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提高德育實效性
摘要:新時期的學校德育必須以創(chuàng)設德育情景、優(yōu)化道德心理為前提,重視德育實踐活動的參與過程,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和教師的引領指導,強化道德情感的體驗,構建更加科學的學校德育體系,加強德育科研,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增強 學校 德育 實效性
德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現(xiàn)在,中小學德育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與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在大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要求,也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和歸宿。學校教育能否培養(yǎng)出數(shù)量足夠素質(zhì)優(yōu)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學校德育的管理,為了提高德育的實際成效,充分發(fā)揮德育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整體育人功能,就必須加強對學校德育實效的研究,努力提高德育質(zhì)量。
一、強化班主任工作,增強德育實效。
學校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修養(yǎng),重視師德教育,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重視更新教師的德育觀念樹立全員育人意識,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創(chuàng)建“四心”工程,搞好學生管理。為了體現(xiàn)“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學校倡議在教師隊伍中創(chuàng)建“四心”工程。即要求每個教師都要具有“四顆心—愛心、細心、耐心、熱心”用這四顆心投入到自己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之中。并為強化班主任工作采用了以下措施及方法。
1、建立校內(nèi)四級德育管理網(wǎng)絡。
學校的德育教育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體,它具有目的性、計劃性、系統(tǒng)性,是家庭和社會德育教育的基點。我校德育管理網(wǎng)絡分為四級,第一級是由校級領導和各處室負責人組成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學校的各項德育管理工作,負責制定學校的中長期德育工作規(guī)劃,并定期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探討德育理念,研究工作思路,作出各項決策。第二級由教導處、團委、少先隊等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擬訂和組織實施,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各項活動。第三級即各年級組,在學校總的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年級的德育目標和實施方案,指導本年級各班主任開展學生工作,進行年級常規(guī)管理。班主任處于網(wǎng)絡的第四級,但卻也是最為基礎、重要的一級。他們負責各項計劃、活動的具體實施。教育無小事,件件育人;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立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的切實提高,給學生提供了最優(yōu)質(zhì)的德育教育,讓我校的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全面發(fā)展。
2、開辟家校溝通渠道。
在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德育網(wǎng)絡中,家庭是長期發(fā)揮教育影響的極為重要的因素。首先,我校認真辦好每一期家長學校,以班主任為重要紐帶,向家長宣傳使用由自己組織編寫的教材,定期集中授課,系統(tǒng)講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獨生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原理等課程,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現(xiàn)代家教知識培訓。向家長宣傳、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制訂《家長日常行為規(guī)范》,傳達學校的辦學理念、工作思路和發(fā)展規(guī)劃。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傳遞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豐富了家長的家庭教育理論,提高了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質(zhì)量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科學的現(xiàn)代家庭教育環(huán)境。
學校每學期都設立了固定的“對外開放日”,以班級為單位,通過評教評學、請家長進課堂聽課、學校主題教育活動匯報及獲獎作品匯報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家長感受學校的運作,用學校的誠心和實效換得學生家長的認同和信任。從而形成人人關心教育,人人受到教育的良性循環(huán),拓展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鞏固教育成果。讓家長在“對外開放日”里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
3、加強師德教育,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
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學校一直重視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和師德素質(zhì)產(chǎn)生的作用,向社會公開承諾“師德十不準”,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監(jiān)督,還經(jīng)常請專家作師德專題講座,多次舉行師德演講活動,定期召開家長、學生座談會,進行師德測評。為了進一步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激勵先進,學校通過家長測評、學生座談和教師互評等方法,評選?!笆寻嘀魅巍焙汀靶@十大新聞人物”。尤其是2007下期開展的“校園十大新聞人物”網(wǎng)上投票活動引起了全市人民的轟動,深受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
