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層面上講,太極拳源自古老的吐納術和導引術。所以,太極拳是內外兼修之法,既練外,又練內,。
吐納術,是道家修煉的基本功。早在老莊的論著里,已對吐納術有所描述,老子《道德經》有:“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hui)?!?莊子的《刻意》篇有:“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b>
道家特別重視氣對養(yǎng)生的作用,認為:氣聚則生,氣亡則死。同時認為,人生之初,寓于胎胞,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相通,無有隔閡,臍通母體,受先天之氣(元氣),謂之“胎息”。一旦降生,臍斷竅閉,始常人之呼吸,上斷口鼻,下斷尾閭。常人之呼吸,氣粗而浮,呼長吸短,久而久之,先天之氣漸失,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吐納術,試圖通過返本還源,回歸嬰兒狀態(tài),使呼吸歸根,保先天之氣,固生命之本。
吐納術方法眾多,例如《六字氣訣》、《抱樸子胎息法》、《何仙姑胎息訣》、《道家筑基功》和《彭祖閉氣法》等,可歸納為六音決、胎息法和閉氣法三大類。它們的共同點,都是腹式呼吸,并且閉口提肛(使任督二脈相通),呼吸要求細、緩、沉、勻、長。
導引術,是與吐納術相生相伴的一種養(yǎng)生法。導引術的記載,最早始于秦漢,《黃帝內經》和《金匱要略》中,多處提到導引術對養(yǎng)生與治療的功能。一九七三年,湖南馬王堆出土的漢帛畫《導引圖》,更詳細地記載了44種導引術架式。
導引術的依據,是中醫(yī)的氣血理論。認為“導氣令和,引體今柔?!?導氣,就是以意念導引呼吸,使內氣和順,以利康??;引體,就是以意念導引動作,使肢體柔軟,肢體柔軟,則氣血暢通。這就是“柔則活,僵則死”的道理。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b>
導引術,從古老的《華佗五禽戲》、《八段錦》和《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等,到現代的《太極導引功》,種目繁多。它們的共同點,都要配合吐納術,用意念導引呼吸和肢體的運動,用意念審視體內的氣血變化。
太極拳,非常講究調息,即呼吸。太極拳習練時,虛實開合,都要配合調息,開呼合吸,收吸發(fā)呼,升吸降呼。而且,采用腹式呼吸,閉口提肛。太極拳注重意念,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講究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謂之“內三合”。所以,太極拳與吐納導引術的功法,完全一致。(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