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封神演義,是神話傳說,天上地下的人物精彩演繹。故事中的忠臣良將沒有一個好下場,“挖心而死”、“剜去雙眼”而棄。真正中國歷史上的忠臣良將、清官直吏都有好下場嗎?比干、屈原、伍子胥者如何?晁錯、檀道濟、方孝孺者如何?岳飛、于謙、袁崇煥者又如何?
商朝末年,紂王帝辛暴虐無道,皇叔比干哀嘆說:“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于是比干犯戒去摘星樓勸誡紂王,惹得紂王惱羞成怒,拒諫不聽反而殺之以儆效尤。
屈原早年深受楚懷王信任,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修明法度舉賢任能,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而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以致悲憤交加,最后懷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志。
伍子胥本屬楚人,父兄耿直效忠反而被讒臣所害。為報父兄之仇伍子胥投奔了吳國,成為吳王闔閭的謀臣良將,忠心耿耿。吳國在伍子胥的輔佐下,發(fā)憤圖強,一舉擊敗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進而更大敗楚國,既為吳國報了殺君之仇,也為自己報了父兄之恨。然而伍子胥還是遭受讒言,最終不見容于吳王夫差,賜劍自盡。
為什么忠臣良將一般都沒好下場呢?不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今的劣幣驅(qū)良幣的逆淘汰社會現(xiàn)象,都是忠臣能人遭妒招災(zāi)甚至被迫害至死呢?
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一旦狼煙起、公司面臨巨大危機,全靠忠臣良將輔國征戰(zhàn),小人佞臣擔(dān)不起,忠臣良將有利用價值。而一旦息戰(zhàn),則無大的安全隱患,領(lǐng)導(dǎo)者就“忠言逆耳”了,做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和平時期,國家安寧了,公司順暢了,忠臣良將的利用價值也就自然降低了。忠臣良將一般都是屢立功勛,為國家、為企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其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他們的功勞大過了皇帝君王或領(lǐng)導(dǎo)者,使一些心胸狹隘的領(lǐng)導(dǎo)者和奸邪之人產(chǎn)生妒忌。而忠臣良將又功高蓋主,在小人當(dāng)?shù)赖墓賵鲋?,他們的命運自然都不會太好。
幸而,歷史給了忠臣良將崇高的褒獎。也許忠臣良吏在蒙難的當(dāng)時并未讓百姓大眾知曉事實真相。然而一旦冤案平反,強加在忠臣良吏身上的不實之詞和冤假錯曲被推翻。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忠臣良吏自然重新會贏得民眾的愛戴,并被視為社會善惡分明的分水嶺,是社會正義的肉體化身,進而可以人們在亂象疊出的世道之中獲得暫時的心靈慰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是又形成了好人最終都有好報的歷史觀念。
其二,忠巨良將坦蕩少心機,易招人暗算!
一般而言,忠臣良將都是鋒芒畢露,心機不深,或者對政治不太敏感,不懂得在官場中保護自己,就會使那些心懷叵測的人造謠污蔑,或被抓住一些小把柄而小題大做進饞言,推波助瀾攪渾水,使忠臣良將或遭貶斥、或鋃鐺入獄、或者發(fā)配,更極端的就是被處死。
少之又少的是一一歷史上有些忠臣良將遇到的是比較開明的皇帝。開明的皇帝能虛心聽取正確的建議,明辨是非。明君手下的忠臣良將一般不會不得好死。
即使后來的君王或領(lǐng)導(dǎo)者為了收拾人心,計較功利,權(quán)衡得失,對他們一一作了平反,恢復(fù)了名譽,討回了公道。然而歷史的乖謬卻無法讓時間的流逝可以擦洗現(xiàn)場的血痕,上演了一部部吊詭的歷史劇……
究其心態(tài),選擇做忠臣良將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從一而終的選擇,所以其實是思慮不足以應(yīng)付復(fù)雜利益的表現(xiàn),簡言之智商先天不足;既然做了這個選擇,那就意味著沖突發(fā)生之時,天然不能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說,天生不為自己做防守,所謂求仁得仁,大抵如此。所以說是命,也無不可。
其三,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高處不勝寒。
忠臣良將,他們忠義耿烈,業(yè)績太扎眼招人妒。再加之他們大多數(shù)人太過正直,不懂得同流合污、明哲保身,不會阿諛奉承,對不平事敢于直諫,容易得罪人。
忠臣良將對領(lǐng)導(dǎo)一般不會投其所好,奉承迎合,只會浩然正氣尊崇道義與仗義,公正無邪,必然會觸犯少數(shù)當(dāng)權(quán)者或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動別人的奶饹,一般下場都不會好。
其四,精致利己主義盛行催生的逆淘汰社會文化。
自封建時代起,宮斗、傾軋,你使出三十六計,我七十二變化拆招。這個古老的國度經(jīng)千年積淀,形成了光怪陸離的對精英的淘汰怪圈。上至國家,下至單位,皆以長官意志為意志。一般認為忤逆昏庸長官者為忠。順從昏庸長官者為奸。是否昏庸,則是強烈的自我判斷。大抵忠奸,皆是一類強烈情緒表達者。此時為忠彼時為奸。不可知也。
無論忠奸,都是人物,都是精英,都是被體制淘汰的對象,這個體制所能夠接受的,就是那些不是人物的不忠不奸者,那些昏聵中庸者。遺風(fēng)而下,落英繽紛。
盡管暴力乃至于思想洗禮橫行,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文化。中和與中庸,時下是很吃香的,頗有越來越吃香之勢。得其真諦者,也頗得實惠。這個殺人的文化,這個泯滅個性的文化,這個奴才的文化,一任其泛濫,不幾年,我們將又要來一場五四革新了。
總之言之,其實古往今來們忠臣良將也好,奸臣也罷,都不過是領(lǐng)導(dǎo)者手中的一顆棋子,被領(lǐng)導(dǎo)做局或擺布。領(lǐng)導(dǎo)者最怕的就是部下功高蓋主,發(fā)動政變,搶奪自己的高位,所以才有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一場場事故、一起起人世間的慘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