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幼崽的母蜜獾。圖片:Derek Keats / Wikimedia Commons
首先先糾正一個小誤會,非洲平頭哥并不是只生活在非洲,事實上,在西亞甚至印度半島都有它們的分布,廣袤的分布范圍也暗示著它們非同一般的生存適應(yīng)能力!它們是蜜獾屬下的唯一物種,不過雖然被叫做“獾”,在分類上它們更接近鼬類。
為什么叫它們蜜獾(Honey Badger)?其實它們最早被稱為“海角邊的吃蜜獸”(the honey eater of the cape),這個海角便是好望角,因為最初,探險家們在好望角一帶發(fā)現(xiàn)了這些愛吃蜂蜜的小怪獸(所以它們的種名capensis也是海角的意思)。同時它們在英語中還有個別名“ratel”,這個名字可能也源自南非的荷蘭語“raat”,也就是蜂巢的意思。
英國博物學(xué)家Richard Lydekker繪制的蜜獾。圖片:Wikimedia Commons
被叫做“哥”的生物大多有過人之處,蜜獾的“平頭哥”大名也得來不虛,我們這就來看看它的各項職業(yè)才能。
平頭哥是血牛戰(zhàn)士
蜜獾的體格并不大,體長(不含尾)僅55~77厘米,雄性體重9~16公斤,雌性更小,可能僅相當(dāng)于一只法斗的體格,甚至比一只大橘貓霸氣不到哪里去。但是,接下來是重點——它們的皮膚非常厚實,特別是頸部的皮膚居然厚達6毫米,這簡直為它們加了10086點的防御力,要知道兩三毫米的豬皮我們就可以做皮帶了……六毫米,怎么咬?不信大家可以買一塊豬皮煮熟后自己體驗一下……
可愛(?)的鐵血戰(zhàn)士。圖片:漫畫《鬼滅之刃》
有了這一身堅不可摧的板甲,平頭哥就變得肆無忌憚,與其說它們是“最無所畏懼”,更不如說它們是“最愛惹是生非”的一種小怪獸,它們甚至喜歡挑釁各種兇悍動物,像豪豬這種別人敬而遠之的家伙,平頭哥也敢迎頭痛擊。
并不是說它們就沒有對手,事實上鬣狗、獅子、豹以及蟒蛇等都可以戰(zhàn)勝它們(當(dāng)然,蜜獾最強的敵人還是人類),但是捕食者即便能打贏平頭哥,這些不畏生死的家伙也是它們十分不愿意接觸的。
“平頭哥”蜜獾被獅群包圍,仍然在奮力抗?fàn)?。圖片:Lion Mountain TV / youtube
平頭哥是敏捷潛行者
既然是蜜獾,偷襲蜂巢是它們不可或缺的技能。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平頭哥真正最想吃的并不是蜂蜜,而是蜂巢中的蜂類幼蟲——滿滿的高蛋白?。∫驗樗鼈兎艘乃嫉暮衿?,平頭哥不但是防咬,也是防蟄的!換言之,各類蜂類對它們的進攻效果被大大削弱了,只要不引起大的驚動,平頭哥在蜂巢間如入無人之境。
身為“蜜”獾,搗蜜蜂窩自然是傳統(tǒng)藝能。圖片: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 / youtube
不過這也給它們引來了殺身之禍,因為蜜獾對蜜蜂造成的傷害,蜂農(nóng)會布下天羅地網(wǎng)抓捕并殺害它們……現(xiàn)在很多地區(qū)出臺了一項保護平頭哥和蜂農(nóng)的兩全措施,就是把蜂箱放置在離地一定距離的地方,這樣蜜獾就夠不著了,平頭哥雖然幾乎無所不精,但唯一的弱點是它們無法很好地跳躍。
但這不意味著它們身手平平,恰恰相反,在和猛獸搏斗中,它們還有第二項絕世武藝!平頭哥的皮不但堪比“恨天高”,也非常松弛,當(dāng)猛獸咬住它們背部的時候,它們可以憑借松弛的皮膚和靈活的肌肉構(gòu)造,擰轉(zhuǎn)身體和脖頸,給對手帶來終生難忘的反戈(牙)一擊(咬)!
