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夏 朗讀┃梓瀅
編輯┃丄學號
一
失去底線的討好才不是愛孩子
最近熱播劇《親愛的自己》里,性格溫順又顧家的張芝芝,真是個讓人又生氣又心疼的媽媽。
為了讓女兒雨薇得到更好的教育,她花光家里積蓄讓女兒讀貴族幼兒園,自己也費盡心思擠進精英家長圈。
她錯誤地認為,孩子只要進了最好的幼兒園,和精英孩子們一起玩,長大就能成長為精英。
芝芝極力討好苗苗媽媽,因為在她眼中,苗苗媽媽是精英家長中的精英,出去逛個超市,苗苗媽購物,芝芝負責推購物車。
對其他所謂的精英媽媽,她也一直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別的媽媽嫌她穿衣打扮寒磣,她也默不做聲。
可就是這個所謂的精英家長,每次出現(xiàn)永遠都是趾高氣揚的樣子。雨薇同班的小朋友豆豆,只是因為好動貪玩,和苗苗發(fā)生過一些小矛盾,她就帶頭鼓動其他家長聯(lián)名寫信要求學校開除豆豆。
雖然平時芝芝對她極力討好,但只一次忘記參加家長會,她就把芝芝踢出了家長群,還讓苗苗帶頭孤立雨薇。
這樣的媽媽,培養(yǎng)的孩子除了囂張跋扈,能精英到哪去!可是這么簡單的道理,芝芝卻沒有看透。
雨薇被其他小朋友孤立,她沒有想著安慰孩子,告訴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反而自己如臨大敵。
道歉,連夜做餅干,還帶上老公去跟苗苗媽套近乎,結(jié)果卻被苗苗媽一頓冷嘲熱諷。
心理學家HarrietBraiker在《討好是一種病》中曾寫到:“很多人覺得,‘討好’是一種良性的心理狀態(tài),畢竟被當作好人總是不錯的。但實際上,很多討好者已經(jīng)不是簡單地取悅他人,而是無法控制地下意識去犧牲自己,甚至對來自他人的贊賞和認可上癮。”
孩子在幼兒時期,學習模仿父母,最本能的行為。芝芝極力討好苗苗和她媽媽的樣子,就會給幼小的雨薇造成一種錯覺:“在媽媽眼中,苗苗開心更重要,我也要讓苗苗開心,要不她就不和我玩了?!?/strong>
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配得到愛和尊重,唯有竭力“討好”別人。這樣不僅培養(yǎng)不出來所謂的精英,還會給孩子的童年留下陰影。
二
一時的討好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前段時間也有一部熱播劇《三十而已》,里面的全職媽媽顧佳,為了兒子進貴族幼兒園贏在起跑線,也是不惜頂著巨大壓力換大房子。
兒子在幼兒園面試時,因為溝通問題表達不清楚就咬了老師,沒有被錄取。
她為了讓校董夫人王太太幫忙打招呼,不惜赤腳給王太太提鞋下樓,這絕對算得上是卑躬屈膝了。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她沒有準備給小朋友們的“見面禮”紙杯蛋糕,被家委會的木子媽媽批評,她二話沒說,趕緊回家趕制。
在兒子許子言入學后,她沒有爬高踩低去巴結(jié)家委會的會長木子媽媽,同班的小朋友在班級活動中發(fā)病,木子媽媽以嚇了孩子為由,鼓動其他家長要求學校開除小男孩,而顧佳則代表全家發(fā)言,這種病不會傳染,沒有攻擊性,希望學校能善待這個孩子。
木子媽媽為了報復顧佳,放學時哄騙許子言去她家玩,然后把孩子一個人關(guān)在房間里懲罰,顧佳二話直接甩鞋子狂揍“熊家長”,還揚言要告她拐帶,該從幼兒園滾出去的是她們。
父母放下身段是為了孩子,堅守底線的原則亦是為了孩子。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孩子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貝父母的處事方式,將它視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總是一味的討好而毫無自己的原則底線,那孩子以后也會不知覺的犧牲自己成全他人,內(nèi)心充滿了自卑。
三
愛孩子就給他適合的圈子
美國一位社會學家在《社會交換理論》中指出:“任何人際關(guān)系,其本質(zhì)上就是交換關(guān)系?!?nbsp;
所謂精英圈子,貴族學校,本就不適合領(lǐng)著月薪幾千塊的普通工薪階層。
量力而行才是正道
好父母勝過一切圈子
強行擠進去的圈子只會害了孩子
四
陪伴是真愛孩子
無論是《親愛的自己》里芝芝把女兒送進精英幼兒園,自己努力擠進精英家長群,還是《三十而已》顧佳把兒子送到貴族幼兒園,自己融入貴族太太圈,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不是自己的圈子,擠破頭進去,也會被鄙視,排擠。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而不是把孩子丟到一個你認為有多好的環(huán)境中去。
我們都是普通人,為了生活而奔波,總想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拼命賺錢來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和教育保障。
可是請記住:有父母參與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比起物質(zhì),孩子更需要父母精神上的陪伴和支持。
作者:半夏,熱愛生活的90后二胎寶媽,用文字記錄成長,治愈自己,溫暖他人。
朗讀者:梓瀅
梓瀅,湖北省黃岡人,用心教瑜伽的瑜伽傳播者。用有溫度的文字,傳遞有態(tài)度的人生。善良是人性底色,拼搏進取則是錦上添花。有個作家夢的斜杠青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