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漢“七國之亂”,七王皆死,為何沒有參與叛亂的齊王也自盡了?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

吳、楚、趙、膠西、膠東、甾川、濟南等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發(fā)動了波及整個東方地區(qū)的叛亂,歷史上稱為“七國之亂”,

因為吳、楚是主要反叛力量,往往也被稱為“吳楚七國之亂”。

景帝劉啟見叛軍來勢兇猛,一時慌了手腳,

竟聽信了袁盎的讒言,將主張削藩的御史大夫晁錯腰斬,以圖換得吳、楚退兵。

但吳王劉濞豈會就這么算了,“清君側(cè)”不過是個借口而已,他苦心經(jīng)營三十多年,不就是等待這一天的到來么,

諸侯們非但沒有退兵,反而認為景帝軟弱無能,劉濞甚至公然自稱東帝 ,與西漢政權(quán)分庭抗禮。

直到這個時候,漢景帝才恍然大悟,這才下決心以武力鎮(zhèn)壓叛亂。

這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在三個月內(nèi)即被迅速平定下來,

七王皆死,意外的是,沒有參與叛亂的齊王劉將閭也飲毒自盡了.......

劉將閭是齊王劉肥的第八子,

不過,劉肥一系的山東諸王濟南王劉辟光、甾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都直接參與了“七國之亂”,

那么,為什么同為劉肥一系齊王劉將閭、濟北王劉志、城陽王劉喜沒有參與叛亂?

事后,齊王又為何自殺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先從劉邦分封同姓諸王說起。

"非劉氏不王"

當(dāng)年劉邦在消滅了韓信等異姓諸侯王以后,面對廣大的疆域,深感無力控制。

他認為異姓王終不可信,僅能利用,但卻錯誤地認為,這是沒有分封同姓子弟為王的緣故。

因此,他以種種借口除掉異姓諸侯王后,

又陸續(xù)分封了九個劉氏宗室子弟為諸侯王,并與群臣定下白馬之盟,

立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作為鞏固西漢中央政權(quán)的輔助手段。

九個同姓的諸侯王分別是

堂兄劉賈為荊王、異母弟劉交為楚王、侄子劉濞為吳王;

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兒子劉長為淮南王、兒子劉如意為趙王、兒子劉恢為梁王、兒子劉友為淮陽王、兒子劉恒為代王。

當(dāng)時西漢王朝一共有54個郡,這九個同姓王就占據(jù)了39個郡,只有15個郡歸西漢政府管轄,

僅劉肥的齊國就占有7郡。

從人口上來說,在全國277萬戶、1300萬人口中,

由西漢政府統(tǒng)轄的只有97萬戶、450萬人,

也就是說,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2/3都在九個同姓王的管轄范圍內(nèi)

劉邦在世之時,由于這些諸侯王剛剛被封或年齡尚幼、羽翼未豐,還沒有對西漢的統(tǒng)治構(gòu)成威脅,

當(dāng)然劉邦也不是沒擔(dān)心過這個問題,尤其是他對吳王劉濞的分封,有過后悔之心。

吳王劉濞是劉邦的二哥劉仲之子。

劉仲是個沒什么本事的人,原本被劉邦封為了代王,統(tǒng)轄今河北、山西一帶。

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因為匈奴入侵代國,劉仲無力堅守邊疆,棄國獨自逃到了洛陽,

劉邦一怒之下將他廢去王爵,改封合陽侯。

劉濞要比父親劉仲勇猛多了,才剛20歲的年紀就已經(jīng)跟隨劉邦平定英布反叛,作戰(zhàn)十分勇猛,

平滅英布后,劉邦擔(dān)心吳、會稽兩地民風(fēng)太彪悍,歲數(shù)小的王不能統(tǒng)御,

于是就將劉濞封為了吳王,統(tǒng)領(lǐng)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三個郡共53城,

儀式舉辦過后,劉邦忽然把劉濞召到近前仔細端詳他的面相,

有些悔恨地說道:看你的面容,有反叛之相。

但是畢竟已經(jīng)舉行過儀式不好再反悔,

只能頗有深意地對劉濞說道:

再過五十年,有人將在東南方向發(fā)起變亂,難道就是你嗎?

