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狐貍晨曦
片中的李白,是好高騖遠,到處攀附達官顯貴,一受挫折,就醉生夢死,沉迷醉鄉(xiāng),哪怕終于當了官,也喝酒游樂,不務正業(yè)。
反而高適,是勤能補拙,常年累月種地讀書,到了邊塞不當幕僚,甘愿做騎兵小隊長,深入敵后長達一年,戰(zhàn)場沖鋒陷陣,又是寫「美人帳前猶歌舞」,諷刺張守珪等邊帥,
他在驛站見到被安祿山兵將追殺的李白,又救了延誤軍機要被斬首的郭子儀,而且是為了救郭子儀,才和哥舒翰訂下“十年之約”,不得不在十年后做其幕僚。
而且,高適還高風亮節(jié),哪怕李白成了翰林學士天子近臣,也沒有借他關系給自己謀官,而是看不慣長安一眾詩人的奢靡生活,就告辭歸鄉(xiāng)。
然而,真實歷史中,高適到邊塞三年,多次向信安王、張守珪等名將求官,就是一心要當幕僚去的,然后得他們的舉薦,走上仕途,根本沒有當過什么騎兵小隊長,更沒有深入敵后一年。
一直到高適46歲時,得到睢陽太守張九皋薦舉,科舉中第,得了個九品封丘尉,三年后就嫌官小不做了。到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的旗下,做了幕僚之首掌書記,這才是得償所愿。
所謂“李白被安祿山兵將追殺,驛館遇高適”,純屬子虛烏有。
勸阻哥舒翰斬殺郭子儀,明明是李白求情,和二十多年后,郭子儀自請用自己的節(jié)度使官職、平亂大功,換回李白性命,這是歷史上難得的一段文武佳話。
《新唐書》:“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p>
《翰林學士李公墓碑》:“(李白)客并州,識郭汾陽于行伍間,為免脫其刑責而獎重之。后汾陽以功成官爵,請贖翰林,上許之,因免誅,其報也?!?/p>
有些人不贊同正史《新唐書》里的這段記述,認為李白沒時間沒資格去救郭子儀,但片中讓高適去策馬飛鞭,日夜兼程,高喊“刀下留人”,肯定是子虛烏有。
李白投身永王李璘幕府,同樣是為了平危定亂,一展才華,可以批評他戰(zhàn)略眼光欠佳,可以批評他不懂軍務還無自知之明。
但較真說,高適和重用他的主君、唐肅宗李亨,一個發(fā)動政變,自立為帝的太子,一個出賣都城和百姓,向胡人借兵說【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的無恥賣國之徒,究竟正義性和合法性又何在?
說白了,李白和高適,永王李璘與唐肅宗李亨,誰是定亂功臣,誰是反賊叛逆,不過【成王敗寇】而已。
高適作為此戰(zhàn)主帥,對淪為階下囚的故友李白,是明哲保身,冷淡漠視,根本不曾發(fā)一言,對竭力營救李白的李妻宗氏,同樣拒不相見,同時還把多年來與李白的詩文唱和 ,付之一炬。
全憑了郭子儀這個李亨真正倚重的擎天柱石,舍命相救,才讓李白逃得一命。
而片中的高適,又是對李妻宗氏關照有加,又是通過侍童去訓斥和羞辱李白,又是到結局時,通過“程公公”揭露:原來是高適暗中連絡了郭子儀,才一同將李白救下?
該片從預告片起就大打“李白牌”,借這個千古大詩人來吸引觀眾,
實際創(chuàng)作中呢,甚至把李白塑造成了一個嘴上說好朋友卻一次次忘記約定的【金魚腦】,一個年輕時靠父親中年后靠岳家養(yǎng)活的【街溜子】,一個自我中心主義永遠自我感覺良好的【酒蒙子】【神經(jīng)質】,
甚至還讓中年李白露出一身肥肉酒肚子,和勤于練武一身腹肌的中年高適去做對比,
甚至還把岑參、賀知章、王昌齡、王維等一眾詩人,都寫成了整天在長安酒肆,不務正業(yè)、吃喝玩樂、醉生夢死之徒,和片中“懷才不遇勤學苦練種地讀書”的高適去做對比。
甚至還把李白《俠客行》「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說成為高適所寫……
李白又不是沒有專門寫高適的詩,(《送張秀才謁高中丞》),片方嫌這詩不出名,非要用《俠客行》?
片中把高適說成李白“最好的朋友”,但真實歷史中,李白最好的朋友,遠遠輪不到高適。
《將進酒》中的那位“丹丘生”,即隱士元丹丘,在《李太白全集》中,專門寫給他的詩多達11首。兩人“同衾臥羲皇”“異姓為天倫”“故交深情,出處無間”,前后相交22年之久,是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友。李白后期詩文創(chuàng)作,也受了他很大的影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