即使被獅子咬在口中,我也不會屈服!圖片:Lion Mountain TV / youtube
這個時候捕食者只要輕輕一松口,它們就可以伺機落地,但記住!蜜獾著地后并不是逃之夭夭,原則上它也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因為它是游泳和爬樹高手,但似乎平頭哥更愿意拼死抵抗!這時會出現(xiàn)很神奇的一幕:捕食者被獵物追得魂不守舍……
平頭哥是治療巫醫(yī)
固然愛吃蜂蜜和蜜蜂,但是蜜獾幾乎無所不吃,從哺乳類、鳥類、爬行類、昆蟲、蜘蛛到水果、塊根樣樣都是投其所好!而解剖發(fā)現(xiàn)蛇居然占到它們食譜中的1/4!對,可能你也想到了,蜜獾最非比尋常的特征就是不怕毒。
蜜獾大戰(zhàn)眼鏡蛇!圖片: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 / youtube
要注意,平頭哥也不是什么毒都不怕,而是對于蛇類的α神經(jīng)毒素(α-neurotoxin),有很強的抵抗力。這類毒素多見于眼鏡蛇科(Elapidae),α神經(jīng)毒素能結(jié)合在神經(jīng)的乙酰[xiān]膽堿受體(cholinergic receptor)之上,讓它們無法接受乙酰膽堿分子。乙酰膽堿是在神經(jīng)之間、神經(jīng)與肌肉之間傳遞信息的神經(jīng)遞質(zhì)。中毒之后,受體無法接受神經(jīng)遞質(zhì),神經(jīng)就會發(fā)生“斷網(wǎng)”,使動物肌肉麻痹,無法呼吸。但是蜜獾的乙酰膽堿受體上,有特殊的氨基酸,從而使毒素?zé)o法結(jié)合。
普通動物和蜜獾乙酰膽堿受體的區(qū)別示意圖,可見蜜獾的受體不會與毒素結(jié)合。圖片:樹樹
2011年,一部名為《天不怕地不怕的瘋狂蜜獾》(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的視頻在網(wǎng)上走紅,它剪輯了國家地理紀(jì)錄片里關(guān)于蜜獾的片段:蜜獾與眼鏡蛇搏斗,身中蛇毒,昏迷了一陣,居然蘇醒過來?!捌筋^哥吃蛇如吃辣條”自此一戰(zhàn)成名,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另外,和偷襲蜂巢時一樣,蜜獾厚實的皮膚也可能起到了保護作用,讓蛇很難咬透它的皮膚注毒??梢哉f它們是動物界不可多得的抗毒高手!
被蛇咬后昏迷又醒過來的蜜獾。圖片: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 / youtube
順便一提,一些種類的獴,例如印度灰獴(Herpestes edwardsi),也是“跟毒蛇叫板”的老手,它們獨立進化出了類似的抵抗神經(jīng)毒素能力。
平頭哥是放毒術(shù)士
黑白相間的平頭哥不僅配色像臭鼬,也會和臭鼬一樣使出臭彈攻擊!在它們尾部有一個臭腺,在遇到麻煩時它們可以排出惡臭液體作為武器。但是臭彈的主要作用是標(biāo)記領(lǐng)地而非戰(zhàn)斗魔法,平頭哥也不會像臭鼬那樣向空中噴射。平頭哥是獨行俠,除了交配時間它們很少兩兩相聚,媽媽(平頭嫂?)會獨自帶大小平頭,臭氣不僅能警示同類,也能用來保護自己的孩子。這個毒彈的氣味頗似腐爛物體,讓同類或?qū)κ钟洃浬羁獭?/p>
平頭哥是敏銳獵人
平頭哥有著遠超出體型比例的巨大前爪,它們是敏銳的獵人,能挖出一切被它覺察到的食物。在地面,在樹上,甚至在白蟻巢上,都可以看到蜜獾努力翻找挖刨,宛若“魔怔”的身影。這雙巨爪另一大作用是打造地道,它們可在短時間內(nèi)挖出一個完全容下自己的洞穴。
努力挖洞。圖片: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 / youtube
這么會挖洞穴的主,在做窩方面卻很懶,它們經(jīng)常侵占土豚(Orycteropus afer)、狐貍、獴、兔子等的洞穴,就像惡霸流氓一樣,看中哪個直接搶哪個。不知平頭哥是否會為此臉紅?
