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茅盾文學獎8月16日揭曉,梁曉聲《人世間》、徐懷中《牽風記》、徐則臣《北上》、陳彥《主角》、李洱《應物兄》獲獎。就在出版社紛紛做出加印決定、書店紛紛布置茅獎獲獎作品展臺的時候,獲獎作家們卻表現(xiàn)淡定。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副主任李敬澤說,本屆評選歷經(jīng)6輪投票,這5部作品是從234部候選作品中產(chǎn)生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將于10月中旬在北京頒獎。
■梁曉聲
很喜歡《清明上河圖》式的作品
“又是這個獎的事兒,媽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作家梁曉聲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盡管梁曉聲知道自己寫《人世間》很認真,但對于獲獎,他還是很意外。
梁曉聲醞釀、構(gòu)思《人世間》是在2010年。那一年,他剛過60歲。他說,要寫一部有年代感的作品,寫這幾十年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中國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梁曉聲寫作的歷程中,相當長時間在寫知青題材,其作品《雪城》還被拍成電視劇并廣受關(guān)注。從那時起,他也有了為知青代言的愿望。
《人世間》承續(xù)了梁曉聲為知青代言的使命,并有了全新延展。梁曉聲說,與當年下鄉(xiāng)知青相比,留在城市里的弟弟、妹妹,對城市的變化,比他們的哥哥、姐姐有更多的感受,但這類人物卻是文學作品常常忽略的一個群體。他說,他不僅寫了這群人,也寫到了那些有獨立思想的知青形象,還寫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有反思精神和與時間賽跑精神的干部,“回過頭來看,他們都有可敬可愛之處。”梁曉聲說,他個人更喜歡時間跨度長、有類似《清明上河圖》式感覺的作品。
《人世間》歷時8年完成,很多人并不知道,120萬字的《人世間》是梁曉聲用鋼筆一筆一劃寫在稿紙上的。他說,如今他只能用鉛筆寫字了,歲月如梭。
■徐則臣
《北上》得獎了,還要寫《南下》
作家徐則臣是在上海書展上得知自己獲獎的,當時他正在現(xiàn)場做活動,一位熱情的讀者跑上臺向他表示祝賀。
對徐則臣來說,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他說還沒太回過神來。這一天,平常也不平常,徐則臣要參加兩場活動,還帶著《人民文學》雜志校樣要看,并遭受著感冒頭疼之擾。他說,所有的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獲獎不會改變這些,該干嘛就干嘛。
在徐則臣看來,獲獎總是有一定偶然性,寫作是孤獨的,但能得到專家、讀者的呼應,就是幸福的?!盁o論這種肯定來不來,肯定要寫下去?!毙靹t臣至今寫作已22年,不算短,因為喜歡寫作,所以還會寫下去。
談及寫作計劃,徐則臣表示,《北上》有不少好玩的事兒,關(guān)于歷史、現(xiàn)實、藝術(shù)的問題都可以展開,因此他想寫非虛構(gòu)散文集《南下》。
■陳彥
正在吃扯面時,得知自己獲獎
“陜西人愛吃面嘛!”聽聞自己獲獎時,作家陳彥正在西安家中吃扯面,這是他78歲母親的杰作,是他一輩子的最愛,那一刻,陳彥的幸福從遠方傳遞了過來。
陳彥此番因《主角》獲獎,該作以秦腔演員憶秦娥幾十年的人生起伏為敘事線索,不僅為當代文學人物畫廊奉獻了一位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名伶形象,更是將個人命運與新中國半個世紀的歷史水乳交融,特別是轉(zhuǎn)型時期文化的改革之路在小說中得到了深刻表現(xiàn)。
陳彥去年剛剛調(diào)進北京,此次回西安是休假,“北京扯面不行,至今我還沒找到好吃的扯面。”陳彥說,北京看戲也不如西安方便,下午5點鐘出門,夜里12點才能回家,不像西安看戲提前20分鐘出門就行。
陳彥是戀舊的,他曾是編劇,也是文藝院團團長,是改革開放40年的親歷者、見證者。他說,自己心中有很多想表達的東西。2013年他從文藝院團出來后,更有了“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感覺,于是花費兩年時間寫成《主角》?!拔艺{(diào)動了一生的生活積累,還有大量中外文學經(jīng)典閱讀的積累?!标悘┥钣懈杏|地說,要感謝生活,感謝二十幾年在文藝團體里摸爬滾打過的瑣碎日子,“縱然寫作有千萬條的道理,我覺得最重要的道理就是永遠要寫自己最熟悉的部分?!?/p>
■李洱
感謝對《應物兄》現(xiàn)實品格的鼓勵
聽聞自己獲獎,李洱表現(xiàn)淡定,“看到消息,可以想到評委們在眾多好作品中,做出了怎樣艱難取舍。我想,評委們對《應物兄》的現(xiàn)實品格表示了鼓勵,對艱苦的文學探索表達了信心。我充分尊重評委們的勞動?!?/p>
《應物兄》是一部85萬字、花費作家13年時間創(chuàng)作而成的書。據(jù)李洱說,小說原始版本為200萬字,13年來光是電腦就用壞了3臺,“我寫完心境非常蒼涼,提筆時30多歲,完稿時成了年近五旬、兩鬢斑白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應物兄》以儒學家應物兄為軸心人物,上下勾連、左右觸及所有的相關(guān)者,記述了70多位鮮明生動的當代人,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
評委點評
檢驗作品是否經(jīng)典 獲獎不是唯一指標
評獎結(jié)果宣布的時候,我和一位同行說起,這大概是茅盾文學獎歷史上第一次“四代同堂”,徐懷中先生1929年出生,梁曉聲老師1949年出生,陳彥和李洱老師是60后,徐則臣則出生于1978年,我們很感慨。當然,這的確也是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狀的真實寫照。
作為70后批評家,我非常開心《北上》獲獎,它很有標志性意義,代表了青年一代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學的中堅力量。當然,除徐則臣《北上》、葛亮《北鳶》外,付秀瑩《陌上》、李宏偉《國王與抒情詩》、石一楓《借命而生》也都得到了評委的普遍贊揚。與前輩作家相比,這些青年作家們的長篇不僅飽含豐沛的生命能量以及對現(xiàn)實與歷史的深度思考,同時也有著對新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可能性的有力探索?;蛘哒f,與4年前相比,青年一代的長篇創(chuàng)作有了飛躍式上升。
這些天做評委,還有兩個感受:一,寫得好才是寫作者最大的尊嚴和榮耀;二,盡管獲獎是件好事,但檢驗一部作品是否經(jīng)典不僅以是否獲獎為指標。因此,我祝福那些獲獎作家們,但也特別想向那些與獎項擦肩而過的同行們表達最真摯的敬意。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委張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