粋€教學日記本專門用語記錄教育教學心得。如我在接受任務到中山中學上桂林市的同課異構課題“世界文化之旅”前。我就先進行自我提問:“九中的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適合為異校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案?”“九中學生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家庭總體情況呢?他們與我校學生心理特點有何異同?”“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出現(xiàn)問題后又如何來處理?”等等。教學后,對于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xiàn),我經常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xiàn)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huán)節(jié),這個這點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能力得到培養(yǎng),哪些情感得以升華”等等。
通過這樣不斷的自我對話與思考總結,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教學在不斷進行,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明顯增強。
二、交流對話,反思共進
同課異構的內涵之一就是同伴互助,共同進步。因為每個人對問題的看法總是不盡相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每周的沙龍研討,教師們聚集在一起,針對課堂上發(fā)生的問題,進行對話交流,各抒己見,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出最佳方案為大家所用,從而得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這樣既促進教師間彼此的合作,同時也促進了自己教學能力的增長。這樣,通過同行之間的相互尊重與支持、開放性討論,自己的教育方式得以改善,自己的知識得以擴展,促使自己更有效的進行思考,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地進行。
我去中山中學上桂林市的同課異構課題“世界文化之旅”前,就先在本校試教。我記得本課題的第一次上法是在初0603班。我的引入方式是很理性化的。這使得課堂一開始就在一種很沉靜的環(huán)境中進行。我覺得這與初二學生感性、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很不相符??傆X得一個課如果沒有熱烈的氛圍不符合我的教學風格,更不符合“世界文化之旅”這一課題的內涵。于是,我把自己的這一疑惑與一老教師交流,他說沒有太大關系的,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對于這樣的回答我不是很滿意。于是我又征求同組老教師梁老師的意見。她思考良久,后來發(fā)言說若有民族特色的東西引入會更好。于是想到了對聯(lián)。我心理有譜了。后來又以別組的老師請教交流發(fā)現(xiàn)與其用對聯(lián)引入,不如用紅包引入可能會更好。因為在本校用得好,可能在九中卻不一定有好效果。一是對聯(lián)不好手持、攜帶;二是不曉得從哪個角度引導支持學生思考更好,至少對于我本人來說有難度。于是后來再三思考下,歷史組的諸葛老師建議用紅包的方式我最后接受了。事實也證明這樣“實物(紅包)—春節(jié)(有壓歲錢的)—文化節(jié)日—世界文化”的課題引入方式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筆者覺得在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同行幫助之外,學生、家長等也可參與,使自己能從各個角度獲取反饋信息,促進反思的有效進行。
三、通過教學錄象反思
錄象反思能使教師再從課堂教學實踐中獲得新的教學體會。我校校長劉定華為了便于教師自我分析自我反思,便于教師觀察和研究,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把教師的教學觀摩課、匯報課、研究課進行課堂教學實錄,然后刻錄成光盤發(fā)給上課的教師。有了教學錄像,可以根據要求對其進行分析評價,即可指出可取之處,又可對其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這種取長補短的舉措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更有價值的是,無論自評還是他評,形成的改進措施往往極具針對性,改進意識往往極具自覺性,更能促使教師思考與進步。我上“世界文化之旅”、“擁抱美好明天”等公開研討課都邀請了校長聽課。而每次校長都在百忙之中指導我的課堂教學,并親自為我的課堂教學攝影錄象。有了教學錄像,我對自己的課堂觀察得更清晰了,對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把握得更加準確了。這種“自己思和別人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調動了我鉆研教材、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自身專業(yè)發(fā)展。
四、反思的亮點──信息技術該怎樣化利為弊
五、通過科學理論的學習掌握來反思
六、教師應增強自我專業(yè)發(fā)展意識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因此,教師要想推進專業(yè)發(fā)展,首先要有自我專業(yè)發(fā)展意識。教師的自我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和意識既是教師成長的起點,又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在自我專業(yè)發(fā)展意識的引導和專業(yè)發(fā)展理論指導之下,所引發(fā)的對目前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狀況和發(fā)展水平的思考,這種思考可使教師更加清晰自己今后的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3]可見,教師自我專業(yè)意識的發(fā)展意識越強,對自身發(fā)展的責任感就越大,參與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自覺性就越高,就能積極主動地尋求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促使自己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七、學校應建立反思的長效機制
惠特克說,個人進行反思實踐并從中受益的能力也取決于他在哪種組織文化下工作。為此,筆者認為學校管理者應該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和諧的、合作的學校教師反思文化,創(chuàng)建教師自我反思的管理制度、評價機制、激勵機制等來充分調動教師的反思熱情,激發(fā)教師的反思興趣,以進一步喚起、激活和弘揚教師對人生境界更高層次的追求,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不斷發(fā)展完善和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進而提高組織水平,推動我國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3]參見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224頁;317頁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9.
[4王長純.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對教師的重新發(fā)現(xiàn)[J].教育研究.2001,(1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