獵人職業(yè)少不了幫忙的寵物寶寶,一直有傳說,黑喉響蜜?[liè](Indicator indicator)找到蜜蜂巢的時候,會發(fā)出響聲把平頭哥吸引過來,在平頭哥大快朵頤之后自己也可以吃到蜂蠟。
黑喉響蜜?。圖片:Francesco Veronesi / Wikimedia Commons
黑喉響蜜?確實能消化蜂蠟,而且它會跟非洲原住民合作,帶領(lǐng)人尋找蜜蜂巢,在人采完蜂蜜后享受蜂蠟。人們還會發(fā)出特殊的聲音來招引它。不過蜜獾和響蜜?的合作未必是真的,現(xiàn)在有實驗表明,把響蜜?的叫聲播放給平頭哥,它們無動于衷……不過也可能是平頭哥平日里食物并不匱乏,對人們的“勾引”不為所動,也許在它們看來,自己主動出擊的捕獵收益更大!
技能和傳說還遠不止此
在印度,“平頭哥是食尸鬼”,印度人相信,蜜獾會挖掘甚至啃食剛剛下葬的尸體。雖然沒有直接證據(jù),但是從其天性來看,也不乏這樣的可能性。在南非,“平頭哥是利牙獸”,有多次觀察表明,它們可以輕松咬開陸龜龜殼,特別是南非的星叢龜(Psammobates屬)。
在動物園,“平頭哥是越獄王”。如果你以為平頭哥僅僅是憨頭憨腦的愣頭青,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們在逃離動物園時表現(xiàn)出超群的智力。這些家伙不善于跳躍,但它們會借助能找到的一切東西攀爬墻壁,從釘耙、木棍到泥土、石頭。平頭哥的“越獄”被監(jiān)控拍攝下來后讓人忍俊不禁,但也不得不感嘆它們的卓越智慧!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用釘耙做梯子的平頭哥!圖片:BBC / youtube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平頭哥是小獵豹的榜樣”,出生不久的小獵豹背上有一道白毛,遠遠看去和平頭哥惟妙惟肖,雖然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懼怕平頭哥,但多少能讓小獵豹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小獵豹的白色“莫西干”毛發(fā),模擬蜜獾的“平頭”。圖片:pxhere
本文是物種日歷第6年第50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歷作者@羅曉峰。感謝@樹樹 解釋一些神經(jīng)學(xué)和毒理學(xué)方面的問題并供圖。
戰(zhàn)斗種族
說起吸貓,第一反應(yīng)一般都是家貓,實際上貓科動物都有一種令人心醉的魔力。一本《世界野生貓科動物》讓你暢享前所未有的吸貓快樂!
這本書堪稱研究野生貓科動物的圣經(jīng),涵蓋所有野生貓科動物的分布、演化、習(xí)性和現(xiàn)狀。
閱讀門檻不高,看完后還能GET到一大堆談資!當(dāng)別人還沉迷于圖片吸貓時,這些貓科動物背后很多好玩有趣的事情,你都能夠如數(shù)家珍地一一道來~
像這圓滾滾兔猻,日子過得其實挺不容易!
它們不擅長奔跑,發(fā)現(xiàn)威脅時便會靜止不動,攤平身體緊貼地面……而兔猻媽媽每年夏末還會因為帶孩子導(dǎo)致體重銳減23%。
貓科動物喜愛獨居,但并非互不來往。生活在同一片棲息地的成年個體通過氣味標(biāo)記和叫聲頻繁交流,形成復(fù)雜的社會群落。
熟悉的個體可以會面,對手則會彼此回避。
書中的描述太生動,以至于我時常展開腦補——如果人類像大貓一樣生活,會是什么樣的體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