不過你要記住,天下同姓為一家也,一定要老老實實,不得反叛!

劉濞一驚,只得頓首保證說:不敢。

劉邦不會想到,劉濞會成為子景帝的一場"噩夢".......

劉邦死后,呂后曾對同姓王大開殺戒。

由于漢文帝劉恒是以諸侯王的身份被宗室大臣擁立而登上帝位的,

為寵絡(luò)劉氏宗室,他又陸續(xù)分封了許多諸侯王。

這個時候,諸侯王都已成年、羽翼豐滿,他們的勢力早就膨脹起來了, 逐漸形成了割據(jù)狀態(tài),

封地內(nèi)的各種制度照搬京師制度,甚至有的諸侯王“不用漢法,自為法令,擬于天子”,

這種情況嚴重地削弱了以皇帝為代表的中央集權(quán),

雙方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后終于釀成了濟北王劉興居和淮南王劉長的反叛。

齊王劉肥一系,跟文帝一系的矛盾淵源

劉興居是齊王劉肥的第三子。

劉肥是劉邦的庶長子,在呂后攝政時期險些遭到清算,把城陽郡忍痛割讓給了魯元公主后,才逃過一劫,

沒幾年劉肥就去世了,齊王的位置由他的長子劉襄繼承,這時呂后又把齊國的濟南郡割給了侄子呂臺做為封地,

一家人對她的怨恨可想而知,可又不敢表現(xiàn)出來,

劉肥的次子劉章還被安排到了長安宮值宿護衛(wèi),呂后還把侄子呂祿的女兒嫁給了劉章,其用意不用說,自然是為了監(jiān)督劉章,

四年后劉肥的三子劉興居也被安排在長安宮當(dāng)了護衛(wèi),

兄弟倆在漢宮頻遭冷待,劉章還被呂后用作酒吏,可更讓他們極為憤恨的是,

呂后又把齊國的瑯邪郡分割給了劉邦的遠房堂兄弟劉澤,

因為劉澤娶了呂后妹妹呂須的女兒。

這個時候的劉氏諸王,三任趙王劉如意、劉友、劉恢直接或間接死在了呂后手中,取代他們的是呂姓的燕王、趙王、梁王,

剩下的劉姓宗室諸王們,自然知道眼下的形勢有多緊迫,

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劉章的妻子呂氏“反水”了,

她得知呂氏諸王想要發(fā)動叛亂后就將此事告訴了丈夫(也可能是劉章捏造的借口),

于是劉章暗中聯(lián)系了兄長齊王劉襄,想讓他發(fā)兵西征誅殺呂氏族人,然后擁立齊王為帝。

為了穩(wěn)妥起見,齊王在發(fā)兵前把瑯邪王劉澤哄騙到了臨淄城,并且將他扣留了起來,

然后假借劉澤的名義調(diào)用了瑯邪郡的兵,

劉澤被騙之后不能返回封國,

于是就勸說齊王,現(xiàn)在大臣們不知道選誰繼承皇位才好,

畢竟劉邦的嫡子、長子都死了,剩下的都是庶子,自己是劉氏中最年長的人,大臣們肯定要等待他的意見的,

齊王聽信了這番說辭,就將劉澤放走了。

等瑯琊王劉澤到達長安后,呂氏族人也被殺得差不多了,

也正好趕上大臣商議讓齊王繼皇帝位的事,

至于漢惠帝的兒子后少帝劉弘,已被齊王的三弟劉興居逐出宮外,死在了官吏手中,

當(dāng)時大臣們就承諾立下滅諸呂功勞的劉章、劉興居封為趙王、梁王,

當(dāng)然,劉章、劉興居這么拼命,無非是為了讓自己的兄長齊王坐上皇位,

可瑯邪王劉澤卻不同意,他以“齊王的母舅駟鈞兇惡殘暴,難保不會再出現(xiàn)一呂氏”為由,

提議將薄姬的兒子代王劉恒迎立為帝

對于這個結(jié)果,劉章、劉興居兩兄弟當(dāng)然心懷不滿,這不就是自己忙乎半天結(jié)果給別人做了“嫁衣”么,

可誅殺諸呂并不只是他們齊國出力,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一干將相大臣也出了不少力,

