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學文化常識一覽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學史縱覽
第一章 先秦文學
1、《周易》:成書于戰(zhàn)國時代的卜筮之書,分經(jīng)、傳兩部分。主體部分為卦辭、爻(yáo)辭。(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山海經(jīng)》:成書于戰(zhàn)國時古地理、神話著作,西漢劉歆校定。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話傳說,如《精衛(wèi)填?!贰ⅰ犊涓钢鹑铡?/span>、《黃帝殺蚩尤》、《鯀禹治水》等。
3、《詩經(jīng)》:第一部詩歌總集。本稱《詩三百》,因有305篇,舉其整數(shù)故稱“詩三百”。西漢初成為官學,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收錄西周初到春秋中葉詩,分“風”(十五國風,諸侯國民歌)、“雅”(大雅、小雅,雅者正也,雅正之樂,是周王朝京畿之樂、貴族宴飲之樂)、“頌”(商頌、周頌、魯頌,國君宗廟祭祀之樂)?!对娊?jīng)》三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賦”(賦者,敷陳其事物而直言之也),即鋪陳直敘事物,屬于敘事、描寫;“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比擬;“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托物起興,即先引用其它自然現(xiàn)象引起所要詠嘆的情感,有時兼有“比”的作用,例如《關(guān)雎》之“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蒹葭》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漢代《孔雀東南飛》之“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以及大量漢樂府之開篇,都有起興的習慣寫法)。風、雅、頌(體裁)、賦、比、興(藝術(shù)手法)合稱“六義”。漢初出現(xiàn)傳授《詩經(jīng)》的齊、魯、韓、毛四家詩,“毛詩”流傳至今,為毛亨(大毛公)、毛萇(小毛公)所作注解,名《毛詩故訓傳》,詩前有解釋性的“毛序”。東漢鄭玄為“毛詩”作箋注,名《毛詩傳箋》,簡稱“鄭箋”(元好問:“詩家雖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保?。
4、《尚書》:“尚”通“上”,即記載上古歷史文獻之書(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尚書》)?!渡袝肥乾F(xiàn)存最早的記言體史書,所以其文字佶屈聱牙,艱深晦澀?!渡袝贩帧队輹?、《夏書》、《商書》、《周書》四種,按文體分誥、訓、謨、誓、命、典六種?!渡袝分械?/span>《禹貢》篇將當時天下分為九州,是中國地理學專著的源頭。
5、《春秋》:魯國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的歷史記載,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據(jù)說經(jīng)孔子刪訂,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撰著的原則“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即在敘事時暗含褒貶,委婉地表達作者褒貶傾向,左丘明概括為“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洞呵铩繁灰暈槿寮医?jīng)典。用來解釋《春秋》的著作稱“傳”,“春秋三傳”即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左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公羊傳》)和谷梁赤《春秋谷梁傳》(《谷梁傳》)。三傳均為編年體。
6、《左傳》:左丘明《春秋左氏傳》的簡稱,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
7、《國語》:最早的國別體史書,以記言為主,記錄周王室和魯齊晉鄭楚吳越等諸侯國歷史。
8、《戰(zhàn)國策》:國別體,記載戰(zhàn)國初至秦統(tǒng)一間歷史,因其多記載謀臣策士、縱橫家的言行主張,故一般列入諸子類而非歷史類。西漢劉向整理。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成語:畫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補牢。
9、《呂氏春秋》:又稱《呂覽》,秦相呂不韋組織其門客集體編撰而成,以道家思想為主,融匯儒、法、陰陽家思想,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一字千金”出典)
10、諸子百家:春秋戰(zhàn)國時出現(xiàn)的代表不同思想學說的學術(shù)派別。班固《漢書·藝文志》記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nóng)、雜、小說十家,以儒、墨為“顯學”。
11、老莊:老子和莊子。老子:李耳、老聃,春秋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有《老子》(《道德經(jīng)》)。莊子:莊周,曾任漆園吏,戰(zhàn)國中期道家的代表,有《莊子》(《南華真經(jīng)》),一般認為內(nèi)篇是莊子著述,外篇和雜篇中出自門人后學之手?!吨芤住?、《老子》、《莊子》合稱“三玄”。(下聯(lián)指莊子:東魯春風吾與點,南華秋水我知魚)
12、孔孟:孔子和孟子??鬃樱嚎浊?,字仲尼,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為“仁”和“禮”。后世尊為“尼父”、“至圣”、“素王”、“大成至圣先師”,《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孟子:孟軻,字子輿,戰(zhàn)國中期儒家代表,后世尊為“亞圣”,《孟子》是記載孟子言行為主的語錄體散文?!墩撜Z》、《孟子》列入儒家“十三經(jīng)”,與《大學》、《中庸》合稱“四書”,中心思想為“仁政”和“仁義”、“性本善”、“浩然之氣”。 孔門弟子和后代儒家杰出代表也往往同祭于孔廟,稱“配享”。(上聯(lián)指孔子:東魯春風吾與點,南華秋水我知魚)
13、《墨子》:春秋戰(zhàn)國間墨家創(chuàng)始人墨翟,為墨家第一任“鉅子”。倡導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jié)用、節(jié)葬等主張,與儒家并為當時“顯學”?!赌印窌羞€有邏輯學、工程學、機械學、科學等重要思想。
14、《荀子》:荀況,字卿,世稱荀子、荀卿。因“荀”可通“孫”,故又稱孫卿。主“性本惡”論,是以儒家學說為中心融匯諸子百家的學術(shù)大師(法家代表李斯、韓非均出其門下)。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校長),后為楚蘭陵令。
15、《韓非子》:戰(zhàn)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政治哲學的代表,建立融法、術(shù)、勢為一體的極權(quán)主義的學說體系,又稱“刑名之學”。代表人物:管仲、子產(chǎn)、李悝(kuī)、吳起、商鞅、樂毅、李斯等。
16、“五經(jīng)”、“六經(jīng)”、“十三經(jīng)”:儒家的經(jīng)典。“六經(jīng)”(《詩》《書》《禮》(《儀禮》)《樂》《易》《春秋》)(《樂》亡佚而成“五經(jīng));“十三經(jīng)”:《周易》《尚書》《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三禮”)《左傳》《公羊傳》《谷梁傳》(“三傳”)《論語》《孟子》《孝經(jīng)》《爾雅》?!稜栄拧肥堑谝徊吭~典,辭書之祖。
17、“楚辭”:第二部詩歌總集。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匯的產(chǎn)物。以戰(zhàn)國后期楚國屈原作品為代表,包含宋玉、賈誼、淮南小山、東方朔、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由西漢劉向輯錄。宋代黃伯思說:“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焙蟠纬沈}體賦。代表:“屈宋”。
18、屈原:名平,字原(《離騷》中詩化為“名正則,字靈均”,正對應平,均對應原)。(1)《離騷》:書寫屈原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運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和積極浪漫主義精神,開創(chuàng)了“騷”體形式。是《孔雀東南飛》出現(xiàn)前的第一長詩(《孔》出現(xiàn)后《離》稱浪漫主義第一長詩,《孔》稱現(xiàn)實主義第一長詩)(2)《天問》:僅次于《離騷》的長詩。以反詰的形式一連提出170多個問題,涉及天文地理、神話傳說、古史傳聞、社會政治、個人生活等,表現(xiàn)了詩人大膽懷疑、敢于批判舊觀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被認為“千古奇文”。(3)《九歌》十一篇:是楚國民間祭祀樂歌,包括《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其中祭祀人鬼的只有《國殤》一篇,是對衛(wèi)國戰(zhàn)爭中犧牲將士的禮贊。(4)《九章》九篇:敘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詩,包括《惜誦》《涉江》(“小離騷”)《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頌》《悲回風》。
19、“香草美人”:《離騷》創(chuàng)造的托物言志、象征主義手法。美人:常喻指楚國國君(《赤壁賦》“望美人兮天一方”,就寄寓有思君思朝廷之意),有時也自喻品格之美好才華之出眾;香草:帶有芬芳美麗特征的草木,是忠貞之士品格高潔的象征,與各類“惡草”相對立。(張九齡《感遇》“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張汀封連四州刺史》“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蘇軾《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20、“詩騷”、“風騷”:以《詩經(jīng)》特別是其中的《國風》為代表,和《楚辭》特別是其中的《離騷》為代表,構(gòu)成中國古典文學精神中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兩大線索。
第二章 秦漢文學
1、漢賦:(1)漢大賦:漢代師承屈宋與《詩經(jīng)》“雅”“頌”以及戰(zhàn)國縱橫游說之風發(fā)展起來的文體,多為為君王揚威頌圣的文字,篇幅巨大,鋪排夸飾。代表:枚乘《七發(fā)》、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等。多具有“勸百諷一”的特征。(2)抒情小賦:東漢中后期出現(xiàn)的篇幅短小、抒情成分極大增加的賦作。代表:張衡《歸田賦》、趙壹《刺世疾邪賦》、禰衡《鸚鵡賦》、庾信《小園賦》等。
2、《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門客編寫的哲學著作,又名《淮南鴻烈》。以道家思想為主,兼容陰陽、墨、法和部分儒家思想。胡適稱:“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的大成?!泵骸豆补づ|不周山》、《塞翁失馬》等。
3、樂府:本為漢代音樂機構(gòu)名稱,收集民歌并制曲、演唱。魏晉南北朝時將樂府機關(guān)所制的歌詩也稱"樂府”,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也是繼《詩經(jīng)》、《楚辭》而起的第三大類古體詩體裁。東漢末《孔雀東南飛》(一題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為樂府詩歌中最長的敘事詩,與北朝樂府《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辭》和晚唐韋莊《秦婦吟》并稱“樂府三絕”(另一說是《孔雀東南飛》、《陌上桑》、《木蘭辭》)。收集漢魏樂府最齊全的是宋代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是繼《詩經(jīng)》《楚辭》后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詩歌總集。
