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很多王朝都有自己特定的稱謂,比如“暴秦”、“強漢”、“弱宋”,只有大唐獨獨使用一個“盛”。然而這個令后世無比羨慕與憧憬的朝代最終卻在一場叛亂的摧殘下轉(zhuǎn)向衰落。安祿山以一介不入流的雜胡起家,何以深得玄宗皇帝的信任?在滿朝文武群起勸諫,認(rèn)為安祿山必反的時候,后者又是以什么樣的智慧化解這場危機的呢?
李隆基的皇位得來確實不易,早年自己的祖母武則天專權(quán),李氏子孫險遭滅族。神龍政變之后,父親李旦繼位,可太平公主對朝政依然有著無法忽視的影響力。早年的李隆基不知費了多少心血才將這些強勢的女人趕出政治舞臺,而后勵精圖治,終成“開元盛世”。如果在這個時候李隆基忽然死了,那么他作為皇帝的功績將絲毫不遜色于太宗李世民,從這點來說,玄宗的歷史污點歸根到底是因為他活得太久了。
天寶年間,皇帝專寵楊玉環(huán),大唐上下一片歌舞升平,幾乎是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15萬帝國騎兵浩浩蕩蕩地從北境殺來,安祿山反了!關(guān)于這場叛亂的起因,歷史眾說紛紜,有人認(rèn)為是玄宗昏聵,有人認(rèn)為是宰相(楊國忠)逼迫,但不論后世那些無恥文人的翻案文章怎么寫,安祿山本人的野心是無法回避的最大因素。很難想象,在得到官方的賞識之前,安祿山只是北方邊境上一個失敗的“互市牙郎”,在今天也就是貿(mào)易中介人的意思,后來因為偶然的機會他與史思明一起進入體制,之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
憑借心狠手辣與溜須拍馬,兩個人在大唐官場扶搖直上,最終成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有時候一個人會感慨命運對自己不公,為什么我奔波半世卻依然一事無成?那是因為你沒有對比安祿山的生平,你的起點比他高,你不敢拿自己的一生去“賭”!但是安祿山敢,因為他本來就一無所有,哪怕后來位極人臣,這一切也都是當(dāng)朝皇帝給的,所以他敢拿自己的后半生去再賭一把大的,而這一把的賭注卻是億兆生民的千年盛世。
此時的安祿山身兼范陽、平盧、河?xùn)|三鎮(zhèn)的節(jié)度使,手握大唐帝國最精銳的武裝力量,但仍然沒有做好萬全的準(zhǔn)備,所以還不能起兵。此時在長安朝廷,關(guān)于安祿山要造反的消息已經(jīng)是滿城風(fēng)雨,說這種話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太子李亨,另一個是宰相楊國忠。按理說,楊國忠與安祿山同朝為官,互相不爽多半是意料當(dāng)中的事,但何以把太子得罪成這個樣子?這就是一個賭徒的高明之處,他看準(zhǔn)了皇帝與太子在體制上的權(quán)力矛盾,所以把全部賭注都押在皇帝身上,不惜處處與太子作對,更不惜新皇登基之后拿自己開刀。如此一來,老皇帝對安祿山的寵信日益深厚,哪怕是全世界都不相信安祿山,朕相信!
當(dāng)然,羽翼豐滿之后的安祿山也不必?fù)?dān)心日后太子對自己發(fā)難,在他的計劃里只要皇帝一朝晏駕,北國的騎兵便立即殺向長安,屆時李亨又能怎么樣?天寶六年,心存疑慮的大唐朝廷召安祿山回京述職,當(dāng)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借口,主要目的是為了探明虛實,如果這人有不臣之心,必不敢來。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安祿山回來了,而且大搖大擺地拜見了皇帝,這就使得那些咬定安祿山造反的人瞬間在朝堂失去了分量。
經(jīng)此一劫,安祿山也明白時不我待,大唐中央的形勢對自己很不利,看來等不到老皇帝咽氣了,要反叛就趁現(xiàn)在。于是北方大地烽煙四起,洛陽、長安相繼淪陷,大唐的盛世華章從此一分為二。公元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接著便是唐軍與燕軍長達八年的血腥鏖戰(zhàn),盛唐一去不復(fù)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