他們只能把不滿掩飾下來,與眾大臣擁立漢文帝劉恒繼位。

漢文帝劉恒登基后,得知大臣們曾許諾劉章、劉興居兩兄弟趙王、梁王之位,

但是聽說他們本意是想擁立齊王劉襄,

于是就把他們的功勞壓下去了,將劉章封為城陽王、劉興居封為濟北王,

這就使得因為兄長沒當(dāng)上皇帝而心懷不滿的劉興居,心中的恨意愈深了。

以上便是齊王劉肥一系與文帝一系的矛盾淵源。

劉肥一系的七個封國——“齊地F7”

幾年之后,匈奴大舉入侵西漢,漢文帝屯駐在太原督軍作戰(zhàn),

這時劉襄、劉章都已經(jīng)去世了,

濟北王劉興居趁著后方空虛的時候,竟然舉兵叛亂了,文帝聞訊后,派柴武為大將軍率兵平叛,劉興居被俘自殺。

劉興居叛亂后,文帝六年,淮南王劉長又圖謀勾結(jié)匈奴和閩越發(fā)動叛亂,

文帝發(fā)覺后,廢掉了劉長的王位,并將他流放到了蜀郡,性情剛烈的劉長在押送途中絕食而死。

這兩次諸侯叛亂雖沒造成嚴重的影響,但也給了西漢朝廷一個信號,

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諸侯王“尾大不掉”的形勢,已對西漢統(tǒng)治構(gòu)成了嚴重的威脅,

他們紛紛獻計獻策,建議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其中就有梁王太傅賈誼。

賈誼目睹了劉興居和劉長的叛亂后,上疏文帝建議他“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就是:在諸侯王死后,將其封國分割成數(shù)個王國以封其子孫,雖然諸侯王的數(shù)量愈來愈多,但每一個封國的面積卻愈來愈小,避免他們生出叛心。

文帝采納了賈誼的建議,將齊國一分為六、淮南國一分為三。

當(dāng)時的齊國,在齊王劉襄去世后,本是由劉襄的兒子劉則繼承的,

劉則無子,其死后齊國被暫時收回,

而劉則的叔父們,也就是劉肥的兒子們(劉肥共有十三個兒子

次子城陽王劉章、三子濟北王劉興居、四子劉罷軍已死,

五子劉寧國受封瓜丘侯、六子劉信都受封莒侯、七子劉安受封楊丘侯,

原齊國被一分為六后

八子劉將閭封為齊王、九子劉辟光封為濟南王、十子劉志封為濟北王、十一子劉卬封為膠西王、十二子劉賢封為甾川王、十三子劉雄渠封為膠東王。

另外,劉章死后,城陽王由其子劉喜繼承

從圖中不難看出,齊、濟北、甾川、膠東、膠西、濟南、城陽“齊地F7”聚集,

另外還有個瑯琊郡,在瑯琊王劉澤被文帝改封為燕王后,瑯琊郡歸還給了齊王劉則,

齊國被收回又被一分為六之后,瑯琊郡已歸為漢郡,再也沒有獨立的封國。

不過,文帝雖然采取了這些措施,仍然不能有力地阻止諸侯勢力的急劇膨脹,更大規(guī)模的反叛活動即將到來。

晁錯削藩,諸侯們惶惶不可終日

文帝去世后,景帝劉啟繼位,諸侯依然強悍,

在“七國之亂”(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發(fā)生前,西漢的諸侯封國共有22個,