4、開辟第二課堂,滿足學生個性成長需要。
學校在實施學科德育滲透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nèi),更鼓勵學生走出教室。結合《德育》讀本,展開形式多樣的對德育教育有獨到的價值的活動課。比如,以認知為主體的德育活動課,主要有讀書活動、論辯活動、宣傳活動、科技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融合德育,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了認識興趣,而且發(fā)展了各種特殊的認知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在更廣闊的領域中去接受德育的熏陶。第二課堂的開辟,就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華施展提供了一個大舞臺。我校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在開齊開足每一門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校本課程:開設了文化類、知識類、語言類、藝術類、技能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類等多門選修課,滿足每一個學生個性成長的發(fā)展需要。
5、主題班會多樣化,寓教于樂
我校堅持以《德育》讀本為指南,以班級中隊活動為陣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如開展“知榮辱、樹新風、別陋習”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共享成長”主題活動、“同在一片藍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長”活動、“我為父母洗一次腳”感恩活動等,寓教于樂,提高德育實效。
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增強德育實效。
1、我校利用墻壁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氛圍,讓每一塊墻壁都說話,對學生進行心靈熏陶、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教育,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一樓是“行為習慣”,二樓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三樓是“名人名言”,四樓是“藝術走廊”。學校還針對學生年齡小,對各種現(xiàn)象缺少鑒別能力的特點,用健康向上、充滿童趣的語言武裝文化。樓梯上印有“上下樓梯,靠右行”;拐角處、樓道上“靜我校園,不大聲喧嘩”,洗手盆旁“你關好了水龍頭,真是好孩子”等校風、學風、課間行為準則的宣傳語。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也是我校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校門圍墻內(nèi)壁上的“德育長廊”,有眾所熟知的“孔融讓梨”、“甄彬橋下拾履”等歷史教育故事、有教育的名言名句、有激勵學生“愛祖國、愛勞動”等五愛的彩宣傳報……有這些于墻壁上的“無語之師”便成了學生的第一頓知識快餐。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學校根據(jù)處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小學生,區(qū)分給予不同的精神食糧。一樓以一二年年級學生為主,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兒童詩歌的方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愛國、團結、孝敬、勤奮學習等十一種傳統(tǒng)美德。兒童詩歌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特點,對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yǎng)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二樓以三四年級學生為主,著重從開拓學生視野的角度出發(fā),注重知識的益智性和趣味性,介紹了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給予學生以美的享受;三樓以五六年級的學生為主,為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設置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名言,有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鄧小平,有“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雷鋒……外國的有科學家愛因斯坦、化學家諾貝爾……他們的生平和成就時時刻刻激勵著莘莘學子立志圖強,奮發(fā)有為,為母校爭光添彩,做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善于運用學校的種種設施,活用教學資源,大隊部做了不少工作:一、不僅組織學生仔細地觀看我校的文化走廊,并且還進行“文化走廊伴我行”的征文活動,使得文化走廊的教育作用更深入學生的心中。
2、學生的智慧也滲透在學校文化環(huán)境的設計之中。我們?yōu)閷W生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對圍墻內(nèi)壁進行了美化設計,在美術老師的知道下畫上自己設計的作品,校園處處充滿了生機。讓學生參與其中,感受小主人翁的喜悅,自覺地用實際行動愛護學校,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很多近期來我校參觀走訪的校外人士都不約而同都感嘆實校真正做到“讓墻壁說話,讓花木傳情”。
通過日常的嚴格的規(guī)范管理,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我們的學生講文明、有禮貌、愛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行為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放學路隊整齊有序,而且歌聲、誦讀聲此起彼伏,成為我校一道靚麗的獨特的風景線,常常吸引眾多家長、路人駐足旁觀、欣賞。
三、狠抓了養(yǎng)成教育,提高了德育實效
我校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挖掘各學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凡與有共同點的,抓住德育的滲透點,講課時突出“滲透點”,課后測評滲透點的落實情況。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和心理特征,有目的、有意識地“滲透”德育教育。
1、培養(yǎng)了日常學習生活良好習慣。小學生年齡低、可塑性大、反復性強,德育工作就是要反復抓、抓反復,靠一朝一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要進行反復要求、反復練習、反復檢查督促。經(jīng)常性是德育工作的特征之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