4、《古詩十九首》:首見于梁代蕭統(tǒng)(昭明太子)所編《昭明文選》。為東漢末的一批佚題的無名氏所作五言詩,內(nèi)容大為游子思鄉(xiāng)懷人、男女戀情;文人懷才不遇、頹廢和及時行樂的情緒,代表了東漢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劉勰評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鐘嶸評為“一字千金”(《詩品》)。
5、《史記》:西漢司馬遷(字子長)著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記人為中心(之前歷史著作多記事記言),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多年歷史。魯迅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開創(chuàng)中國正史(二十四史)標準體例。運用“太史公曰”進行史論史評、揭示主旨、顯露褒貶立場。首創(chuàng)“互見法”:蘇洵稱為“本傳晦之,而他傳發(fā)之”,即將人物或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的寫法,以本傳為主,參見其他地方,主次分明、相輔相成,既忠實于史實又保持了行文的統(tǒng)一性。部分內(nèi)容為褚少孫補作。
6、《漢書》:東漢班固(字孟堅)著,并經(jīng)班彪、班固、班昭和馬續(xù)四代人完成。正史中第一部斷代史。體例上基本承襲《史記》,而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成為之后正史的定例。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文學
1、建安文學: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秉持現(xiàn)實主義詩風,直抒胸襟、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雄心壯志的文學現(xiàn)象,掀起詩歌史上文人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高潮,成為“建安風骨”(“漢魏風骨”)的重要內(nèi)容。
2、建安風骨:風指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骨指作品的藝術(shù)形式。建安詩人繼承漢樂府民歌現(xiàn)實主義精神,真實廣泛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苦難,展示廣闊的時代生活畫面;抒發(fā)作家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壯志和積極進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情緒。作品意境宏大、慷慨悲涼、語言剛健爽朗。
3、三曹:曹操(孟德)、曹丕(子桓)、曹植(子建)的并稱。以顯赫的政治地位而擁有杰出的文學才能,詩歌抒寫政治抱負和亂離的社會場景,悲歌慷慨,是漢魏風骨的代表詩人,在五言詩歌發(fā)展史上處于承先啟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譽為“建安之杰”。曹丕《燕歌行》是第一首七言詩。
4、建安七子:建安間曹魏集團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等七位文學家的并稱。以王粲、劉楨成就最高。王粲(仲宣)號“七子之冠冕”,與曹植并稱“曹王”,代表作為《七哀詩》、《登樓賦》。
5、正始文學:曹魏正始年間的文學。統(tǒng)治階級斗爭激烈、老莊哲學(玄學)興起,深刻影響文學。代表為“竹林七賢”,風格稱“正始之音”。
6、竹林七賢:正始時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位文士,“相與友善,游于竹林”。他們發(fā)言玄遠,任性放達,飲酒服藥。文學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嵇阮)。嵇康(字叔夜、嵇中散):《幽憤詩》、《與山巨源絕交書》。阮籍(字嗣宗):《詠懷詩》、《大人先生傳》。
7、太康文學:晉武帝太康時期的詩體。以三張(張載、張協(xié)、張亢)二陸(陸機、陸云)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為代表,詩風繁縟華麗,注重聲韻。成就最高的是左思。
8、左思:字太沖,鐘嶸《詩品》稱為“左思風力”,是西晉最杰出的詩人,其《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代表:《詠史詩》八首,集成建安風骨。抒寫懷抱,風格剛健,感情深沉,鐘嶸稱“五言之警策”。有《左太沖集》。
9、玄言詩:東晉時期在玄學思想影響下所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談論老莊玄理兼及佛理,抽象玄虛,談乎寡味。代表作家:孫綽、許詢。《蘭亭集》中所收就是玄言詩。
10、游仙詩:源自《離騷》、《遠游》,始于曹植《游仙詩》,以兩晉之際郭璞《游仙詩》十四首為代表。游仙詩托游仙之詞,抒寫憤世嫉俗之意,將老莊思想與道教神仙之說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懼禍避世的情緒和苦悶情懷。名為“游仙”,實為詠懷,抒發(fā)懷才不遇和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
11、山水田園詩: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山水詩的合稱(陶謝)。前者表現(xiàn)鄉(xiāng)村田園日常生活,后者多流連名山佳水風光。
12、陶淵明: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至劉宋初人,因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鐘嶸《詩品》)。代表作:《飲酒》、《歸園田居》、《停云》、《《桃花源記并詩》、《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13、謝靈運:劉宋詩人。字靈運,小名客,人稱謝客,世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第一位山水詩人,開創(chuàng)山水詩派。與謝朓相應稱“大謝”。 有《謝康樂集》。
14、元嘉三大家:劉宋元嘉年間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明遠,鮑參軍)的并稱,謝詩富艷精工,顏詩華美典雅,鮑詩雄恣奔放,稱“宋初三體”。
15、永明體:南朝齊武帝永明時期形成的詩體,將音律聲韻與晉宋以來的對偶之風結(jié)合起來,是從詩歌聲律角度提出的詩學概念,重“四聲八病”之說,促進了五言詩從古體詩向近體詩的發(fā)展。代表作家:沈約、謝朓、江淹(江郎才盡),以謝朓(小謝)成就最高。
16、宮體詩:南朝齊梁間以宮廷創(chuàng)作為主體聲色享樂,風格清綺靡麗的詩風。因代表人物徐陵、庾信被稱為“徐庾體”。徐陵編有《玉臺新詠》,是一部只收“艷詩”的詩歌總集,大多為宮體詩。
17、駢文:與散體單行的散文相并列的講究句式均衡對稱之美的文體。特征有四:對偶、用典、聲律、辭藻。駢文又稱駢儷文(講究對偶)、四六文(四六言句式)。其華美的形式有時阻礙了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
18、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由梁出使西魏被羈留。官至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杜甫曾用“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稱譽李白)。代表作:《哀江南賦》。有《庾子山集》。
19、吳歌:郭茂倩《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中所收長江下游以建業(yè)(建鄴)為中心的江南地區(qū)的南朝民歌,多為女子表達了愛情的渴望與堅貞,相思的歡樂和痛苦。
20、西曲:《樂府詩集·清商曲辭》所收長江中游以江陵為中心的南朝民歌。多寫商婦的相思離別和勞動者的愛情生活。
21、《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中最長的抒情詩篇,清代沈德潛稱“續(xù)續(xù)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古詩源》),陳祚明稱“言情之絕唱”(《采菽堂古詩選》)。(朱自清《荷塘月色》引用“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22、《敇勒歌》:北朝民歌,從鮮卑語譯為漢語。北齊高歡為周軍所敗,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勵士氣。
23、《洛陽伽藍記》:北魏楊衒之著,融文學、地理、史書于一體。主要記載洛陽佛寺情況,兼及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作者在描寫洛陽寺院的莊嚴盛大時,也處處流露出撫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懷戀沉痛的心情。
24、《水經(jīng)注》:北魏酈道元著。是為漢代桑欽所作地理書《水經(jīng)》所作的注。酈道元敘述河流兩岸地理古跡、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對后代山水游記文學有很大影響。
25、志怪小說:即記錄神奇異之事的街談巷議,是魏晉時代產(chǎn)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nèi)容的小說,對唐代傳奇產(chǎn)生影響,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代表:東晉干寶《搜神記》。《搜神記》對清代紀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蒲松齡《聊齋志異》影響很大。
26、志人小說: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是在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所形成。代表作:劉義慶著、劉孝彪注《世說新語》(魯迅: “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27、《文賦》:西晉陸機以賦體的形式寫的文論作品,圍繞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開論述,企圖解決“意不稱物,言不逮意”這一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名句:“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觀古今於于臾,撫四海于一瞬”;“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籠天地於形內(nèi),挫萬物於筆端”;“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28、《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字彥和)所著。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體系嚴密、“體大而慮周”(清·章學誠《文史通義)的文學理論專著。以儒家思想為基礎(chǔ),兼采道家美學,把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形成歸結(jié)為“才”、“氣”、“學”、“習”四個方面,系統(tǒng)論述了文學的形式和內(nèi)容、繼承和革新的關(guān)系,初步提出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形象思維問題,開研究文學形象思維的先河。