分別是:

楚、吳、燕、齊、濟北、濟南、膠西、膠東、菑川、城陽、淮南、廬江、衡山、梁、代、淮陽、臨江、長江、趙、河間、廣川、汝南。

淮南王劉長子:楚、吳、淮南、廬江、衡山

齊王劉肥子孫:齊、濟北﹑濟南﹑淄川﹑膠東﹑膠西﹑城陽

趙王子:趙
文帝子:代、梁
景帝子:河間﹑廣川﹑臨江﹑汝南、淮陽、長沙
宗室遠支:燕

在這些諸侯中,勢力最強大的是吳王劉濞

劉濞在呂后攝政時期,利用吳地的鹽鐵之利,鑄錢、煮鹽,

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苦心經(jīng)營,搞活了地方經(jīng)濟,

很快使吳國富甲一方,

據(jù)《鹽鐵論》記載: 吳王擅障海澤,鄧通專西山,山東奸滑咸聚吳國,秦、雍、漢、蜀因鄧氏,吳鄧錢布天下。

大意是說他掌握了天下一半的財富,

但是劉濞這個人比較張狂,到文帝時更是肆無忌憚。

據(jù)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景帝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后,劉濞的兒子吳太子曾經(jīng)晉見,

兩個少年在博戲時發(fā)生了爭執(zhí),劉啟一氣之下就用棋盤擲擊,誤殺了吳太子,

不久,吳太子棺柩就被送回了吳國,

吳王劉濞拒收兒子的棺木,

還憤憤地說:天下劉姓都是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為!

并吩咐侍從將吳太子的棺柩送還長安埋葬。

劉濞此后心中深埋怨恨,于是不再遵守藩臣的禮節(jié),不再前往長安朝見天子,

還保護各地逃到吳國的罪犯——淮南王劉長預(yù)謀反叛時,就是這么做的,

可以說反跡已經(jīng)很明顯了。

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錯就提醒景帝注意吳王劉濞的動向,

并建議景帝削奪諸侯的封地: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景帝三年(前154年),景帝采納了晁錯的建議,

先后以各種罪名削去了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部分封地。

景帝的這一舉措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動,被削地的諸侯們自然心懷不滿,而還沒被削地的諸侯們也都惶惶不可終日。

九國達成了“反漢聯(lián)盟”

七國之亂爆發(fā)時,誤殺吳太子的景帝劉啟已經(jīng)34歲了,

吳王劉濞已經(jīng)拒絕上朝二十余年。

劉濞本就與景帝有“殺子之仇”,如今覺察到自己的封地也即將被削,因此決定趁這個機會,干脆起兵舉事了。

劉濞畢竟活了大半輩子,他自然懂得以自己區(qū)區(qū)一個封國的力量還不足以對抗朝廷,

濟北王劉興居、淮南王劉長就是前車之鑒,

所以他將楚王劉戊作為他首先要爭取的對象,楚國與吳國相鄰,

楚國若能加入,即可迅速對漢廷形成巨大威懾力。

劉戊是怎么回事呢?

劉戊的祖父劉交是劉邦的異母弟,他與景帝算是堂兄弟,

薄太后去世時,舉國服喪,唯獨楚王劉戊在喪期內(nèi)飲酒享樂,被人告發(fā)了,于是,劉戊的東海郡被收回。

正在氣頭上的時候,吳王劉濞找上了門,兩人一拍即合就結(jié)成了同盟。

趙王劉遂因為被削去了常山郡,也決定參與反叛。

緊接著,劉濞又想到了勇猛好戰(zhàn)的膠西王劉卬,于是派中大夫應(yīng)高去游說劉卬。

劉卬又是怎么回事?

