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國平
豬和人類的恩怨,源自一次最不幸的邂逅。
最初,豬和老虎、獅子、狼、兔子等野獸一樣,寄身于山林草莽,過著自食其力的日子,雖難免遭遇兇險,但大多數(shù)的時候,倒也優(yōu)哉游哉,得享自然之樂趣。
很久很久前的一天晚上,一頭走失離群的豬,用嘴巴拱開柴門,進入一戶農(nóng)家的廚房。這豬,尋得農(nóng)家放在墻腳的幾棵白菜,吧嗒吧嗒地吃完,打了兩個飽嗝兒,躺在灶膛前一堆松軟的柴草上,很快便舒舒服服地睡著了。
翌日,這家的主人起來做早飯,發(fā)現(xiàn)廚房門敞開著,還聽到呼嚕呼嚕的鼾聲,進屋一看,灶膛前臥著一頭臟兮兮的肥頭大耳的豬。這農(nóng)夫一陣驚恐之后,馬上鎮(zhèn)定下來:快過年了,正愁沒有好吃的東西,何不把這不速之客殺了,既能祭祀祖宗,又能一飽口福。于是,乘著這廝還在睡覺,用繩子將其前蹄和后腿分別捆在一起,然后,操起一把帶尖的菜刀,對著其頸下,用足力氣一捅,一股鮮血噴出,豬嚎叫了幾聲,一番踢騰掙扎后一命嗚呼。
這戶人家也因殺了這頭豬過了一個有滋有味的年。豬雖然模樣丑陋、骯臟不堪,但從肉到內(nèi)臟、從血到骨頭,都是上好的美味這一名聲卻由此傳播開來。于是,便有人對這個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動物進行獵捕,然后將它作為家畜進行馴養(yǎng)。于是,便有了人豬混居——用木棍搭成“閣樓”,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豬。我小的時候,還見過村子里有好多人家,砌不起豬圈,就用一根繩子,把豬拴在家里,養(yǎng)“門堂豬”。
豬從山林荒野走進了尋常人家,或者走進后來專門為其興建的圈舍,“安全”上得到了保障,“一身毛衣雙排扣,領帶扎在屁股后”,風雨無憂,食來張口,吃飽就睡,睡醒便吃,自然也就樂不思蜀,肥肉越長越多,野性日漸泯滅。豬類的繁衍,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昌盛。豬族的養(yǎng)尊處優(yōu)、閑適安逸,甚至讓人類中的一些為了生計而疲于奔命者心生歆羨,欣賞不已,以至“快樂豬”成為前幾年流行的一個熱詞。
忽有一日,有愛琢磨的豬,從留著傳宗接代的種豬和母豬這些豬壽星那里,得到啟發(fā),覺得時光易逝,豬生苦短,它們長則一年,短則數(shù)月半載的“犧牲”之壯烈,實在抵不上活著之美好。而且,豬們居然知道了它們原本也和野兔、狐貍、大象等許多動物一樣,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可以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吃,可以尋找地方棲息和玩耍,不禁悲從中來。
正自不悅,有喂豬的人擔著豬食走來。桶響欄開,豬們顧不得多想,擁擠著沖向食槽,點頭擺尾,嘖嘖有聲地大吃大嚼起來。剛才還有點兒暮氣沉沉的圈舍,又恢復了先前的生氣。
【原載《諷刺與幽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