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事兒——前幾天,同小區(qū)的林女士向我訴說了自己的苦惱,“兒子從八個月大就被送回老家,由姥姥照料?,F在快三歲了,我把他接回來,卻和我一點不親,總哭鬧著要找姥姥。送到幼兒園也特別不合群。”
有這樣一個說法——這是典型的由于隔代教育引發(fā)的問題,孩子的性格出現了缺陷。
有這樣一個現狀——據相關調查統計,在市區(qū),不滿12歲的兒童有半數左右主要依賴“隔代教育”,在郊縣,這一比例高達近80%。
◎命題工作忙碌造成責任錯位
對年輕的父母來說,把孩子托付給老人照顧,多是無奈的選擇。近年來,大量離婚家庭和留守兒童的出現,使單親孩子和留守兒童成為隔代教育方式下問題多發(fā)的“高危人群”。
在國外,有很多女性在生育后成為全職媽媽,還有些國家集體保育的條件也比較優(yōu)越。而在我國,“全職媽媽”對于許多年輕母親只是一個傳說,她們需要為生計奔波;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接納不滿3歲孩子的幼兒園也越來越少。于是,由老人從孫輩嬰兒時開始照料,一直持續(xù)到幼兒園、小學……這是許多年輕父母的選擇,大部分老人也把此作為不可推卸的責任。
◎析題習慣養(yǎng)成優(yōu)于衣食住行
“寶寶,那個東西高,姥姥替你拿下來?!薄皩殞?,別跑,小心摔了?!薄皩殞?,外邊冷,就在屋里玩吧?!薄@是網友總結的“隔代教育”常用句式。曾聽小區(qū)附近幼兒園王老師說:“我們班有個孩子,他奶奶幾乎每天中午都來幼兒園,先是躲在門口看孫子吃飯,后來干脆強行進教室給孩子喂飯。在老師的堅持下,后來孩子的奶奶終于不來了,但那孩子在班上還是膽小孤僻,動手能力差?!?/p>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不斷給予孩子語言和智力上的良性刺激,引導孩子去探索外部世界,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案舸逃弊钇毡榈膯栴}就是“重養(yǎng)輕教”,多關注衣食住行,而少關注孩子早期智力開發(fā)、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可能會使其形成孤僻、不合群、膽小怕事等人格特征。
◎破題教育理念需要與時俱進
當然了也不排除一些“隔代教育”的成功例子。松柏小學的李老師說:“我們五年級有兩個孩子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孩子各方面都非常出色。這幾位老人的共同特點是知識層次高、修養(yǎng)好、人生閱歷豐富、善于學習先進教育理念?!?/p>
對此,年輕父母要多與長輩溝通,通過溝通與老人達成共同的教育觀,形成更符合時代的新的“隔代教育”,還可以引導老人多讀一些深入淺出的教育書籍。同時,年輕父母要善于與孩子交流,比如帶孩子去做祖輩無法帶孩子做的事情,讓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感。相對于年輕父母來說,老人有著較多的育兒經驗和耐心,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只要注意更新生活、教育觀念和方法,“隔代教育”完全可以成為特色教育,一舉三得,讓父母輕松,孩子有長進,老人有所寄托。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