29、《詩品》:梁代鐘嶸傳,中國第一部詩論專著。書中品評自漢至梁的五言詩,分上中下三品,故稱《詩品》。上品:曹植、王粲、阮籍、左思、謝靈運;中品:嵇康、陶淵明、鮑照、江淹、沈約。下品:曹操、鮑令暉(鮑照妹妹)。首創(chuàng)“滋味說”。
30、《昭明文選》: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選,內(nèi)容涵蓋詩歌、辭賦等,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文學總集,選錄先秦至梁八百年間的詩歌、辭賦、雜文等近八百篇。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學
1、上官體:唐高宗龍朔年間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宮廷詩風,總結(jié)藝術(shù)經(jīng)驗提出“六對”、“八對”之說,在唐詩發(fā)展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文章四友:武后時期李嶠、杜審言、蘇味道、崔融的并稱。以杜審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太宗至武后時王勃(字子安,《王子安集》)、楊炯(字盈川,《盈川集》)、盧照鄰(字升之,《盧升之集》)、駱賓王(任臨海丞,《駱臨海集》)的并稱(“王楊盧駱”)。四人從理論和實踐上與“上官體”對立,體現(xiàn)出詩風的轉(zhuǎn),為結(jié)束齊梁文風、開啟盛唐之音做出了貢獻。(杜甫《論詩絕句六首》:“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保?/span>
4、沈宋:唐初沈佺期、宋之問的并稱。在沈約、謝眺“永明體”基礎(chǔ)上,從原講求四聲發(fā)展到辨平仄,從而總結(jié)出對偶、平仄規(guī)律,形成了完整的律詩,和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律詩、絕句)確立。
5、陳子昂:字伯玉,初唐詩文革新代表。曾任右拾遺,世稱陳拾遺。倡導漢魏風骨,反對齊梁綺靡,有“摔琴”等小故事。代表作:《感遇》38首,《登幽州臺歌》等。
6、吳中四士:包融、賀知章、張若虛、張旭。
7、山水田園詩派:盛唐興起,融陶淵明以來的田園詩和謝靈運以來的山水詩于一體,多寫山水風光和田園生活,表現(xiàn)自然之美和閑適心情。以五言詩居多。又稱“王孟詩派”。代表:王維(字摩詰)、孟浩然(字浩然)、儲光羲、裴迪、常建等。
8、邊塞詩派:盛唐興起,又稱“高岑詩派”。其詩長于七言特別是七言歌行,善寫邊塞風光和戰(zhàn)爭生活,表現(xiàn)征人思婦的思想感情,風格慷慨悲壯。代表: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李頎等。
9、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曾任散騎常侍故稱高常侍,封渤??h候世稱高渤海。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有《高常侍集》。
10、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
9、王昌齡:字少伯,曾任龍標尉,世稱王龍標。被譽為“七絕圣手”。
10、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詩佛、王右丞,與孟浩然合稱“王孟”,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又與韋應物、柳宗元并稱“王孟韋柳”。蘇軾:“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span>
11、孟浩然:字浩然,田園隱逸詩人、山水行旅詩人,與王維并稱“王孟”。
10、李杜:李白和杜甫。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謫仙人”、“詩仙”,浪漫主義詩風代表,有《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詩史”、“詩圣”,曾任工部員外郎故稱杜工部,曾任左拾遺故稱杜拾遺。有《杜工部集》。
11、“詩史”、“詩圣”:“詩史”評價杜甫詩描繪廣闊社會畫卷,具有史的認識價值?!霸娛ァ痹u價其崇高人格、心系家國天下。杜詩被稱為古典詩歌尤其是律詩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
12、“沉郁頓挫”:杜甫詩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藝術(shù)風格。“沉郁”: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蒼涼;“頓挫”,表現(xiàn)手法的沉著蘊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瀉無余。
13、大歷十才子:中唐大歷年間的十位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林暗草驚風”),多擅五律。
14、“五言長城”:中唐劉長卿擅長五律,風格含蓄溫和,清雅洗煉,自稱“五言長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5、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與柳宗元并稱“韋柳”。有《韋蘇州集》。
16、韓愈:字退之,郡望昌黎(韓昌黎),世稱韓吏部、韓文公。古文上:因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后代稱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蘇軾稱“文起八代(東漢、西晉、東晉、宋、齊、梁、陳、隋)之衰,道(儒家)濟天下之溺(佛教、道教)”。詩歌上:形成“韓孟詩派”。文學理論上: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不平則鳴等理論。有《韓昌黎集》
17、韓孟詩派:韓愈、孟郊(字東野)的合稱,時有“孟詩韓筆”之譽,包括賈島(字閬仙)、李賀、盧仝等。主張“不平則鳴”,苦吟以抒憤,尚奇險怪異,形成奇崛硬險的風格力矯大歷詩風的平弱纖巧。孟郊賈島合稱“郊寒島瘦”,形容其悲涼苦吟之風格。
18、以文為詩:韓愈創(chuàng)作的詩歌寫作傾向和美學追求。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詩,不受韻律、節(jié)奏、對稱的約束,打破詩歌圓轉(zhuǎn)流利、和諧對稱的特點,融敘述、議論為一體。對宋代詩人影響極為深遠。
19、新樂府運動:即“新題樂府”,相對于古樂府而言,指用創(chuàng)題目寫時事的樂府詩,不以入樂與否作標準。新樂府詩始創(chuàng)于杜甫,元結(jié)、顧況、李紳繼承,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新樂府“即事名篇”,反映民瘼,諷諭時事。白居易正式標舉“新樂府”之名。張籍、王建之新樂府合稱“張王樂府”。
20元白:元稹、白居易的并稱。新樂府運動倡導者,宋代嚴羽《滄浪詩話》稱其詩體為“元白體”、“元和體”。元稹,字微之。除詩歌外,還有傳奇小說《鶯鶯傳》(《西廂記》前身),有《元氏長慶集》。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與元稹并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1、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與韓愈并稱“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在在古文運動、山水游記(《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小石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愚溪詩序》等)上成就杰出。有《河東先生集》。
22、劉禹錫:字夢得,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并稱“劉柳”, 與白居易并稱“劉白”,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中唐“三杰”。其民歌風姿的《竹枝詞》、《楊柳枝詞》和詠史懷古詩為中唐杰構(gòu)。有《劉賓客集》。
23、長吉體:李賀,字長吉,其詩色彩濃麗、想象奇詭、情調(diào)幽冷、構(gòu)思獨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4、韋柳:韋應物(韋蘇州)、柳宗元的合稱,二人皆長于山水田園詩,詩風淡遠。“王孟韋柳”也是從山水田園詩角度的并稱。
25、小李杜:晚唐李商隱、杜牧的合稱。
26、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一生卷入“牛李黨爭”政治旋渦而困頓不得志。擅長詩歌、駢文(“樊南四六”),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愛情詩和無題詩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有《李義山詩集》。無題詩:以“無題”名篇,或借詩的首二字為題。
27、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世稱“杜樊川”, 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尤以詠史詩成就最高,風格英發(fā)俊爽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28、古文運動:由韓柳為主導、有“韓門弟子”參加的,以“文以載道”相號召,以古文反對駢文的一場運動。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論主張、有廣泛參與者并且有深遠影響的文學革新。古文:司馬遷指先秦文字,韓愈指上繼先秦兩漢、奇句單行的文字,是相對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據(jù)主導地位的駢體文而言。古文運動扭轉(zhuǎn)了六朝至唐初駢文統(tǒng)治文壇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與藝術(shù)發(fā)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9、唐傳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通稱,因內(nèi)容多傳述奇聞異事,故稱。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chǔ)上,融合歷史傳記小說、辭賦、詩歌和民間說唱藝術(shù)形成的新的小說文體。“傳奇”一詞肇始于元稹《鶯鶯傳》的原始篇名,晚唐裴铏又將自己的短篇小說集命名為《傳奇》,但傳奇正式作為唐代小說的通名,是宋代以后的事。唐傳奇是文人有意識創(chuàng)作小說的開始。它在六朝志怪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標志著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代表:元稹《鶯鶯傳》,蔣防《霍小玉傳》,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李朝威《柳毅傳》,杜光庭《虬髯客傳》。宋人泛稱唐人小說為“傳奇”,在明清,則指南戲。
30、晚唐小品文:晚唐諷刺性文學作品的典范,代表作家:皮日休、陸龜蒙(天隨子,與皮日休并稱“皮陸”)、聶夷中、杜荀鶴、羅隱等,被魯迅譽為“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
31、詞:晚唐五代興起的一種合樂而歌的新詩體,起初稱“曲子”、“曲子詞”。又名詩余、樂府、樂章、長短句等。
32、花間詞:五代后蜀趙崇祚將晚唐五代詞人溫庭筠、韋莊等輯為《花間集》,是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選集?;ㄩg派尊溫庭筠為鼻祖,多寫閨閣情事,情致纏綿,辭藻富麗。奠定詞以婉約為正宗。
33、溫韋:花間詞人溫庭筠和韋莊。溫庭筠,字飛卿,與李商隱并稱“溫李”,花間詞鼻祖,婉約詞奠基人,作品入收《花間詞》、《金奩集》。韋莊,字端己,其樂府長詩《秦婦吟》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一說《陌上?!罚┎⒎Q“樂府三絕”。作品入收《花間詞》、《浣花詞》。溫詞濃艷,韋詞清麗。
