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上過學的14歲女孩辛蘊甜,在查分后得知,自己在高考中考出了560分的成績,這與此前的估分相差無幾,有望被黑龍江省的一所大學錄取。
即將滿14周歲的辛蘊甜去年就參加過高考,考分是580分,僅差兩分達到重點大學錄取分數(shù)線,因而未被報考的一志愿兩所重點大學錄取。
對于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說,能考出560分的成績已經不易,而更讓人們驚奇的是,她竟然一天學也沒有上過,接受的完全是“現(xiàn)代私塾”教育。
據(jù)她的父親辛軍介紹,辛蘊甜在小時候不愿意去幼兒園,在她兩歲時,母親孫軍源就請來了退休教師關玉梅,到家里輔導孩子,教她識字和數(shù)學。從此,辛蘊甜就不再去上幼兒園了。
兩年后,當關玉梅老師離開時,4歲的辛蘊甜基本學完了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她的父母面臨的選擇仍是:還送不送她到幼兒園呢?
“如果送去,就等于前功盡棄;不送,誰來教她呢?”辛軍很猶豫。
最后夫妻倆決定,由單位效益不好的孫軍源“下崗”輔導孩子。孫軍源是大學??飘厴I(yè),學的無線電專業(yè)。于是,她便擔任了孩子的家庭教師。
到7歲時,辛蘊甜已經學完了小學的全部課程。此時,她再次面臨是否接受學校教育的選擇。她的父母想讓她直接上小學五年級,但擔心孩子身體承受不了,于是決定讓辛蘊甜繼續(xù)在家接受教育。
此時,辛軍被發(fā)現(xiàn)得了結腸癌并做了手術。“這樣正好,我就申請了病退,與妻子一起全心全意輔導孩子。”
每天上午,夫妻倆輪流給孩子講課,孫軍源教理科,辛軍教文科。下午孩子活動或者進行自習。平時也進行音樂、體育和美術教育。
到2004年末的時候,辛蘊甜就已經基本學完了高中課程。當時辛軍拿出一套高考試題測試孩子,她居然得了530多分。經過商量,他們決定讓只有13歲的女兒參加2005年高考,最終取得了580分的成績。“當時只是想試一試,所以就沒報二志愿,因此未被錄取”。
“孩子不是很聰明,但是很聽話,也愛學,平時善于讀書,像語文課本基本上沒怎么教,都是讓她通過讀書進行學習的。去年高考時語文考得不理想,81分,今年加強了復習,就考了103分。”辛軍介紹說。
他認為,孩子能夠考出560分的成績很正常。“她年齡雖然小,但是對我們教的初、高中知識基本能夠接受,而外語她基本通過自學,高考成績達到125分,是三主科中最高的”。
據(jù)估計,辛蘊甜的高考分數(shù)能夠達到二本錄取水平。而她二本的一志愿填報的是黑龍江大學,該大學上一年的錄取分數(shù)線是527分。
中國青年報
“現(xiàn)代私塾”能否成為現(xiàn)實選擇
[新聞回放]據(jù)《中國青年報》昨日報道:從未在學校上過學,接受家長擔任教師的“現(xiàn)代私塾”教育的14歲女孩辛蘊甜,在查分后得知,自己在高考中考出了560分的成績,有望被黑龍江省的一所大學錄取。
辛蘊甜小小年紀有此成績,有偶然,也有幾分必然。偶然在于,這樣的“現(xiàn)代私塾”教育,不可能對所有孩子都適用,其中教與學兩個主體難得的契合感,很多時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必然在于,相對于統(tǒng)一、正規(guī)的“流水線”式教育而言,“現(xiàn)代私塾”教育通過針對性更強的精細化教學,有效挖掘了孩子的潛在能力,早出成績、出好成績并不令人奇怪。
也許,有教育專家會從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角度,來論證這種教育的“不可行”性。但是,是不是違背成長規(guī)律,需要許多定性與定量分析,這是個短時間內誰也扯不清楚的問題。而僅從眼下的成績來看,辛蘊甜從兩歲到14歲期間12年的學習時間,與在校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的學習時間基本一致。如果從投入和產出的角度算,“現(xiàn)代私塾”不失為一種經濟的教育方式。
然而,在現(xiàn)實語境里,家長做教師的“現(xiàn)代私塾”教育,顯然是沒有“辦學資質”的。有人說,在眼下的中國,基本統(tǒng)一的公辦教育“公益訴求”的另一面,是扼殺個性的僵化育人。而作為政府,在百姓渴望能有更多教育品種可供選擇時,能不能在規(guī)范教育市場秩序和保證優(yōu)質公辦教育的前提下,盡力滿足公眾的需要?比如,能不能以鼓勵“現(xiàn)代私塾”光明正大地辦學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