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記憶為實證和虛證,實證以肝郁氣滯、胃絡(luò)瘀阻為主,由于肝氣失調(diào),橫逆犯胃引起胃部的不適、疼痛,癥狀多為胃脘部疼痛,痛處固定或向兩脅肋部放射,當(dāng)情緒波動時癥狀容易加重;虛證以脾胃虛寒為主,由于長期飲食不調(diào),胃失和降所致,癥狀多為腹部隱痛,喜溫喜按,其余證型不多做介紹。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或臍與胸劍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胃痛、腹脹、納呆、嘔吐、吞酸、呃逆、小兒疳積等脾胃病證。
定位: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胃痛、嘔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定位:第l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等胃疾。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腹脹,納呆,嘔吐,腹瀉,痢疾,便血,水腫等脾胃疾患。
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胸悶、心動過速或過緩等心疾;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中風(fēng);失眠、郁證、癲狂癇等神志病證;眩暈癥;肘臂攣痛。
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主治:①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諸疾;②下肢痿痹;③心悸,高血壓,癲狂;④乳癰;⑤虛勞諸癥,為強(qiáng)壯保健要穴。
用具準(zhǔn)備:熱熨用中藥或其他材料,微波爐一臺或炒鍋一個,棉布袋一個。
方法: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補骨脂、吳茱萸等適量,用布袋包裹后置于微波爐內(nèi),中高火叮熱3分鐘左右,在合適位置藥熨治療。
操作步驟:
1. 患者取端坐位或者臥位;
2. 手持已經(jīng)加熱的藥包敷于上腹部中脘穴的位置,采用刮擦、揉滾、壓按、拍打等手法進(jìn)行操作;治療時間約10-15分鐘,如藥包熱量下降,可以換另一個加熱完成的藥包進(jìn)行治療;
3. 手持溫度合適的藥包敷于背部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的的位置,手法與時間與腹部手法一致;
4. 兩個部位的治療可交替進(jìn)行或同時進(jìn)行,以皮膚發(fā)紅、微微出汗為宜;
5. 療程:每日可治療1-2次。
注意事項:
1.高熱和急性炎癥等實熱證禁用;
2.同時有治療部位的皮膚潰爛、急性出血性疾病禁用;
3.孕婦慎用;
4.操作過程中需要經(jīng)常檢查藥包溫度是否合適,注意與患者溝通,避免患者皮膚的燙傷和擦傷,如患者有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yīng)時也應(yīng)及時停止治療;
5.本處方每個藥包可以反復(fù)使用十次左右。
本處方的藥熨療法可用于除實熱證外所有慢性胃炎的輔助治療。
用具準(zhǔn)備: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膠布、止血鉗或鑷子、碘伏或酒精。
操作步驟:用鑷子將耳穴貼貼于相應(yīng)耳穴,用拇指指腹輕柔按摩為補法,用拇食指相對用力按壓為瀉法,主穴選擇胃、脾、交感、肺;配穴選擇腎、肝、胰膽、皮質(zhì)下、三焦;對于實證用強(qiáng)刺激的拇食指對壓手法,對于虛證用弱刺激的拇指指腹按揉法。
療程:每1-2天換1次,每次按壓2-3分鐘左右,每天按壓3-5分鐘,雙側(cè)耳穴輪換使用。
用具準(zhǔn)備:中藥粉、姜汁、紗布、膠布;
方法1(實證胃炎):川楝子、元胡、香附、姜汁等適量;
方法2(虛證胃炎):巴豆、胡椒粉、公丁香、大棗、姜汁等適量;
操作步驟:將藥粉與適量姜汁調(diào)為糊狀,敷肚臍,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療程:每日換藥1次,10次一療程。
用具準(zhǔn)備:艾灸筒、艾條、點火器具、生姜片
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位;
2.選穴:實證:中脘、梁門、足三里;虛證:中脘、胃腧、脾腧、足三里、內(nèi)關(guān);
療程:用艾灸桶每個穴位灸1-2壯,每日灸1次,10次為1療程。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xué)習(xí),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dān)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zé)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