雖說劉肥一系與文帝一系有些恩怨,劉卬又被削了地,不過應(yīng)高說了一大堆,也沒能說動劉卬,

知道應(yīng)高說吳王想和劉卬平分天下,劉卬這才同意舉兵,

吳王劉濞得到回信后,仍擔(dān)心劉卬不守諾言,又親自專程跑到膠西與劉卬訂下了盟約。

膠西王劉卬決定反叛之后,派使者去聯(lián)絡(luò)自家的兄弟們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他們都答應(yīng)了。

注意,這里的劉肥一系的山東七王,除了城陽王之外,六王都同意了叛亂,'

從這方面來說,齊王劉將閭自盡并非無緣無故了,

另外從六國的分布圖來看,齊國膠西、膠東、菑川出兵的必經(jīng)之路,倘若齊王反對,這三個諸侯國要如何出兵?

由此推斷,齊王最初也是參與者。

當(dāng)然還有個城陽國,其實如果城陽王參與進來,那么山東諸國即將連成一片,

不過劉卬并沒有通知城陽王劉喜,

劉卬給出的理由是:城陽景王有義,攻諸呂,勿與,事定分之耳。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當(dāng)年二哥劉章(城陽景王)為了正義,攻打那些姓呂的,所以這次反叛行動就不要讓侄子劉喜參加了,事成之后分些土地給他就行了。

這便是城陽王沒參與叛亂的緣由。

題外話:這可能是這段史料中最感人的部分了,

順便說一下,當(dāng)年老三劉興居因為兄長沒能坐上皇位,對文帝不滿發(fā)動叛亂,

老二劉章卻默默接受了這樣的結(jié)果,也并未因文帝刻意打壓功勞而不滿,

當(dāng)然,世人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據(jù)東漢應(yīng)劭《存城陽景王祠教》一文所言:劉章死后,自瑯琊、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鄉(xiāng)亭聚落,皆為立祠。(也就是“城陽景王祠”,可惜毀在了宋末元初時期。)

這段史料,恰恰表明了這幾個叔父對城陽王的憐惜也是為了報償劉章當(dāng)年滅殺諸呂所做的巨大貢獻。

就這樣,吳、楚、趙、膠西、齊、菑川、膠東、濟南、濟北九國達成了反漢聯(lián)盟。

“吳楚七國之亂”

景帝三年冬,景帝下令削奪吳國會稽、豫章郡的文書一到,

吳王劉濞就率先起兵反漢,他征發(fā)了封國內(nèi)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jié),

并殺死了吳國境內(nèi)朝廷任命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員,

打著“清君側(cè)”誅殺晁錯的名義,舉兵西向,

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也都舉兵叛亂,

從而開始了西漢歷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

為何齊國、濟北國沒有舉兵?

七國舉兵后,齊王劉將閭就反悔了,他違背了當(dāng)初的盟約,還一意加強城池的防備。

山東四王傻眼了,他們沒想到兄長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反悔了,

可齊國不參與的話,三國的軍隊就算出得去,也擔(dān)心回不來啊,

為今之計只有將齊國攻打下來,才能繼續(xù)前進,

于是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三王開始圍攻劉將閭的國都臨淄,劉將閭一面派人向漢廷求救,一面暗與叛軍聯(lián)絡(luò),可謂是首鼠兩端。

另一個扯后腿的是濟北王

濟北王可是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七國舉兵的時候,濟北王的城墻壞了還在修筑中,

他的郎中也比別國的官吏聰明,

沒有出言勸阻,而是直接劫持了他,使?jié)蓖?/span>劉志不能發(fā)兵反漢。

因為齊王的猶豫和濟北王被劫持,

使得原計劃的七國出兵,實際上變成了:

吳楚合兵攻打景帝的同母弟劉武的封地梁國;趙王劉遂則駐守趙國西部邊界,聯(lián)絡(luò)匈奴;山東四王圍攻齊國。

吳王劉濞沒料到會發(fā)生這樣的狀況,眼見四國的軍隊被一個齊國纏住了,

雖然早有準備,但兵力和預(yù)期的根本不一樣啊,他一邊聯(lián)合楚王攻打梁國,另一邊號召諸侯們共同出兵,

他派出使者給諸侯,大意內(nèi)容說

奸臣禍亂天下,想危害國家;

