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是個充滿了魅力的城市,這里的美食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海派的文化既有現(xiàn)代城市的繁榮,也有老上海的懷舊,還混合同化了國外的風味美食,這樣的城市簡直讓人不得不愛。
在上海,一些經典的美食都會有著很長的故事和回憶,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味道,一個思緒,你都能馬上回憶起它所有的色香味,以及那被美食溝串起來的長長回憶。“炸豬排”在魔都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
一塊金黃酥脆的炸豬排,你可以把它當做零食來解饞,趁熱一口咬下去,肉汁四溢,滿口余香,一下子就能讓你瞬間滿血復活。
面對“中午吃什么”這個千古難題
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百搭也是炸豬排的一大特色。搭上飯就是豬排飯、搭上年糕就是排骨年糕、搭上面就是豬排面,幾乎橫跨早中晚三餐。一塊炸豬排配上的簡簡單單的一餐,可以讓你身心都覺得熨帖。
夾上一塊炸豬排,可以看見豬排肉質嫩嫩的,美味鮮美的汁水就快要滲出來了。
趕緊吃上一口嚼在嘴里。不經意間,泰康黃牌辣醬油那獨特的酸甜,帶著微微的熱辣,悄悄擠進唇齒與豬排的戀歌中,留下一抹淡淡的醋意,頓時讓你覺得驚艷無比~
炸豬排是幾代上海人
舌尖上的情愫
時至今日,炸豬排仍是許多海派西餐廳,以及街頭老牌小吃店的招牌菜。
對于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炸豬排絕對是最愛。不論平日里再多山珍海味,最踏實、最滿足情懷的還是走進一間小店,點上一塊豬排,淋上辣醬油,邊吃邊回味根植于心的童年情結。雖不是什么饕餮大餐,但隔段時間不吃吧,就會無比想念。那經過細心制作、翻炸的金黃肉香,就像是深刻在上海人記憶中的美味,永遠不會褪去。
無論是西餐廳里去骨、切塊的炸豬排,還是弄堂里整塊的炸豬排,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蘸著上海特產的泰康黃牌辣醬油享用,酥嫩的豬肉加上辣醬油微酸帶辣的口感,才是地道的上海吃法。
關于上海炸豬排的歷史
上海炸豬排,是海派西餐的象征。
1843年上海開埠,西餐連同西方文化強勢進入并流行于上海,一度成為“摩登時代”的高雅象征。一些老牌西餐廳就勢推出了一些所謂的海派西餐,其中有一道叫“維也納豬排”,就是炸豬排的前身。
以供應德國大菜而聞名上海的德大西菜社,用維也納炸牛排的手法,推出了一道撒著面包屑炸制的名為——維也納豬排的海派西餐主菜,它就是上海風味炸豬排的前身。上海人從來都有辦法縮短與美食的距離,炸豬排、羅宋湯等等這些舶來品最終被同化為上海人自己的味道。
多少是因為歷史的緣故,上海人對炸豬排極有感情。在半個多世紀里,炸豬排成為上海這個城市街頭巷腳中廣受歡迎和最著名的美食“明星”。
配一點辣醬油,美味、實惠,卻又不失洋派;局促、將就卻又不乏小資情調。
這便是屬于那代人的時髦,是舊時上海人所追求的“腔調”,及根植于上海人骨子里的生活態(tài)度!
老上海的西餐里,最經典的莫過于一客湯,一客色拉,以及這一塊上海炸豬排。上海人吃西餐,吃的不僅是情調,還是老派生活的余韻。
關于泰康黃牌辣醬油的典故
辣醬油的演化也是上海海納百川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辣醬油這種混和東西方風味的黑醋調味汁,酸甜微辣,香氣獨特,最適合在享用肉排時享用。
上海泰康黃牌辣醬油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它其實根本就不是醬油,而是一種混和東西方風味的,酸甜微辣,香氣獨特的——黑醋調味汁。它最早是由上海著名的梅林罐頭廠在1933年仿制英國人發(fā)明的一種印度配方黑醋(喼汁)、再經過本土改良后,加入十幾種香料發(fā)酵制成,自打它誕生起就是上海風味炸豬排的絕配。
在上海人眼中,見到辣醬油親切的黃色瓶子,馬上就會想起炸豬排的肉香。辣醬油能祛除油膩、增加風味,自打它誕生起,就是上海風味炸豬排的絕配。那一股子濃濃的老上海味道只有吃過才知道。
忘不了的還是老上海味道
上海傳統(tǒng)炸豬排肉和面皮都比較薄,有時會帶骨頭,超薄的面皮還要有點松脆感,對師傅的手法更加考究。
好吃就要過三關
取勝法寶就是錘打后的肉要“過三關”,但這點餐廳里可能會操作,一般路邊攤就未必會這么精細,不過只要好吃都是滿足的。
第一關:豬排浸蛋液裹一次面粉,很多炸物的第一步都是這樣,蛋液加面粉是必須要走的一步。
第二關:重復浸蛋液再過一次面粉,這次裹面粉并不會影響豬排的厚度,其實起到均勻面粉的效果。
第三關:浸蛋液然后撒面包糠,面包糠本身就是”易吸油體質“的,所以一般好一點的炸豬排都會用較粗的一種面包糠,炸完并不會有油膩的感覺。
過了三關的炸豬排,口感不油膩,外面的脆皮和里面的肉配合的剛剛好,吃起來格外香。
在這被稱為魔都,幻彩迷離的巨大的鋼筋水泥森林里,車來人往仿佛永遠也不會停息。但總有些人,在這樣一個充滿了賽博朋克味道的都市里,跨過無數(shù)交雜的街巷,穿越老舊時光和兒時的記憶,只是為了尋得一塊美味的炸豬排,亦有一種別樣的溫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