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4年(唐-天寶三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一條崎嶇的鄉(xiāng)間小路上,一位老人正步履蹣跚地向故鄉(xiāng)走來,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盡力回憶過去故鄉(xiāng)的模樣。離家時正是風華正茂,回來時已是一位飽經風霜,閱歷深厚的白發(fā)老人,在度過了大半生的漂泊之后,現在落葉歸根,回到了既陌生有熟悉的故鄉(xiāng),這位老人就是號稱四明狂客的唐代大詩人-賀知章
走進村莊,那些曾經熟悉的面孔早已寥寥無幾,而一些兒童歡顏笑語的問這位陌生人是從哪里來,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自然有無限感慨,隨手偶得,順理成章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經典名篇《回鄉(xiāng)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fā)卻已斑白。
家鄉(xiāng)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這首詩是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賀知章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xiāng)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xiāng)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
此詩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于故鄉(xiāng)熟悉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離家時正值風華正茂,回來時卻已經白發(fā)蒼蒼了,鄉(xiāng)音未改,人卻不是當年的那個青年了,詩人回想自己的一生:在外漂泊了那么久,現在終于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多年的故鄉(xiāng)了,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眼離家已經太久了。
第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成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場面,在外面玩耍的孩子看到一位遠道而來的陌生人,都笑著問從哪里來?;氐阶约旱募亦l(xiāng)卻沒人認識,對于詩人來說,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傷,可謂人生易老,歲月無情,耐人尋味。
宋代大文人陸游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薄痘剜l(xiāng)偶書》之所以能千古傳誦,歸根結底在于詩作展現的是一片畫境。詩的感情自然、逼真,語言聲韻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樸實無華,毫不雕琢。此刻詩人錯綜復雜的心情可想而知,平易的文字后蘊含著深沉的人生思索。
(原創(chuàng))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