要使這些獨生子女改變依賴性,具有獨立性,必須從小進行自理自立意識的培養(yǎng)。少先隊開展“校長助理輪換制”“我是班級小主人”“我是校園小主人”的活動。班級事務由學生專人專項負責,班隊干部實行輪換制,班長不是一人當一學期,而是由多人擔任值班班長,樹立團隊精神,強調(diào)合作,通過正常渠道進行競爭,形成具有良好班風的班集體,從打掃衛(wèi)生開始,從完成衛(wèi)生包干區(qū)的任務開始,從獨立按時完成作業(yè)做起,把自我教育的鑰匙交給學生,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生活的小主人。對住宿生的教育重點放在“在生活中育德”上,從洗一塊手帕、洗一雙襪子做起,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據(jù)家長反映孩子比住校前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習慣都有了明顯的好轉(zhuǎn)。
2、形成了事事育人,人人育人良好局面。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學校無閑人,人人都育人。學校德育的宗旨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當前,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金錢萬能”等思潮一波又一波地沖擊著學生的心靈,如何在市場經(jīng)濟中,在競爭激烈中使學生成為真、善、美集于一身的人,成為“四有”新人,首先要教會學生有一個平常的心態(tài)、擁有健康的心理。從小就養(yǎng)成寬容待人、與同學不斤斤計較。小學生心理處在由幼稚向成熟階段的過程,面臨著許多困惑,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認識能力不成熟,很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而產(chǎn)生消極心理。我們要齊抓共管,發(fā)現(xiàn)苗頭,及時疏導.同時還要進行“挫折”教育,磨練意志,提高承受能力。每項工作的過程,都要緊緊圍繞“育人”這個宗旨,使學生真正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德育效能,在根本上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教師在學生需要幫助時,應無微不至地關心、體貼,給予學生溫暖。教師要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良好的師德風范去影響每一位學生。
四、創(chuàng)新德育活動,增強德育實效
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多次的行動研究,開展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
1、寓德育教育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利用每一個良好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開學典禮、德育主題教育月、班隊會以及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真正地使德育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中,達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2、每一階段都立足于學生學習、生活的周邊環(huán)境、資源中探索有效的德育內(nèi)容與策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3、從活動中貫穿德育教育。(1)學校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如:不亂扔垃圾、上下樓梯靠右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隨時將文明禮儀伴隨左右所采取的措施有小蜜蜂巡邏隊,值日生監(jiān)督站崗,校長助理巡查等措施。并通過國旗下講話及每周流動紅旗的評比等形式體現(xiàn)各班實施情況。(2)開展“手拉手活動”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關愛、幫助身邊的人,從小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學生相互體驗交流心得。(3)開展以《關愛生命》為主題教育的德育活動課。在德育活動課上,主持人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同學們總結了已經(jīng)掌握的安全常識知識;通過老師的課件講解使學生知道了遇到危險時應該沉著冷靜,學會自救自護。通過本次德育活動課,使學生掌握了“自救自護”常識,學會了自我保護的本領,培養(yǎng)了學生明辨是非、識別善惡、珍愛生命的品質(zhì)和意識。
4、通過校園電視臺系列播出“生命高于天”安全教育警示片,學生從一斷斷短片及案例中明白深刻的道理。學生在校減少了不少擁擠打鬧的現(xiàn)象。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diào)查,給學生創(chuàng)造平等參與社會的有利條件。如①寒暑假特色作業(yè)的布置,“廢物變寶”“春聯(lián)大團圓”“廚藝大比拼”等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②走進新農(nóng)村;③感受大好河山;④學雷鋒,樹新風等各種社會活動。通過開展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五、改革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校出臺了《關于授予學生榮譽稱號的實施方案》,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構想,針對小學生的實際,通過細化,共設立了40個榮譽獎項。其中在德育方面有“最善良的同學”、“最樂于助人的同學”等11個獎項,通過改革,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單一的做法,在校園內(nèi)營造了濃郁的德育氛圍,有效地推動了學校的德育工作。
近年來,我校德育工作在以上新理念下的實踐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項艱巨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們應銳意進取,努力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質(zhì),實現(xiàn)德育的終極目的。
參考文獻:
1、(美)索里,特爾福德著,《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27—142。
2、胡守芬主編,《德育原理》,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54—162。
3、《新時期學校德育活動設計與指導》,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147—15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