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陽明,他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更是創(chuàng)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
可是了解王陽明的朋友都知道,王陽明的一生歷盡坎坷。直言上書遭宦官劉瑾陷害,差點命喪當場,被貶至瘴毒之地又遭到當?shù)剜l(xiāng)民的排擠,但他的心態(tài)一直都很好。
直到“龍場頓悟”,頓悟出了“心學”,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chǎn)生了巨大的反響,成為了一個大圣人!
從歷經(jīng)坎坷到最后的成功,可見王陽明才是真正厲害的人。
王陽明之所以贏到了最后,最重要的是懂得這“3不問、4不爭”
3不問:
不問人心:
人生在世,最大的智慧就在進退之間。
俗話說得好: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像是隔皮猜瓜,難知好壞。買西瓜只憑經(jīng)驗就能判斷,可猜人心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王陽明也在《傳習錄》中強調:“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p>
修德重在修心,一個人心里有著怎樣的想法,決定了他能看到怎樣的世界。
自己首先要做到心地光明,才能看見命運最美的風景。
人世間最不可探索的就是人心了。
不問結果:
人的一生可能會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一個事情都會有結果。執(zhí)著于結果,將無法學會接納平凡,應對失敗和挫折。
而且不管結果如何,注重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人這一生,生是頭、死是尾,中間全都是過程。
盡力過好這一生,只看過程、不問結果。
不問過往:
《莊子·山木》中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惫笤ⅲ骸盁o利故淡,道合故親?!?/p>
在人與人交往中,不問過往,就是對他人最好的尊重。
只有不問過往,放在自己的成見,平等待人,看能看到另一番天地。
4不爭:
不爭口舌:
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難免會與比人有口舌的牽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要爭,因為即使你占了上風,爭贏了吵贏了,爭了一口氣卻失了和氣。表面你贏了,可你失去的更多,也容易給別人留下刻薄、難相處的印象,別人也不會擁護你。
退讓并不代表軟弱,而是為了變得更好!
不爭面子:
什么才是真正的面子?
很多人在人生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這樣一個想法:不爭口氣也要爭個面子,什么事情都要面。
但是真正的面子卻是修養(yǎng)樹立的品格。與其在面子上下功夫,不如在里子上充實自己。
不爭眼前利:
一味追求擁有財富、名利,遲早會被身外之物所侵蝕。一味追逐遙不可及的奢望而不珍惜身邊幸福,等你恍然大悟之時,就是人生快要結束之日。
不爭身后名:
總是貪戀著權利和地位,它會讓人上癮,一旦陷入便會無法自拔。他們總是沉溺于這種虛無縹緲的形式,非常在意所謂的虛名,為此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
那些厲害的人,把所謂的虛名看得很淡,這一切都是過眼云煙,腳踏實地地生活,這是能夠握在自己手里的實在。
近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nèi)外無數(shù)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xiāng)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p>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歷經(jīng)坎坷,遭遇的磨難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
他的成長經(jīng)歷,也為我們指出了人類心靈的無限可能性,甚至包括身體健康和改變命運。
用王陽明的話來說,道德的本質就是知行合一。
只要心存善良,遵從內(nèi)心,看透人性的復雜,明白道德的本質,活得自然是自在!
想要了解更多王陽明心學的朋友,建議大家讀一讀這兩本書,一本是《傳習錄》,一本是《王陽明傳》。
在我迷茫的時候,在職場上不順心的時候,我就會讀一讀。30歲的時候,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坎,一時間,我覺得身邊的人都太復雜了,社會也太復雜了,不知怎么辦的時候,我遇見了王陽明。
看完這兩本書,我頓時醒悟!我理解了人性的復雜,不再抱怨那些所謂的朋友,我也懂得了人生,釋然了那些給我使絆子的人,我想,只有自己的智慧才能拯救自己!
不要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不要再為想不開的煩心事而徹夜不眠;不要再為看不慣的人和事而據(jù)理力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