34、南唐詞人:五代南唐地區(qū)出現(xiàn)的詞人群體,重視以詞言志,偏重抒寫情懷,拓寬了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詞風清麗淡雅、擅長白描。代表詞人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字重光,《南唐二主詞》)、宰相馮延巳(字正中,《陽春集》)。
第五章 宋遼金文學
1、西昆體:由《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全部為近體律詩,以楊億、劉筠、錢惟演為代表。內(nèi)容主要是宴飲、詠物、詠史、情愛、酬答等,追求用典精深、屬對工整,下字麗艷,標榜學習李商隱。
2、范仲淹,字希文,“慶歷新政”主導者,謚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3、二晏、大小晏:晏殊、晏幾道父子。晏殊,字同叔,與歐陽修并稱“晏歐”,有《珠玉詞》。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有《小山詞》。
4、柳永:原名三變,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稱柳七,曾任屯田員外郎故稱柳屯田。婉約詞代表人物,第一個大力創(chuàng)制慢詞的詞人。有《樂章集》。
5、歐陽修:江西永豐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以“廬陵歐陽修”自稱,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參與“慶歷新政”,繼承發(fā)展唐代韓柳的古文運動,最終取得勝利。在詩歌、詞、辭賦、古文、駢文、學術(shù)上均有很高成就,有《歐陽文忠公集》。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編纂《五代史記》(《新五代史》)。《六一詩話》是中國第一部“詩話”作品,《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6、詩文革新運動:歐陽修倡導古文運動并成為文壇領(lǐng)袖,獎掖提攜王安石、曾鞏和三蘇,形成浩大聲勢,確立了古文在散文領(lǐng)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領(lǐng)域的革新也影響到詩歌創(chuàng)作,作詩講“氣格”,出現(xiàn)“以文為詩”現(xiàn)象,開創(chuàng)一代詩風。
7、王安石:江西臨川人。字介甫,號半山;謚文,世稱王文公;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有《王臨川集》。王安石退居江寧后,詩風發(fā)生重大變化,遠離政治、社會,多寫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絕句為主,藝術(shù)上講究煉字、對仗,意境優(yōu)美含蓄,稱“半山體”。
8、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有《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英國李約瑟語)。
9、“三蘇”:四川眉州眉山人,被稱為“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有《嘉祐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南宋時追謚文忠,故也有稱蘇文忠的。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蘇黃米蔡”。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蘇轍: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南宋時追謚文定。有《欒城集》。
10、曾鞏:江西南豐人,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謚文定。有《元豐類稿》。
11、黃庭堅:江西分寧人。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南宋時追謚文節(jié)。詩與蘇軾并稱“蘇黃”,書法并稱“蘇黃米蔡”,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一。有《山谷詞》。
12、“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字無咎)和張耒(字文潛)
13、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有《淮海居士長短句》。
14、江西派:宋代以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效法對象(“一祖三宗”)的詩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無一字無來歷”之說。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即對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變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語言來表達;一是襲用前人的語言,但表達的是新的意思。
15、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曾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guān))故稱“大晟詞人”。在婉約詞中被尊為“正宗”,舊稱“詞家之冠”、“詞中老杜”。有《片玉集》。
16、賀鑄: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其詞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
17、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與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與夫趙明誠致力于書畫金石搜集整理,有《金石錄后序》。詞集為《漱玉詞》,人稱“婉約詞宗”。清人將其與李后主并提:“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其《詞論》為詞史上第一篇專門論詞的文章,提出詞“別是一家”觀念,力圖將詞從“小道”中提升出來,和詩歌相并列。
18、“詩莊詞媚”: 對詩詞總體特征概括。首先在題材內(nèi)容上,詩多表達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沉浮為主;詞多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其次在風格上,詩歌風格多樣,而詞多艷情柔婉。最后是語言上,詞的語言相比于詩顯得更精美典雅、輕靈細巧、纖柔香艷。前人還有“詩莊詞媚曲諧”之說:詩莊嚴深沉,詞婉約柔媚,曲俚俗詼諧。
19、岳飛:字鵬舉,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并稱“南宋中興四將”,謚武穆。代表作:《滿江紅》《小重山》等。
20、中興四大家:又稱“南宋四大家”: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是宋詩第二個繁榮期。
21、楊萬里:江西吉州人,號誠齋,世稱“誠齋先生”。詩歌多寫自然景物,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號為“誠齋體”。有《誠齋集》。
22、范成大:晚號石湖居士。詩風平易淺顯、清新嫵媚。有《石湖集》。
23、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被譽為“小李白”。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放翁詞》?!独蠈W庵筆記》、《南唐書》。絕筆詩為《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绷簡⒊涸娊缜昝颐绎L,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24、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有詞集《稼軒長短句》,是現(xiàn)存詞作數(shù)量最多的詞人。政論有《美芹十論》、《九議》。其詞稱“稼軒體”,繼蘇軾之后極大開拓詞境,達到“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境界,在宋代詞壇別開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溫婉嫵媚而以豪放悲壯為主導風格。
25、蘇辛詞派:北宋蘇軾首開宋詞豪放之風,南宋辛棄疾發(fā)揚光大,與當時渴望恢復的國勢民情相適應,上接北宋末賀鑄、南渡初的張元幹、張孝祥(南渡初期詞壇雙璧,張孝祥為科舉狀元),下啟辛派詞人,形成悲涼感憤的蘇辛詞派。
26、辛派詞人:南宋受辛棄疾影響而形成的詩詞流派,主要有陳亮(科舉狀元)、劉過、劉克莊、劉辰翁(“三劉”)等。他們繼承辛棄疾的豪放詞風,但不如辛詞蘊藉。
27、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宋代儒學閩派代表、儒學理學集大成者,世尊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程顥、程頤并稱“程朱”,與周敦頤(濂溪先生)、二程、張載(橫渠先生)并稱“濂洛關(guān)閩”四大學派。有《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其中《四書章句集注》為明清欽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標準。
28、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布衣終身。其詞以空靈含蓄、清空(出自蘇軾)騷雅(出自辛棄疾)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29、吳文英:號夢窗,其詞號“詞中李商隱”,形成密麗深幽的風格,有人稱為“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保◤堁住对~源》)。
30、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南宋最后一位杰出詞人、詞論家。有《山中白云詞》、《詞源》。
31、“永嘉四靈”:是南宋后期浙江永嘉四位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新涼》:“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趙師秀(號靈秀。《約客》:“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保?、翁卷(字靈舒。《鄉(xiāng)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保T娨酝硖瀑Z島、姚合(“二妙”)為宗,多寫山水自然,境界狹窄而清新流麗。
32、嚴羽:南宋詩論家,世稱嚴滄浪,其《滄浪詩話》創(chuàng)立“妙悟說”。
33、以禪喻詩:始于北宋蘇黃,南宋嚴羽直接以禪境喻詩境,以參禪的“妙悟”比喻對詩歌本質(zhì)的領(lǐng)會。嚴羽認為詩的本質(zhì)也是不可言傳的,只能依“妙悟”而得,引出后人“詩禪等一”之論。
34、江湖詩派:稍晚于四靈并受四靈影響的一個詩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作者多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詩風不一,代表有劉克莊、戴復古等。
35、劉克莊:字潛夫,號后村,世稱后村先生。
36、文天祥: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故稱文文山。封信國公,故稱文信公??婆e狀元。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37、遺民詩人:南宋末汪元量、謝翱、鄭思肖等不仕新朝的遺民群體,其中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遺民亡國失根、堅守氣節(jié)。