皇帝多病神志失常;

吳國有錢,他節(jié)衣縮食積攢了三十多年的巨量財富,給諸王提供經(jīng)濟支持,金錢遍及天下,不一定非要到吳國來取,諸王日夜使用也不會用完;

越王和長沙接壤,他們可追隨長沙王的兒子平定長沙以北,然后向西進攻蜀、漢;

東越王、楚王、淮南王可以同他一起向西進攻;

齊地諸王和趙王平定河間、河內(nèi)后,部分進入臨津關(guān),部分同他在洛陽會合;

燕王、趙王本與匈奴王有盟約,燕王在北面平定代郡、云中郡后統(tǒng)率匈奴軍隊進入蕭關(guān),直取長安;

楚元王的兒子、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早想有所行動,只是他尚未得知諸王的心意,不敢聽命...........

那么,二十二個諸侯國中,

除了反叛的7國:吳、楚、趙、膠東、膠西、濟南、菑川,

還有半路退出的2國:齊、濟北,

以及沒有參與的1國:城陽,

不可能反叛的景帝之子的6國:長沙、臨江、淮陽、河間、廣川、汝南,

毫無存在感的景帝侄子的1國:代

成為攻擊目標(biāo)的景帝弟弟的1國:梁

其他4國廬江、衡山、淮南、燕,是什么態(tài)度?

廬江王劉賜,沒有回應(yīng)吳王,但卻派人到東越暗通款曲;

衡山王劉勃,表示絕不反叛漢廷,堅守封國;

淮南王劉安,本想出兵參加叛亂,被國相騙得兵權(quán),國相指揮軍隊據(jù)城防守叛軍;

燕王劉嘉,從他的女兒嫁給了武帝的舅舅田蚡來看,他沒有反叛的舉動。

劉濞發(fā)難后,吳、楚共同進攻梁國,梁王劉武派兵迎擊,結(jié)果梁軍大敗,

吳楚攻破棘壁,殺數(shù)萬人。

七國起兵時,景帝起初慌了手腳,為換取吳楚罷兵,聽信袁盎的讒言,將晁錯騙至東市巡行,身著朝服的晁錯就這樣死在東市,

晁錯死后,吳楚叛軍毫不理睬,繼續(xù)攻漢。

謁者仆射鄧公對景帝說: 吳王為反數(shù)十年矣,發(fā)怒削地,以誅晁錯為名,其意非在錯也。

景帝這才省悟過來,

立即派周亞夫率領(lǐng)36個將軍,去攻打吳楚,這一支是漢軍主力;同時另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

將軍欒布赴齊;大將軍竇嬰駐扎在滎陽,隨時策應(yīng)各路漢軍。

七王的結(jié)局

吳王劉濞的結(jié)局:

周亞夫經(jīng)過一番思索后,決定把梁國放棄給吳軍,梁王劉武數(shù)次向景帝求救,周亞夫就是不救援,沒人能想到梁王以一己之力竟然扛下了吳楚大軍的猛攻,這實力著實驚呆了包括景帝在內(nèi)的所有人.......當(dāng)然這是后話,

周亞夫丟下梁王讓他自己抵抗之后,率36將軍出藍田經(jīng)武關(guān)至洛陽,出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

其實吳王初發(fā)兵時,大將田伯祿就說:軍隊集結(jié)一起西進而不從其他道路派出奇兵,難以成功,提議他分兵進攻。但是吳王太子規(guī)勸吳王說:假如將一部分軍隊交到別人手里,萬一反水該怎么辦呢?

