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應該看過《日本沉沒》這部經典電影,盡管這是一部日本電影,但看著日本沉入太平洋總是有種莫名的興奮,所以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劇中引發(fā)日本沉沒的原因則是太平洋板塊俯沖帶下方一塊巨型“兆巖”。
但一項發(fā)布在《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則表明,這個劇中的假設可能將在現實中出現,因為日本科學家在南海海溝(日本本州島南部)的俯沖帶上發(fā)現了一塊規(guī)模達到了120千米的“熊野冥王巖”,它的出現究竟會將日本帶向何方呢?
《日本沉沒》中的現實:熊野冥王巖!
“兆巖”究竟是如何讓日本沉沒的?其實要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地質結構,全世界除了日本以外也鮮有國家的地質結構像日本那么復雜(印尼也是地質結構超級復雜的國家):
板塊運動的方向已經標識出來了,那么這些板塊是如何運動的呢?
1、菲律賓板塊向歐亞板塊下方俯沖;
2、太平洋板塊向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下方俯沖;
3、北美板塊向歐亞板塊下方俯沖;
“兆巖”出現的地方是太平洋板塊,原本太平洋板塊俯沖到歐亞板塊下方時將會因為高溫融化融入地殼,但在《日本沉沒》中設定的是這些板塊中的巖石質地不一樣,融化比較慢,形成了一個數百公里的巨型兆巖!
它的天文數字般的重量將拉著太平洋板塊加速向歐亞板塊俯沖,并將日本島嶼帶入太平洋海底,而且這個過程將在數年內結束,因此日本向全球發(fā)出移民請求,給予厚望的美國居然給拒絕了,而拯救日本的竟是中國!
現實中的“兆巖”:熊野冥王巖
這個2022年2月3日才發(fā)表在《Nature》論文中的“熊野冥王巖”,其實早在2006年日本科學家就發(fā)現了,位于菲律賓板塊向歐亞板塊俯沖的日本邊緣下方的位置,也就是日本人最恐懼的未來30年內很有可能發(fā)生超級地震的南海海溝。
熊野冥王巖位置:紅點自從這個地質結構被發(fā)現以來日本科學家一直在評估這個結構對日本板塊的影響,同時對這個結構的詳細探測也在同時展開,在取得了大量的數據后,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一臺超級計算機對這個結構進行了建模。
結果發(fā)現這個結構的大小在43~78英里(70~125千米)左右,其規(guī)模應該是相當大了,詳細位置是在本州島南部的和歌山縣地下約5~20千米處。
熊野冥王巖究竟有什么影響?
確切地說它的存在并不會將本州島南部帶入太平洋,而是像一條萬噸巨輪的劈波斬浪的船艏,將來自菲律賓板塊的俯沖分散向了兩側,使得原本分散到整個俯沖帶上的應力,集中到了兩側,而這些區(qū)域將成為地震的高發(fā)區(qū):
1944年12月7日:東南海地震,震中紀伊半島外海,震級里氏8.1級,引起了大海嘯,死亡人數:1223人
1946年12月21日:南海地震,震中紀伊半島外海,震級里氏8.1級,引起了大海嘯,死亡人數:1362人
這些地震級別都不低,而且與1940年代相比,現在的和歌山縣與奈良以及三重和四國島等人口更加密集,一旦發(fā)生大地震或者近海地震后引發(fā)的海嘯的損失將難以預估。
地下水通道改變:影響更難預估
研究小組還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由于這個巨型結構存在于俯沖帶中,改變了俯沖帶中地下水的路徑,使得大量地下水可以到達上地幔,這會加速俯沖帶運動速度,將會引發(fā)難以預料的后果。
美國中西部曾因頁巖油開采引發(fā)大量小規(guī)模地震,而原因正是頁巖油開采商將大量水注入地下導致地層滑動引發(fā)地震,而這塊“熊野冥王巖”則是個天然的“水管”!本來南海海溝就是一個地震高發(fā)區(qū)域,這下可是“捅了馬蜂窩”了。
2022年2月17日,Nippon-Foundation在線刊發(fā)了一篇標題為《30年以內に大地震が起こる確率70パーセント。京大名譽教授が唱える「今やるべき備え」》(30年內發(fā)生大地震的概率為70%,“現在要做的準備”)的文章,涉及了如下幾個方面:
1、南海海溝大地震;
2、富士山超級噴發(fā);
3、首都直下型地震;
其中第一個涉及到的就是南海海溝大地震,此前日本政府就曾預估過南海海溝將發(fā)生大地震以及損失情況評估如下:
南海海槽大地震預計會在2035±5年左右,也就是2030年到2040年之間發(fā)生,經濟損失則在東日本大地震的10倍以上,超過220萬億日元,死亡人數則可能超過32萬,地震的震級與9.1級與東日本大地震為9級)相差不大,但由于靜岡縣人口密集度更高,因此損失會更大。
不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鐮田博樹(Hiroki Kamata)卻不怎么認為:
他認為如果南海海溝發(fā)生9級規(guī)模的大地震其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首先是本州和四國島面向南海海溝的區(qū)域有著眾多的海灣,眾所周知,海灣會放大海嘯的破壞力,其次則是距離短,海嘯到達時間也短,預警時間不夠。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日本民眾的海嘯防范意識并沒有提升,因此鐮田先生如此評估下來,日本受災人數可能會超過6000千萬,并且受影響區(qū)域將能波及到首都圈和太陽帶工業(yè)中心區(qū)域,其影響難以估量!
《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烈度分布》(來自日本氣象廳網站),沿海多處地震烈度為7級。影響面太大主要是因為這里集中了工業(yè)、農業(yè)以及人口密集等多個因素,其影響之大,直接讓鐮田先生不寒而栗。
另一個則是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東京灣地區(qū)的地震,2021年10月7日,日本東京都首都圈內的千葉發(fā)生地震,規(guī)模為5.9級,震源深度為75千米,造成了JR和新干線停駛,影響大約有13萬人。
鐮田教授沒有預測首都直下型地震會在什么時候發(fā)生,他表示可能隨時會發(fā)生:
東京地下有19個活動斷層區(qū)和其他若干隱藏的斷層,其中任何一個發(fā)生移動,就會發(fā)生首都正下方的地震,在東日本大地震影響下日本板塊已經向東拉伸,使得首都直下型地震發(fā)生概率急劇增加,但由于斷層實在復雜,無法預測何時會發(fā)生,最有可能的是隨時發(fā)生。
鐮田教授稱,首都直下型地震造成損失預估在95萬億日元左右,死亡人數可能會超過2.3萬,受影響人數將達到3000萬,這兩次地震就將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還有一個則是富士山噴發(fā),2021年12月3日,富士山附近連續(xù)發(fā)生5次地震,這表示它已經處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它可能隨時噴發(fā),也有可能受到南海海溝地震或者首都直下型地震引發(fā)。比如1707年,南海海槽發(fā)生了里氏9級的寶永地震,49天后富士山噴發(fā),史稱寶永大噴發(fā)。
據日本官方預測,富士山噴發(fā)將造成2.5萬億日元損失,鐮田教授認為這個預測太樂觀了,被嚴重低估,不過鐮田教授也沒有給出他自己的預測數據,只是忠告火山灰影響區(qū)域的民眾:
地震時儲備是必不可少的,確保你有足夠的水、食物、衣服和廁所,至少可以維持三天,最好是一周。當我(鐮田博樹)去東京旅行時,我攜帶了500毫升的備用水,并且口袋里放著放手電筒和巧克力,以防地鐵或地下購物區(qū)發(fā)生地震時逃生。
“熊野冥王巖”的確認進一步支持了南海海溝地震的預測,作為圍觀群眾,只能祝日本民眾好運!
參考:
https://www.nippon-foundation.or.jp/journal/2022/67524
https://www.space.com/kumano-pluton-japan-earthquakes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