38、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金末元初人,為金元時期文壇盟主,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詩歌批評史上地位顯著。有《遺山集》、《中州集》。
39、詩話:宋代興起的新的詩歌批評形式,最早為歐陽修《六一詩話》。詩話內(nèi)容大體包括記事、考證和文學批評等。南宋后期嚴羽《滄浪詩話》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詩話。
40、詞話:① 評論詞、詞人、詞派以及有關(guān)詞的本事和考訂的著述。著名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王國維《人間詞話》等。②盛行于元明時期的說唱藝術(shù)形式。
41、說話、話本:宋代城市大眾娛樂場所“瓦肆”中講故事、說笑話的表演藝術(shù)。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即話本,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話本小說是繼六朝志人、志怪小說,唐代傳奇小說而來的第三種古代小說形態(tài),并開啟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風氣。
第六章 元代文學
1、諸宮調(diào):宋金元時期的一種講唱文學,是用同一宮調(diào)的曲牌組成套曲,再用若干宮調(diào)的套曲組成長篇,間以說白,來演唱故事。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為代表。
2、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3、元散曲:元代稱散曲為樂府或詞,有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小令是單支的曲子,又叫“葉兒”;套數(shù)又稱套曲,由兩支以上同宮調(diào)曲牌的曲子聯(lián)綴而成,一韻到底,結(jié)尾有“煞調(diào)”或“尾聲”。散曲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是其特點,是元代出現(xiàn)的新詩體。
4、元雜劇:又稱北雜劇,以宋雜劇和金諸宮調(diào)、院本為基礎(chǔ),融音樂、說唱、舞蹈等于一體的戲曲藝術(shù)。由“四折一楔子”構(gòu)成。一折里用同一宮調(diào)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用四種不同的宮調(diào)。楔子篇幅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劇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與折之間起過渡承接作用。元雜劇中男主角稱末,女主角稱旦,根據(jù)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旦本、末本。一本戲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只能說白。
5、元曲四大家:周德清《中原音韻》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和馬致遠并列為“關(guān)鄭白馬”。
6、關(guān)漢卿:元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叟。代表作:《竇娥冤》(《感天動地竇娥冤》)、《單刀會》。被譽“曲家圣人”、“東方的莎士比亞”。
7、馬致遠:號東籬,代表作:雜劇《漢宮秋》(《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散曲《東籬樂府》(《天凈沙·秋思》)。
8、鄭光祖: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代表作:《倩女離魂》(《迷青瑣倩女離魂)。
9、白樸:字太素,號蘭谷。代表作:《梧桐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墻頭馬上》(《裴少俊墻頭馬上》)。
10、王實甫:明代賈仲明增補鐘嗣成《錄鬼簿》稱:“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崩^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之后形成“王西廂”,即《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金圣嘆評為“天下第六才子書”。創(chuàng)新:①體制突破: 5本21折5楔子;②演唱突破:打破旦或末一唱到底慣例,出現(xiàn)旦、末交替演唱,甚至出現(xiàn)配角也演唱(紅娘);③風格意境突破:曲詞華艷優(yōu)美,富于詩的意境,打破了元雜劇俚俗滑稽的風貌,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④主題突破:突破封建倫理道德束縛,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大膽主張。
11、南戲:又稱南曲戲文,原來流行于江浙,融合大曲、諸宮調(diào)、元雜劇等形式。元統(tǒng)一使南北文化交流,逐步成為較為成熟的戲劇樣式。內(nèi)容多以家庭為主,曲調(diào)輕柔婉轉(zhuǎn),從音樂到戲文都比較自由。
12、高明:元末明初作家,字則誠。代表作:南戲《琵琶記》。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蔡邕)與趙五娘悲歡離合故事,被譽為“傳奇之祖”。
13、“荊劉拜殺”:元末明初除《琵琶記》外南戲代表作,并稱“四大南戲”、“南戲四大傳奇”:《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以《拜月亭》成就最高。
14、章回小說: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主要的形式,由宋元講史話本發(fā)展而來,章回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話說”、“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guān)系。特點:分回標目,分章敘事。章回小說四大類型:歷史演義(《三國演義》)、英雄傳奇(《水滸傳》)、神魔怪異(《西游記》)、世情小說(《紅樓夢》)。章回小說每一回合的標題往往是一幅對仗工整、概括強的對聯(lián),通俗易懂。
15、《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著,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云。典型藝術(shù)手法是“七實三虛”:清代史學家章學誠稱其“七分事實,三分虛構(gòu)”,較好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shù)真實的辯證關(guān)系。塑造了“三絕”典型:由清代評論家毛宗崗提出:“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guān)羽?!度龂萘x》的另一功臣是毛宗崗,其編輯評點有較大的整理貢獻。卷首《臨江仙》作者為明代楊慎(科舉狀元)。
16、《水滸傳》:元末明初施耐庵著。第一部以描寫古代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描寫北宋末年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水泊梁山聚義反抗官府,以及最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zhàn)而毀滅的故事。
第七章 明代文學
1、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2、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故稱劉青田。封誠意伯。朱元璋稱“吾之子房也”。所著《郁離子》為明代寓言作品的典型。
3、徐渭:字文長,號青藤道人、青藤居士。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大才子”。清代鄭板橋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木心先生評其為“英才天縱”。 代表作:雜劇《四聲猿》(王驥德《曲律》稱為“天地間一種奇絕文字”。)
4、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臨川四夢”、“玉茗堂四夢”:《牡丹亭》(《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牡丹亭》為代表(湯顯祖:“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牡丹亭》與《西廂記》《竇娥冤》《長生殿》(一說《桃花扇》)并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趙景深《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提出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五個相同點:一是生卒年幾乎相同(前者1550—1616年,后者1564—1616年),二是同在戲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創(chuàng)作內(nèi)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戲劇創(chuàng)作的清規(guī)戒律,五是劇作最能哀怨動人。徐朔方《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則指出,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時代相同,但具體的戲劇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不同,前者依譜按律填寫詩句曲詞,后者則以話劇的開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筆,所以湯的創(chuàng)作難度更大,并指出湯生活的明朝封建社會,比起莎士比亞的伊麗莎白時代而言,要封閉落后得多,故而塑造《牡丹亭》杜麗娘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形象,更是難能可貴。
5、《西游記》:吳承恩著。吳承恩,號淮海浪士、射陽山人。
6、擬話本:明代潤色加工宋元話本小說時,有意識地模仿其樣式而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的白話短篇小說。稱為“擬話本”。代表:“三言”、“二拍”。
7、“三言二拍”:明代模仿宋代話本小說而編輯、創(chuàng)作的五本白話小說集,稱為擬話本。“三言”:馮夢龍編《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馮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前周柱史等。蘇州人,兄弟三人并稱“吳下三馮”?!岸摹保?/span>凌濛初編《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號即空觀主人,浙江人。明代抱甕老人鑒于“三言”“二拍”卷帙浩繁,乃遴選四十篇編為《今古奇觀》。
8、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弇州山人,太倉人。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合稱“后七子”。李攀龍死后,王世貞主盟文壇二十年,有詩話《藝苑卮言》。
9、“唐宋派”: 嘉靖年間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tǒng)”,主張“文道合一”。反對前、后七子的擬古主張,認為不一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而唐宋散文更值得效法,故稱“唐宋派”。