吳王就沒有應(yīng)允田伯祿的建議(這也說明吳王一方自己都知道師出無名)

另一位年輕的桓將軍對吳王說:

吳國大多是步兵,適合在險要地形作戰(zhàn);而漢軍多戰(zhàn)車、騎兵,適和在平地作戰(zhàn),應(yīng)該放棄沿途城邑,直奔洛陽兵器庫,吃敖倉糧食,依山河險要來命令諸侯,即令不能入關(guān),天下大局亦已定。

但是吳國年老將軍們認為:年輕人不懂深謀遠慮。

于是吳王也沒有采納桓將軍的計策。


糧道被斷后,
當(dāng)時正值天寒地凍的時候,叛軍士卒糧盡援絕,終于自行崩潰。

周亞夫率軍追擊,大破吳、楚聯(lián)軍,

吳王劉濞逃到東越,企圖以東越為據(jù)點,待站穩(wěn)腳跟后再卷土重來,

但東越人不愿依附劉濞,遂將他誘殺,獻其頭于漢朝。

齊地諸王的結(jié)局

起兵后,四國圍困齊圍,根本就沒有踏出齊地一步,

等欒布率領(lǐng)漢軍來解圍,四國兵敗,

膠西王劉卬主動請罪,希望能夠免除一死,結(jié)果被嘲笑后羞愧自殺

濟南王、菑川王、膠東王兵敗后被殺。

后來,朝廷聽說齊王曾與叛亂國有勾結(jié),想移師伐齊。

齊王劉將閭恐懼,飲毒自盡;

濟北王劉志,派人到長安游說,最終得以被赦免。

城陽王劉喜,齊國反水后,城陽國成了吳楚叛軍與齊地叛軍能否合軍的關(guān)鍵位置,不過劉喜并未打開方便之門,為了隔絕南北叛軍,劉喜在鄧公的幫助下,同吳王劉濞的部下周丘作戰(zhàn),結(jié)果兵敗,性命無憂,就是城陽國被周丘占領(lǐng)了,

但吳王戰(zhàn)敗逃走后,周丘撤離城陽國,周丘不久死于后背毒瘡發(fā)作。

楚王劉戊:兵敗之后,自殺身亡。

趙王劉遂

趙王本想與匈奴,共同進攻漢朝,但匈奴軍臣單于靜觀其變,沒有馬上出兵。

又逢酈寄率軍攻來,劉遂不得不固守都城邯鄲,并與漢軍相持了七個月,欒布在攻破齊國后回師,與酈寄合兵一處,并引水淹灌邯鄲

邯鄲城破,趙王自殺。

這場叛亂,在持續(xù)了3個月之后就這樣被平息了。

反叛平定后,吳、膠東、菑川、濟南、趙等國被去除,朝廷又乘著余威,免除了各王的行政權(quán),規(guī)定諸王不再治民,消減了封地官吏,

從此諸侯王強大難制的局面大為緩和,漢朝統(tǒng)一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但是諸侯王勢力并未徹底解決,以致后來漢武帝不得不繼續(xù)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

個人觀點,總結(jié)來說

晁錯削奪諸侯封地操之過急,最后卻成了景帝退敵的犧牲品;

吳、楚等七國就是“烏合之眾”,各王的訴求根本就不一致,導(dǎo)致叛亂行動錯漏百出,吳王錯失兩條建議,將時間和力氣都花費在了梁國之上;

梁王劉武表現(xiàn)驚人,但這也引起了景帝的注意,畢竟竇太后一心想讓劉武繼承皇位;

齊地諸王圍困齊國,或許是打著觀望形勢再決定的心態(tài),并非決心反叛,只不過他們沒料到漢軍行動如此迅速果斷,沒給他們轉(zhuǎn)變陣營的時間;

趙王就是吃里扒外,聯(lián)合外敵死有余辜;

可惜的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周亞夫后受辱含冤絕食而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是指哪七國
劉邦的庶長子劉肥有13個兒子,個個能折騰,他們的下場如何?
安如泰山的故事
七國之亂爆發(fā),李廣喪失了唾手可得的封侯機會,他卷入了什么?
一圖看懂:七國之亂時各國國主與西漢皇室關(guān)系
西漢“七國之亂”何以速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