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一代梟雄曹操;有宅心仁厚,善于哭訴的劉備;有自小為王的孫權;有隱忍為上的司馬懿……,不僅他們以自身的鮮明個性,在史書上留下了濃重的筆墨,而且他們的繼承者,同樣留下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身影,其中有一位更使后人有了不同的解讀,今天一文君和大家一起走進三國的歷史,重新解讀這位備受爭議的人物:蜀漢的后主劉禪。
三國地圖
劉禪,小名“阿斗”,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第二任皇帝,而他最著名的標簽是"樂不思蜀",大多數人認為他是軟弱無能,不戰(zhàn)就獻城投降魏國,是“扶不起的阿斗”,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劉禪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一、命運多舛,兩度被救于危難之際
1、第一次被救
劉禪出生于208年,母親為甘夫人。當時父親劉備在樊城屯兵。不料曹操在消滅北方群雄之后,就揮師南下荊州,而當時割據荊州的劉表病逝了,他的兒子劉琮卻不戰(zhàn)而降,使劉備感到形勢危急,于是就帶領人馬和不愿投降的荊州軍民向荊州重鎮(zhèn)江陵轉移。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
不料,曹操得知劉備轉移的消息,立刻下令5000名精兵,以一日一夜行軍300余里的速度追趕,一直追到了當陽長坂坡。兩軍相遇,劉備倉促應戰(zhàn)不敵,很快兵敗,結果他丟下了妻兒倉皇出逃了。幸得趙云奮身進入曹營,才將劉禪救出。
在《三國演義》里面就有一個情節(jié)說:趙云將救出的阿斗交給劉備的時候,劉備就將阿斗摔在地上,說:“就是你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子害我差點損失了一名大將?!?/p>
就這樣,劉禪剛出生就遭遇了被父親丟下的命運。
赤壁 劇照
2、第二次被救
212年,當東吳的孫權知道劉備去西征了,就派船來接他嫁于劉備的妹妹回東吳。當時孫權的妹妹想把當時才4歲的劉禪也一起帶回東吳,結果被趙云和張飛及時攔截下來,才得以留在蜀國。
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后主還吳,云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后主還。
這次又因為趙云和張飛的及時相救,劉禪才得以擺脫了將來被控制擺布的命運。
趙云兩次救劉禪于危險之中,可見趙云是劉禪的命中貴人,可以說沒有趙云就沒有劉禪。
赤壁 劇照
二、受封太子,為未來人生埋下伏筆
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11歲的劉禪被冊立為王太子。到了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13歲的劉禪立為皇太子。
冊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tǒng)。今以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使使持節(jié)丞相亮授印緩,敬聽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與!”
在冊封詔書里,特意提到:“行一物而三善皆得”,這是什么意思呢?
歷史小知識: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出自《禮記·文王世子》。
其中“三善”是指父子、君臣、長幼之綱常之道,指的是做人要知父子之禮;知君臣之義;知長幼之節(jié)。
詔書的意思是劉備要求劉禪遵循著父子(尊君)、君臣(敬師)、長幼(愛友)之道,聽丞相諸葛亮的話,努力學習處理好這些為人之道,以便能順利統(tǒng)治天下。
劉禪 劇照
三、肇極登基,多維剖析
1、謹遵詔旨,步入定局
223年,劉備去世了。17歲的劉禪繼位,根據劉備的遺詔,由丞相諸葛亮輔政,并要劉禪像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于是,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后來,朝廷的所有決策都聽丞相諸葛亮決定的。
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聼o巨細,咸決于亮。
從這里可以看:劉禪很聽話,完全按照劉備的要求來處理國家大事。但是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由于所有事情都由諸葛亮決定,劉禪就缺少了一些鍛煉的機會。
2、兄弟稀少,沒有奪位之爭
不同于曹丕有強競爭力的兄弟曹植相爭皇位,劉禪兄弟少,而他11歲就被冊立為王太子,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沒有兄弟為了皇位而自相殘殺的經歷,這樣來說,劉禪的性格相對少了些算計的陰暗面,不過也缺少了識人的能力。
劉禪與諸葛亮 劇照
3、性格柔和,少開殺戒
當劉備去世由諸葛亮輔政后,劉禪沒有因為諸葛亮全面決策,感覺自己的皇權被削弱而憎恨諸葛亮,也沒有排除異己而大開殺戒,當然也有人會說這是劉禪的軟弱,這也可以說劉禪有柔和的一面。
4、獨掌朝政,爭取民心
到諸葛亮去世后,27歲的劉禪果斷接權并獨掌朝政,隨后便大赦天下以爭取民心,在用人方面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其中:
二年春三月,進蔣琬位為大司馬。
239年3月,劉禪下詔,升蔣琬為大司馬。
240年,劉禪派遣張嶷前往越雋郡平定當地夷人的叛亂,而且對越雋郡進行了開發(fā),打通了越雋郡與成都之間的道路。
242年,劉禪派遣安南將軍馬忠前往漢中傳圣旨,封姜維為涼州刺史,負責連結羌胡的事情。馬忠回朝之后,劉禪又拜馬忠為鎮(zhèn)南大將軍。
劉禪 劇照
5、寵信宦官,心知小人
關于寵信宦官黃皓,劉禪對姜維講了自己的看法:黃皓就是一個小人,你不必介意!
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雖然以前一起都是由諸葛亮主政,但當到自己執(zhí)政,劉禪還是能有自己的主張,對于黃皓也知道他是個小人,只不過人有時候就是喜歡聽好話。
6、悲劇人物,背負罵名
面對強大的魏國兵臨城下,劉禪否決了抵抗的聲音,決定獻城而降,這時候很多人認為劉禪軟弱無能,沒有捍衛(wèi)自己的國家,但是誰也不是劉禪,并不知劉禪當時的內心想法,或者他有一種悲劇的英雄夢,能像父親劉備一樣以愛民流傳于世,以一已之身換百姓之生。
7、三國領袖第二代,劉禪成績不算差。
在三國,父輩是曹操、劉備、孫權,他們的二代是曹丕、劉禪、孫亮,縱觀三國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劉禪,在位40年。
如果劉禪真的是一無是處,又怎么可能在位40年。雖然劉禪投降了魏國,但是還能得以善終,享年64歲,而且子孫還有做官封侯的,不得不說劉禪還是有他不尋常之處的。
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
一文君說:
可以說劉禪的性格完全達到了冊立太子詔書的要求,但是,沒有什么才能是天生的,都是在后天的經歷中積累的,劉禪的成敗,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可能長輩們保護得太好了,讓他缺少作為未來繼承者應有的鍛煉,在必要的時候沒有殺伐果斷地去制定應對的策略。
總的來說,劉禪雖然比不上魏文帝曹丕,但比吳廢帝孫亮還是好很多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于劉禪,投降未必是最差的選擇。
參考資料: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后主傳第三》
裴松之《云別傳》
《禮記·文王世子》
《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版權注明:本文系作者“蒼海一文”原創(chuàng)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聲明: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