10、茅坤:號鹿門,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對“唐宋八大家”稱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11、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昆山人。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并稱為“嘉靖三大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明文第一”,有《震川集》。
12、李贄:名贄,號卓吾,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深受“陽明學”支流“泰州學派”影響,以“異端”自居,貶斥程朱理學為偽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詩文多抨擊前后七子復古主張,認為《西廂記》、《水滸傳》是“古今至文”。提倡“童心”說,即赤子之心,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因此文學必須真實坦率地表露真實情感欲望;使文學存真去假,就必須割斷與道學的聯(lián)系。其思想對“公安三袁”等影響深刻。有《焚書》、《續(xù)焚書》、《藏書》等。
13、公安派:代表: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道三兄弟,以袁宏道成就最高。受李贄“童心說”影響,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袁宏道《敘小修詩》),開啟明清文學“性靈”說(正式提出“性靈說”系統(tǒng)主張為清代袁枚)。
14、竟陵派:由竟陵人鐘惺、譚元春為代表,主張抒寫“性靈”,但和“公安派”通俗淺易的詩風相反,他們倡導幽深孤峭的風格。
15、張岱:字宗子,號陶庵,紹興人,晚明小品大家。有《瑯?gòu)治募?/span>《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夜航船》等。
16、“小品”:原為佛教中稱大部佛經(jīng)的簡略譯本為“小品”,明代后期指隨筆散文,以區(qū)別于關(guān)乎國家政典、理學精義的“高文大冊”。小品文是靈活便利、抒發(fā)真情的新體散文,多為尺牘(書信)、游記、雜記、隨筆、日記、傳記、序跋等。
17、張溥:字天如,號西銘,太倉人。有“七錄七焚”的苦讀佳話,齋號“七錄”。與同鄉(xiāng)張采并稱“婁東二張”。結(jié)應社、復社,評議時政,是東林黨之后續(xù)。有《七錄齋集》。
18、陳子龍:松江華亭(今上海)人,明末抗清烈士、詩文名家,被稱為明代最后一個大詩人、“明詩殿軍”、“明代第一詞人”。曾主編《皇明經(jīng)世文編》,編訂徐光啟《農(nóng)政全書》。
19、夏完淳:明末抗清烈士、著名詩人,就義時年僅十七。有《南冠草》等。(南冠:楚國在南方,因此稱楚冠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后泛稱囚犯、戰(zhàn)俘,也稱“楚囚”。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保?/span>
20、明末清初三大家: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
21、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梨洲老人,世稱梨洲先生,紹興人。經(jīng)學家、史學家、思想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與弟黃宗炎、黃宗會并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稱“明末清初五大家”,與李颙、孫奇逢并稱“海內(nèi)三大鴻儒”。后人譽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对芬黄?,繼承《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進一步推究君主專制本原,激烈鞭撻其荼毒生民的罪惡。著作有:《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明文海》等。
22、王夫之:湖南人。字而農(nóng),號姜齋,思想家、哲學家,與屈原、周敦頤等是湖湘文化精神的代表,被視為與黑格爾并稱的東西方“哲學雙子星座”、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啟蒙主義思想的先導者。世稱船山先生。一生主張經(jīng)世致用之學。著作有:《讀通鑒論》、《宋論》《姜齋詩話》。
23、顧炎武:昆山人,世稱亭林先生。思想家、經(jīng)學家、史地學家、音韻學家。倡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新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著作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24、侯方域:字朝宗,復社領(lǐng)袖,與陳貞慧、方以智、冒辟疆并稱明末“四公子”。 清初孔尚任《桃花扇》即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有《壯悔堂文集》。
第八章 清代文學
1、錢謙益:常熟人,號牧齋,世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盟主。曾為明末東林黨領(lǐng)袖之一,后降清。與秦淮名妓柳如是故事常被提及(陳寅恪《柳如是別傳》)。著作有:《初學集》、《投筆集》等。
2、吳偉業(yè):號梅村,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長于七言歌行,人稱“梅村體”。代表作:《圓圓曲》。
3、王士禎:原名士禛,號阮亭、漁洋山人。與朱彝尊并稱“南朱北王”,康熙時繼錢謙益主盟詩壇。論詩主“神韻說”,推崇“王孟韋柳”。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等。
4、“神韻說”:出自南齊謝赫《古畫品錄》:“氣韻,生動是也。”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提出“韻外之致。王士禎發(fā)揚光大之,倡導以禪入詩、沖淡蘊藉。
5、朱彝尊:字錫鬯(chàng),號竹垞。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詞為“浙派”創(chuàng)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
6、“南洪北孔”:洪昇,杭州人,代表作:劇本《長生殿》。孔尚任,山東曲阜人,代表作:劇本《桃花扇》。
7、李漁:號笠翁,戲曲理論家。后世譽為“中國戲曲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笠翁十種曲》、《閑情偶寄》(戲曲理論專著)等。
8、沈德潛:號歸愚,論詩主“格調(diào)”說,即所謂“溫柔敦厚”的詩教,使詩歌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編著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
9、翁方綱:論詩創(chuàng)“肌理說”, 是王士禛“神韻說”和沈德潛“格調(diào)說”的修正。強調(diào)學問、義理、章法,目的在于使復古詩論重振旗鼓,與袁枚的“性靈說”相抗衡。
10、紀昀:字曉嵐、春帆,晚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謚文達。乾隆年間學者,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代表作:《閱微草堂筆記》(文言短篇小說集)。
11、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倉山居士、隨園老人,杭州人。隱居南京小倉山房隨園,世稱隨園先生。袁枚與紀曉嵐并稱“北紀南袁”。倡導“性靈說”,與趙翼、蔣士銓并稱“乾隆三大家、“江右三大家”。袁枚繼承晚明李贄、共安派、唐寅、張岱等以來的主情傳統(tǒng),繼承公安派“獨抒性靈”口號,全面反對神韻派、格調(diào)派、肌理派等。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子不語》(小說)等。
12、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有:《側(cè)帽集》、《飲水集》。
13、蒲松齡:字留仙、劍臣,號柳泉居士,齋號聊齋,世稱聊齋先生,自號“異史氏”。其繼承六朝志怪小說而來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被郭沫若贊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被老舍譽為“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落第自勉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4、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溪、芹圃,正白旗包衣,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一說曹頫)遺腹子。祖父曹寅曾奉旨刊刻《全唐詩》?!都t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都t樓夢》抄本評點本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硯齋主人之批語在紅學界稱為“脂評”、“脂批”,有脂硯齋批語的抄本被稱為“脂本”,為熟悉了解曹雪芹的重要評點家。
15、“四大奇書”:從清代開始,人們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金瓶梅》稱為“四大奇書”,是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類型: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后來《紅樓夢》替代《金瓶梅》,形成今日所稱“四大古典名著”。
16、“桐城派”:清代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古文流派,以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為安徽同城人)為代表。倡導涵蓋“義理、考據(jù)、辭章”的“義法”:“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倡導道統(tǒng)與文統(tǒng)相結(jié)合。其本質(zhì)為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chǔ),以為服務清王朝政權(quán)為目的,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為楷模。方苞是創(chuàng)始人。
17、方苞:字靈、鳳九,晚號望溪。桐城派散文創(chuàng)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代表作:《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
18、劉大櫆:繼方苞之后桐城派中堅。
19、姚鼐:字姬傳,室名惜抱軒,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桐城三祖”之一。著有:《惜抱軒全集》、編選《古文辭類纂》。
20、吳敬梓:字文木,晚號文木山人、秦淮寓客。代表作:《儒林外史》。
21、李汝珍:世稱北平子。代表作:《鏡花緣》。
22、鄭燮:字克柔,號板橋,世稱板橋先生。擅畫蘭竹,創(chuàng)造隸楷參半的“六分半書”。為“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稱“三絕”。
23、“六才子書”:清初金圣嘆以《莊子》、《離騷》、《史記》、 《杜工部集》、(“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王西廂)為“六才子書”,并加評訂。金圣嘆:名人瑞,字圣嘆,主要成就在于文學點評。
24、毛宗崗:清初文學批評家,是今本《三國演義》最重要的整理者。評點者。
