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被一條微博熱搜吸引了:浙江一名父親,帶著2歲孩子過馬路。怎知孩子半路忽然耍脾氣,賴在路口不走了。
這時父親數(shù)落他幾句,盛怒之下竟一個人推車離開,留下孩子獨自坐在車來車往的路上……
恰巧就在這時,一輛小貨車左拐彎,緊貼著孩子駛過。幸運的是,經(jīng)醫(yī)院檢查孩子并無大礙,僅一點擦傷。真的是有驚無險啊。
倘若那時,拐彎駛過來的不是小貨車,而是塊頭更大的泥頭車?或是又長又大的貨柜車?會是如何?又或者是遇上醉酒駕車的呢?
后果會怎樣我不敢再想象了。教育孩子本無錯,但在馬路上安全才是第一位。
回想一下,孩子在危急時刻,父親卻不在身邊,獨自面對小貨車緊逼駛來,心里該有多恐懼?
那種無助與驚恐,讓人不寒而栗。雖說身體上的傷有醫(yī)生治療,但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誰來療愈?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說過:愛只會導(dǎo)致好的結(jié)果,而不會導(dǎo)致傷害,導(dǎo)致傷害的一定不是愛。
為人父母,一言一行都會牽扯到孩子的未來。
愛子情深可以理解,切勿讓自己的情緒,變成傷害孩子的利器。
01
消極情緒的父母
壓抑孩子的性格
很多脾氣暴躁的成年人,造成其個性的源頭,都能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端倪。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匿名帖子:你好,請問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我98年的,從小就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他們也總是當著我的面吵架。父母的婚姻,不是因為愛情走到一起。
導(dǎo)致我現(xiàn)在自卑、拖延、逃避現(xiàn)實,沒有上進心。最近新交的女朋友,都不知道該怎么跟她交流了。
我和她聊天時,我得想了半天才能回復(fù)她,總有點局促不安。現(xiàn)在的我,感覺很難融入這個社會。
在公共場合,會有緊張的動作,顯得心神不定。老是認為,周圍人都在看著我,嘲笑我。也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和方向。
看完這個故事,我沉默了許久……
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不該把所有不幸歸咎到父母身上,但不可否認這些不幸,也和父母有莫大的關(guān)系。
孩子對大人們的情緒感知力非常強,若是父母長期處于消極情緒狀態(tài)中,就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如極度的不安全感、羞辱感、自卑感、自尊感低等。
人只有學會不再從父母的身上找答案,而將注意力轉(zhuǎn)移自身做改變,才是真正成長的開始。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的問題,每種異常行為的背后,一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guān)。
而教育,就存在父母與孩子的生活點點滴滴之中。
02
情緒失控的父母
會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一群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易怒易燥,過分發(fā)泄著自己的情緒。
事實上,情緒失控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給自己,或身邊的人帶來傷害!
