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時期有軍團,方面軍,這些編制怎么由來的?
紅軍的部隊編制,通常每個地方的紅軍都會有個編號,紅某某軍。后來根據(jù)地發(fā)展了,幾個軍會合在一起,就合編為軍團。當(dāng)時國軍也有路軍,軍團編制,含義基本一致。按照1933年反圍剿時序列如下: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
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
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1937年1月西征犧牲);
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
紅七軍團:軍團長肖勁光(后尋淮洲,犧牲);
紅八軍團:軍團長周昆(1938年3月失蹤);
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1946年病逝);
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1935年8月犧牲);
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1935年9月17日成立)。
十個軍團中,1930年成立的一、二、三軍團顯然是主力,軍團下轄幾個軍,軍下轄師。另外紅四軍也是主力。
五軍團比較特殊,起義部隊改編,人數(shù)1.7萬多人。
1933年,紅軍進(jìn)入大發(fā)展時期。從1933年6月到1934年11月,六、七、八、九、十軍團相繼成立。這幾個軍團,有的是一、三軍團征戰(zhàn)時留下的部隊擴編,有的是新組建的部隊擴編。軍團人數(shù)幾千到一萬人不等,下面沒有軍編制,直接設(shè)置師。
紅十五軍團于1935年9月18日成立,是最后一個軍團。由陜北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與長征到這里的紅二十五軍合并成立,共7000余人。
同一方面軍編制不同,1933年擴軍時,四方面軍下轄的4、9、30、31、33各軍都有1萬多人,和軍團的人數(shù)大體相當(dāng)。
1931年時,中央計劃組織方面軍,當(dāng)時規(guī)劃組建四個方面軍。
沒有三方面軍,與彭德懷有關(guān)。1930年8月下旬,一、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會師后,彭德懷主動提議:“從戰(zhàn)略方針來看,我贊成統(tǒng)一指揮,這是革命的需要。”從此,兩支主力部隊合編在一起,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委,彭德懷為副總司令。
1933年秋,七軍團、八軍團、九軍團、十軍團依次成立,曾有計劃這幾支隊伍編組方面軍。后來一部分部隊北上抗日,其余參加了長征,未能合編在一起。
抗戰(zhàn)后統(tǒng)一合編為八路軍,方面軍、軍團這些編制,徹底退出了我軍歷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