25、龔自珍:字璱(sè)人,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和改良主義先驅(qū)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作有:《定庵文集》;代表作:《己亥雜詩》組詩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26、魏源:字默深,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批知識分子的代表。主張學術(shù)應以“經(jīng)世致用”為宗旨,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是中國思想從傳統(tǒng)轉(zhuǎn)向近代的重要標志。
27、林則徐:福建侯官人。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七十二峰退叟。政治家、詩人,有“民族英雄”之譽。魏源曾將林則徐幕僚所譯之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對晚清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fā)作用。名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28、黃遵憲:字公度,號人境廬主人,外交家、政治家,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推動“詩界革命”運動。著作有:《人境廬詩草》等。名句:“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span>
29、康有為:號長素、天游化人,世稱康南海。曾與弟子梁啟超合作戊戌變法,事敗出亡。曾擔任孔教會會長,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30、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室主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lǐng)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有:《飲冰室合集》。
31、譚嗣同: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并稱“戊戌六君子”。代表作:《仁學》、《獄中題壁》等。
32、嚴復:福建侯官人。原名又陵,改名復,字幾道,近代翻譯家、思想家。翻譯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中譯名《天演論》,胡適稱為“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該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論思想震動了思想界。
33、“四大譴責小說”: 1900年以后興起的小說形態(tài),其特點是“揭發(fā)伏藏,顯其弊惡,而于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并及風俗”(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故稱“譴責小說”。 李寶嘉(號南亭亭長)《官場現(xiàn)形記》、吳沃堯(號趼人、我佛山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ā?/span>并稱“四大譴責小說”。
34、劉鶚:字鐵云,號老殘,筆名“洪都百煉生”。除小說外,還是中國第一本甲骨著錄《鐵云藏龜》的編輯者。
35、秋瑾:近代女權(quán)、女學志士,號鑒湖女俠。
36、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謚忠愨。于古典詩詞曲、小說、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研究有突出成績,郭沫若稱為“新史學的開山”。其《宋元戲曲考》被稱為“戲曲史研究上一部帶有總結(jié)性的巨著”,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并稱古典通俗文學研究的“雙璧”。著作有:《紅樓夢評論》、《人間詞話》。
第二部分 古代文化常識選讀
第一章 雅號、并稱
【曹七步】【才高八斗】曹植曾七步成詩。謝靈運曾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詠絮才】東晉女詩人謝道韞,以“未若柳絮因風起”比擬雪花而聞名。
【酒仙】“竹林七賢”之劉伶。
【文圣武圣】孔子和關(guān)羽。
【七絕圣手】唐代詩人王昌齡善寫七絕。
【茶仙】【茶圣】唐朝文人陸羽,著有《茶經(jīng)》,外號也稱“茶圣”。
【詩骨】陳子昂,其詩詞易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詩杰】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詩狂】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狂放,人稱“詩狂”。
【詩家天子】王昌齡,其七絕寫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詩佛】王維,字摩詰,取名自《維摩詰經(jīng)》,本身又好佛教、參禪。
【詩仙】李白,詩歌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詩圣】【詩史】杜甫,其詩緊密結(jié)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
【詩囚】孟郊,作詩苦心孤詣,元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詩奴】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
【詩豪】劉禹錫,其詩沉穩(wěn)凝重,格調(diào)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占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
【詩鬼】李賀的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
【趙倚樓】晚唐趙嘏因其詩中有“寒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而得名。
【杜紫薇】杜牧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喻。
【溫八叉】溫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
【鄭鷓鴣】鄭谷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此稱。
【秦婦吟秀才】韋莊以其樂府長詩《秦婦吟》而得名。
【張三中】【張三影】北宋張先因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句而稱“張三中”。又自稱得意句為“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故稱“張三影”。
【紅杏尚書、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北宋宋祁曾任尚書,因詞名句有“紅杏枝頭春意鬧”,故稱。
【賀梅子】北宋賀鑄因其詞中有“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而得名。
【山抹微云秦學士】北宋秦觀因其詞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聞名。
【梅妻鶴子】宋處士林逋,謚和靖(林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妻,無子息,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寫梅名句。
兩司馬: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和史學、散文家司馬遷,后人有“文章西漢兩司馬”之稱。
班馬:也叫“馬班”,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
班張:東漢班固和張衡,二人都擅長辭賦,班固有《兩都賦》,張衡有《二京賦》。
“樂府雙璧”指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民間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
“樂府三絕”: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北朝樂府《木蘭辭》(一說《陌上桑》)、晚唐韋莊《秦婦吟》。
三曹:漢魏間曹操與子曹丕、曹植。
陶謝:晉末詩人陶淵明和謝靈運。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nèi)稱為王楊盧駱,亦號四杰。
王孟:唐詩人王維、孟浩然的并稱。
高岑:唐詩人高適、岑參的并稱。
李杜:唐詩人李白、杜甫,晚唐詩人李商隱、杜牧被后人稱為小李杜。
韓柳:唐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的并稱。
韓孟:唐文學家韓愈、孟郊的并稱。
元白:唐詩人元稹、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三蘇:北宋文學家蘇洵與子蘇軾、蘇轍,蘇洵稱老蘇,蘇軾稱大蘇,蘇轍稱小蘇。
蘇黃:北宋文學家蘇軾、黃庭堅。
蘇辛:北宋文學家蘇軾、辛棄疾。
周柳:宋詞人周邦彥、柳永的并稱。
南宋四大家:南宋詩人楊萬里、尤袤、范成大、陸游。
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元雜劇四大悲劇:關(guān)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紀君祥《趙氏孤兒》。
元雜劇四大愛情?。宏P(guān)漢卿《拜月亭》、王實甫《西廂記》、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寫的三個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岸摹敝该鞔≌f家凌蒙初編著的兩個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三吏三別:唐代杜甫的六首詩。三吏指《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三別指《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中國小說四大名著: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
中國近代四大譴責小說: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ā贰?/span>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前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趙孟頫。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古代最早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大的叢書:康熙間官修《四庫全書》。按照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分經(jīng)、史、子、集四大部門收集、編纂并存放圖書,故稱“四庫全書”。經(jīng)部:收儒家著作。史部:收歷史著作。子部:收諸子百家著作。集部:收文學類著作。
童蒙四書(“三百千千”):《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
歲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三甲:始于隋唐科舉考試制度,宋代進士殿試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級,合稱三甲。一甲中的前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
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保喝省⒘x、禮、智、信。
