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基(基座)
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bǔ)中國古建筑單體建筑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普通臺基:素土、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筑而成,約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較高級臺基:較普通臺基高,常在臺基上建漢白玉欄桿,用于大式建筑,或?qū)m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級臺基: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佛教用作佛像或神龕的臺基。
中國古建筑采用須彌座,表示建筑的級別。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臺上建有漢白玉欄桿,常用于宮殿、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級臺基: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從而使建筑物更為宏偉高大,常用于最高級建筑,如故宮三大殿、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級臺基上。
二、木頭圓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圓柱形木頭,置于石頭(有時是銅器)為底的臺上。多根木頭圓柱,用于支撐屋面檁條,形成梁架。
三、開間
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
建筑的迎面間數(shù),稱為“開間”,或稱“面闊”。
建筑的縱深間數(shù),稱“進(jìn)深”。
中國古代以奇數(shù)為吉祥數(shù)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shù)的開間為單數(shù)。
而且開間越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11間。
四、大梁(即橫梁)
架于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頭,以形成屋脊。
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國傳統(tǒng)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中國古代建筑獨特的構(gòu)件)
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
一般置于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訪,位于兩檐柱之間,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
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畫
原是為木結(jié)構(gòu)防潮、防腐、防蛀,后來才突出其裝飾性。
宋代以后,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shù)??煞譃槿齻€等級:
1、和璽彩畫(等級最高)
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圖案組成,間補(bǔ)以花卉圖案。
畫面兩邊用《》框住,并且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2、旋子彩畫(次等級)
畫面用簡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
兩邊用《》框起,可貼金粉,也可不貼。用于次要宮殿,或寺廟。
3、蘇式彩畫(末等級)
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
兩邊用《》或()框起?!埃ǎ北唤ㄖ覀兎Q作“包袱”。
蘇式彩畫,是從江南(姑蘇)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
七、屋頂(古稱屋蓋)
中國傳統(tǒng)屋頂有7種,其中以“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為級別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單檐歇山頂”。
1、廡殿頂(四阿頂)
四面斜坡,1條正脊,4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
2、歇山頂(九脊頂)
四面斜坡,屋面上部轉(zhuǎn)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墻面。1條正脊、4條垂脊、4條依脊。
是廡殿頂、硬山頂?shù)慕Y(jié)合。
3、懸山頂(挑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cè)伸出山墻。屋面上1條正脊、4條垂脊。
4、硬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cè)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攢尖頂
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亭、閣、塔,常用此式。
6、卷棚頂
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八、山墻
即房子兩側(cè)上部,成山尖形的墻面。
常見的山墻,有風(fēng)火山墻,特點是:兩側(cè)山墻高出屋面,隨屋頂?shù)男逼旅?,而呈階梯形。
九、藻井(五行以水克火,預(yù)防火災(zāi))
中國古建筑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漢傳佛教寺院佛座上方、宮殿寶座上方,都有藻井。
其形式,是平頂?shù)陌歼M(jìn)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上有雕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十、脊獸(又稱角神、蹲獸)
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廡殿頂”的垂脊前端、“歇山頂”的戧脊前端,有一排瓦質(zhì)或琉璃的脊獸。
脊獸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的陪葬明器上,開始并沒有固定的使用規(guī)則。
元朝以前,多為武將。清朝開始,出現(xiàn)官方定制。
脊獸的排列,有嚴(yán)格規(guī)定,數(shù)量依宮殿大小、建筑等級而定,隨著建筑等級而遞減。
為首的,是一個騎著鳳凰的仙人;
其后是一排小獸;
最后面一個較大的獸頭(垂獸)。
仙人與垂獸之間的那排小獸,統(tǒng)稱“走獸”。
它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
最前端的仙人,即“騎鳳仙人”,又名“仙人騎鳳”,又稱“真人”或“冥王”。
據(jù)說是齊閔王的化身,民間有“日曬閔王,走投無路”的說法。
東周列國時的齊閔王,被燕將樂毅所敗,倉皇出逃四處碰壁,走投無路,危急之中,一只鳳凰飛到眼前,齊閔王騎上鳳凰渡過大河,逢兇化吉。
在屋檐的頂端安置這個“仙人騎鳳”,有絕處逢生,逢兇化吉的含義。
后面9只走獸,依次是:
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 ní)、狎(xiá)魚、獬豸(xiè zhì)、
斗牛。
故宮太和殿屋頂,斗牛之后又增加一個“行什”,是中國古建筑中,唯一有10個“走獸”的特例。脊獸總數(shù)達(dá)11個,表最高規(guī)格。
其它殿上的“走獸”,按等級遞減。從最后一只,依次往前減。
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等,都是9個(減去最后的“行什”)。
坤寧宮7個;東西六宮5個;
一些門廡和琉璃門頂上,僅用1至3個。
各地方建筑,依從習(xí)慣,不遵從官制。
故宮建筑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宮殿,以黃色為主。
皇子居住區(qū)的宮殿,用綠色。
其他藍(lán)、紫、黑、翠、孔雀綠、寶石藍(lán)等五色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
太和殿屋頂當(dāng)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鴟吻獸,穩(wěn)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在尺寸上,較前代加大,一只鴟吻的重量,重達(dá)7300斤,值銀180余兩。
吻獸造型優(yōu)美,是構(gòu)件,又是裝飾物。
瓦件塑造出的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嚴(yán),這些構(gòu)件在建筑上,又起了裝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