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欣賞古詩的時候,經(jīng)常會碰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詩人騎驢吟詩。最有名的當屬唐朝詩人鄭棨,他有一句話歷代傳誦,那就是當別人問他最近有詩否,他回答說“詩在灞橋風雪的驢背子上”。
據(jù)說在唐朝詩人中,最早騎驢吟詩的當是孟浩然,他不但騎在驢背上冥思苦想,吟詩作賦,還騎驢踏雪尋梅。他的這個行跡還被很多詩人作為美談,以此為題材的詩畫作品多得不勝枚舉,連大詩人王維、蘇東坡也來湊熱鬧。
就是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也都是騎過驢子的。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從此四處漂泊,一次去爬華山,路過華陰縣衙門沒有下驢,還被縣吏抓住審問。
詩人杜甫騎驢的時間最長,他在長安求取功名,早晨騎驢出去,天黑了才回來,這樣過了十三年,驢子累得皮包骨頭,腳也跛了。有個詞叫做“蹇驢”,就是說的這種情形。杜甫自己曾經(jīng)在詩歌里披露了當時的這種情況。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上面就是節(jié)選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寫自己騎著驢子在京城長安跑了十幾年,每日殘湯剩飯,滿身灰塵,吃盡了苦頭,到現(xiàn)在仕途還沒有著落。意思是想請尚書省左丞韋濟幫忙引薦。
但是要說騎驢最癡迷的要數(shù)晚唐的賈島了,賈島是苦吟詩人,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叫做“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的這些詩有很多都是在驢背上寫成的。
我們都知道推敲二字的故事,那就是賈島騎在驢子上,為一首詩《題李凝幽居》作定稿。其中有一個位置,不知道是用“推”字還是用“敲”字,他正在做著推敲的手勢,不料卻撞著了時任京兆尹的韓愈。
《浪仙騎驢》
官路騎驢突尹騶,尹曾罵佛去潮州。
卻從渠問推敲字,千古詩人作話頭。
就這件事賈島和韓愈還結(jié)成了一對好朋友,成為了千古的美談。上面就是宋朝詩人釋善珍為此寫的《浪仙騎驢》。詩中浪仙就是賈島,尹就是京兆尹韓愈。
當時賈島還是一個和尚,是一介布衣,而韓愈是長安市的市長,騎驢的撞到坐轎子的,按理是要當作妨礙公務(wù)處理的。結(jié)果不但沒有處理,而且賈島還受到感化,還俗參加科舉考試走上了仕途。
布衣詩人騎驢并不奇怪,但是有職務(wù)的編制內(nèi)的詩人騎驢,這就令人尷尬了。宋代的陸游就是這樣一個騎驢的官員,因為他力主抗金屢遭打擊排擠,職務(wù)一貶再貶,已經(jīng)很低微了。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這首詩就是陸游的《劍門道中遇微雨》。作者本來在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準備策劃收復長安。南宋朝廷得到這個消息后,將他調(diào)到成都掛了一個參議官的閑職。這首詩就是他從南鄭前往成都經(jīng)過劍門時寫的。
詩里就是寫自己騎著驢子在劍門關(guān)遇雨的情形。他的抱負不能實現(xiàn)而又到處漂泊任職,所以只能借酒消愁,衣服上都是灰塵和酒漬。
人家孟浩然和楊棨是騎著驢子在風雪中過長安道,走灞橋,而他陸游是騎著驢子在雨中過劍門關(guān)。他想起唐朝那些落魄的騎驢的詩人來,感到自己現(xiàn)在也就像是這樣的一個詩人。
這句話實際上是在自嘲和諷刺,他的理想是在“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里殺敵,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現(xiàn)在是用錯了地方,卻讓他騎著驢子,去做一個詩人。他問:你看我像不像一個詩人呢?
關(guān)于詩人騎驢大多發(fā)生在唐代,而在宋代卻有很多描寫騎驢的詩歌。這是因為騎驢有它的特殊性,簡直成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特定題材。
那么為什么唐代會有那么多騎驢的詩人呢,騎驢的詩人又是一個什么級別?應(yīng)該說這是由詩人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決定的,沒有具體的級別劃分。
之所以產(chǎn)生騎驢這種現(xiàn)象,一是這部分詩人沒有進入仕途,享受不到坐車騎馬的待遇。像孟浩然、賈島都是布衣,當然就只能這樣。其實李白除了做了一陣子翰林待詔,一生也是很不得志的。
二是自己經(jīng)濟困難,也買不起車馬,況且當時規(guī)定大街上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走車馬的。杜甫困守長安十來年,到處跑路求人,家庭困難,據(jù)說連驢子也是租賃的。
三是騎驢速度慢,方便在驢背上邊走邊觀察事物,方便冥思苦想構(gòu)思詩歌。賈島就是沉迷于思考之中,而結(jié)交上了韓愈,二人成為地位懸殊的終身詩友。
現(xiàn)在到處都是小轎車,再不用騎驢騎馬的。我們讀唐詩,感到騎驢這個事情很奇怪,但是在當時它是很普遍的。而且一些詩人騎驢,也是無奈之舉,并不是他的所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