“四書五經(jīng)”“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nóng);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金:金銀銅鐵錫;五味:酸甜苦辣咸。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漢字最基本的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古代學校:庠、序、太學等,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jiān)。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科舉考試:鄉(xiāng)試(省級考試,考中為舉人)、會試(國家級考試,考中為貢士,即進士)、殿試(進士分等定級授官考試)三級。連登三甲(連中三元、三元及第):解元(鄉(xiāng)試舉人頭名)、會元(貢士、進士頭名)、狀元(進士殿試一甲頭名)。
第二章 各類稱謂
【詩句與人】
①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T葛亮
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T葛亮
③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T葛亮
⑤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抉R遷
⑥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畎?/span>
⑧ 翁去八百年,醉鄉(xiāng)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獨W陽修
⑨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⑩ 世上蒼痍,詩中圣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鸥?/span>
(11)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span>
(13)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14)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钋逭?/span>
【美稱與文】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斗:《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⑥雋永的說辭:《戰(zhàn)國策》
⑦不朽的戰(zhàn)爭藝術(shù):《孫子兵法》
【代指稱謂】
1、 桑梓:家鄉(xiāng) 2、桃李:學生 3、 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學
6、 烽煙:戰(zhàn)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汗青:史冊 12、伉儷:夫妻 13、白丁、布衣:百姓 14、傴僂、黃發(fā):老人
15、桑麻:農(nóng)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關(guān)系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jié)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jié)成的朋友。
【年齡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弱冠:20歲。而立:30歲。不惑:40歲。知天命:50歲?;祝ǘ槪?/span>60歲。古稀:70歲。耄耋:80歲、90歲。期頤:100歲。
【稱人方式】
【直稱姓名】(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于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門生、后學所加稱“私謚”,如陶淵明稱陶靖節(jié)、靖節(jié)先生;大多數(shù)是朝廷正式賜予: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lǐng)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上聯(lián)“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lián)“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龢。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quán),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jīng)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jīng)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文天祥的官職?!杜c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薄八抉R”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司馬光《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爵號萊國公,萊公是省稱。王安石封荊國公,稱王荊公。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zhàn)》:“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寡人、不祿等。
【官職升降】
1、 遷:調(diào)職、調(diào)動,一般指升官;左遷則為降職調(diào)動。 2、 謫:降職并遠調(diào)。
3、 拜:授給官職。 4、 授:授予官職。 5、 擢:選拔,提拔。 6、 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 罷:罷免、停職。 8、 免:免除官職。 9、 黜:廢黜,貶退,也用于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quán)。
【地理稱謂】
【中國】春秋戰(zhàn)國至宋元明清,多泛指中原地區(qū)。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薄膀?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span>
【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qū)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后成為中國的別稱。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标懹巍妒緝骸罚骸巴鯉煴倍ㄖ性眨壹罒o忘告乃翁。”
【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彼抉R光《赤壁之戰(zhàn)》:“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四?!繀⒁?/span>“海內(nèi)”條。指天下、全國。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戰(zhàn)》:“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薄栋⒎繉m賦》:“六王畢,四?!!薄段迦四贡洝罚骸八暮V螅袔兹藲e?”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哆^秦論》:“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span>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薄哆^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殽之戰(zhàn)》:“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痹偃纭都烂梦摹贰跋葔L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q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于西河外澠池?!薄哆^秦論》:“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span>
【江東】因長江在安徽境內(nèi)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qū)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qū)稱作江東?!妒酚?/span>·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薄冻啾谥畱?zhàn)》:“兼仗父兄之烈,割據(jù)江東。”
【江左】即江東。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span>
【江右】即江西,長江以北地區(qū)。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qū)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王安石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span>
【淮左】淮水東面?!稉P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shù)種不同的山,先秦均以崤山為標準,崤山以東即與秦國對峙的諸侯六國,所謂“山東六國”。《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薄哆^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碧拼蹙S《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則是想念自己親人,在“華山之東”。
【關(guān)東】先秦指函谷關(guān),《鴻門宴》:“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span>
【關(guān)中】先秦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span>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恫刹菟帯罚骸八纺畡t桃李夏榮?!薄赌咎m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朔氣指北方的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指北風。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左忠毅公逸事》:“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span>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qū)?!稄埡鈧鳌罚?/span>“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記王忠肅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彼逄埔院蠛喎Q“輔”。
【畿輔】京畿、三輔的合稱。
【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項羽滅秦后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端投派俑问裰荨罚?/span>“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