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樸湯
組成:半夏一升(12g)厚樸三兩(9g)茯苓四兩(12g)紫蘇葉二兩(6g)生姜五兩(15g)
用法:水煎服。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功能: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
臨床應(yīng)用:本方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rùn)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臨床常用于治療意病、胃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食道痙攣等屬氣滯痰阻者。配伍特點(diǎn):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氣散結(jié),苦以燥濕降逆,使郁氣得疏,痰涎得化,則痰氣郁結(jié)之梅核氣自除。
禁忌:方中多辛溫苦燥之品,僅適宜于痰氣互結(jié)而無熱者。若見額紅口苦、舌紅少苔屬于氣郁化火,陰傷津少者,雖具梅核氣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來源:《金匱要略》
【方解】
方中半夏、茯苓、生姜和胃化痰,厚樸、蘇葉行氣解郁。
【主治】
氣滯痰阻證,癥見婦人咽中如有炙臠,胸滿,心下堅(jiān)。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冶第二十二》(5條):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名家拓展應(yīng)用】
(1)今用于癔癥,氣郁濕滯,咽喉脹悶,胸腹痞悶,嘔惡不舒,悲傷欲哭,苔白膩而厚,脈象濡細(xì)。
(2)癲癇,食欲不振,大便溏。舌淡、苔白,脈細(xì)緩無力。
[組成]半夏厚樸茯苓生姜蘇葉
[加減]愚用此方時(shí),恒加赭石數(shù)錢。
[方論]又咽喉兩旁微高處,西人謂之扁桃腺,若紅腫西人謂之扁桃腺炎。若其處屢次紅腫,漸起疙瘩,服清火藥則微消,或略有感冒,或稍有內(nèi)熱復(fù)起者,此是扁桃腺炎已有根蒂,非但服藥所能愈,必用手術(shù)割去之,再投以清火消腫之藥,始能除根若不割去,在幼童可累其身體之發(fā)達(dá)。
《金匱》謂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俗謂之梅核氣第病),此亦咽喉證之一也。
按:此證注疏家謂系痰氣阻塞咽喉之中,然此證實(shí)兼有沖氣之沖也。原方半夏厚樸湯主之,是以半夏降沖,厚樸開氣,茯苓利痰,生姜、蘇葉以宣通其氣化。愚用此方時(shí),恒加赭石數(shù)錢,兼針其合谷,奏效更速(此證不但婦人,男子亦間有之)。(《學(xué)中參西錄·詳論咽喉證治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