我有個老鄉(xiāng)他叫王浩,在單親家庭里長大。讀小學時,就異常聰明,但也調(diào)皮搗蛋,父親對他的管教很嚴格。
在學校,同學嘲笑他沒娘,他就跟人打架,以致老師的投訴不間斷。而脾氣暴躁的老爸,也總是不由分說地就將他胖揍一頓。
隨著年齡逐漸變大,王浩不但沒有收心養(yǎng)性,反而愈加地“叛逆”了。導(dǎo)致他爸經(jīng)常當街對著他開罵,罵得面紅耳赤,氣急敗壞時還會揣上一腳。
最初,王浩都是哭著躲著跑馬圈。漸漸地,無論父親罵得多難聽他都面無表情,打他也會還手了;學習上更是一塌糊涂,作業(yè)不寫,上課睡覺。
更嚴重的是,他和校外的小混混玩到了一起,抽煙、喝酒、說臟話。往日里那個聰明調(diào)皮,且陽光向上的少年,一去不復(fù)返了。
后來聽說他因為參與斗毆,把對方打成腦震蕩,蹲了3年牢。
每次想到這事,內(nèi)心總是五味雜陳……
父母情緒不能自已,對待孩子的“不乖”輕則罵,重則打,或許他們在幼時會因為害怕而“聽話”,但親子關(guān)系也會在一次次的打罵中分崩離析,孩子心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逐漸被剝奪。
為人父母,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才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負責。
記得有位老師曾說過:“教育孩子,無非是好好和他說話,不著急不發(fā)火,做到這一點,就成功百分之八十了。”
擁有穩(wěn)定情緒,才能與孩子融洽交流和相處。
03
掌控情緒的父母
培養(yǎng)出獨立人格的孩子
阿德勒有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比如這個小故事:有一位小男孩,經(jīng)常愛發(fā)脾氣。
父親為了教育他如何控制情緒,就給他一塊木板和一袋釘子。并告訴他,如果起負面情緒時,發(fā)一次脾氣,就在木板上釘一顆釘子。
當他覺得那件事情,已經(jīng)在他心里平息的時候,再把那顆釘子拔下來。經(jīng)過日積月累,木板上的釘子也漸漸少了,但那些密密麻麻的釘子眼卻一直都存在。
后來,父親意味深長地對他說:“當情緒失控發(fā)完脾氣后,留在別人心里的傷口,就像這釘子眼一樣,是無法愈合的?!?/span>
慢慢地,小男孩明白了,不再隨意地發(fā)脾氣。情緒管控的也越來越好,每當起情緒時,他想亂發(fā)脾氣,這個釘子故事總是會提醒著他。
從這個故事里,我們能看出這位父親,一定也是個懂得管控情緒的人。
因為他深知情緒失控,會帶來怎樣的后果,才會借此機會,幫助孩子管理疏通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更成熟的人。
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要想學會掌控情緒,得先搞清楚負面情緒是怎么形成的。
法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米歇爾·勒朱瓦耶,在《落差-如何緩解我們內(nèi)心的失望》一書中提到:大多數(shù)的負面情緒,都來自于心理落差。這種落差,往往會直接帶來失落、憂郁、憤怒、迷茫、空虛、不快樂、缺乏安全感等等負面情緒。
在遇到各種生活問題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因為心理落差而產(chǎn)生負面情緒。因此,掌控情緒先得調(diào)整心理預(yù)期。
然后呢?
在出現(xiàn)負面情緒時,怎樣做才能掌控情緒?
作者給了三個秘密武器。
第一個武器:叫思維阻斷
啥意思呢?
很多負面的情緒,往往來自于慣性思考。在《抗壓力》一書當中,作者把這種負面情緒帶來的慣性思維,起名為“思維定勢犬”。
當你感覺很不爽,或有不好的想法,而聽到大腦中的聲音,像一只小狗在耳邊亂吠時,就要學會中斷,并提醒自己調(diào)整情緒。
第二個武器:是多角度思考
那什么是多角度的思考?
當人陷入負面情緒時,大腦就是被這種情緒所控制的。然后放大自己的缺點,或者事情的嚴重性,而不能更全局地看清事情真相。
比如:情侶吵架分手,兩人的情緒一上來,只能看到對方在吵架時的咄咄逼人,卻無法察覺對方可能身體不適、又或是有其他隱情。
第三個武器:挺有意思的,它叫自戀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價值能夠更看重的話,會更容易從負面的情緒中走出來。
愛自己的人,懂得真正的快樂。
學會控制自己情緒,與孩子共情,時刻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讓孩子覺得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被尊重和認同,他就會愿意說出更多自己的想法。
而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教育是一段父母與孩子,共同度過的漫長旅程,好好與孩子溝通,能更好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也能更好的引導(dǎo)孩子,朝更積極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動。
愿你我能成為情緒的主人,許孩子一個健康,充滿希望的未來。
共勉。
作者:黃林。一個喜歡用大腦,透過事物看本質(zhì)的斜杠青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