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jié)返鄉(xiāng),父親和叔叔以故鄉(xiāng)為題各寫一文。作為劉家后進,夜里感事抒懷,寫出此文,湊成“劉三篇”,以表多年來的鄉(xiāng)土情懷。
一、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在小的時候,我對“家”有兩種理解,一個“家”是在我出生并成長的城市,另一個則是“老家”,是爺爺奶奶所在的村子。我從小在城市長大,鄉(xiāng)土生活距離我比較遙遠,對鄉(xiāng)村生活為數(shù)不多的認知,都來自于每年春節(jié)回老家的經(jīng)歷。
我的老家在柳林縣三交鎮(zhèn),隸屬山西省呂梁市。一條黃河隔斷秦晉二省,三交鎮(zhèn)就在黃河?xùn)|岸,是一個聞名四方的晉西千年古鎮(zhèn)。
回到老家的感覺,有一首老歌特別應(yīng)景:“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fēng)從坡上刮過……”爺爺奶奶所在的坪上村就位于面向黃河的一個高坡上,正是因為這樣的地勢,走到院子里,一眼就可以看到奔流不息的黃河水。
我和故鄉(xiāng)的黃河
小時候的我其實并不愿意?;乩霞遥瑢τ诋敃r的我來說,鄉(xiāng)村生活相較于城市還是比較乏味的(主要是沒有網(wǎng)絡(luò)),回老家之后最讓我新奇的,是老家門前流淌的黃河水。記得第一次看到黃河的時候,我還天真地問父親,黃河水怎么不是從天上來呢?李白在騙人!父親哈哈一笑,說那是文學(xué)手法,你看這黃河一眼望不到源頭,不就像天上來嗎?
回到老家,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站在院子外的墻垛前,望著黃河發(fā)呆。清晨的故鄉(xiāng),沿河公路車來車往,鄉(xiāng)鎮(zhèn)市集熙熙攘攘,與之相比,一往直前的黃河倒好像顯得安靜了一些。到了晚上,村里升起裊裊炊煙,亮起點點燈火。蒼茫世間,在一片寂靜中,只有黃河的水流是鬧騰的。
站在黃河的岸邊,總會有種時間的錯位感。千百年來,黃河奔流不息、容顏不改,而在它的兩岸早已世事變幻、滄海桑田。駐足黃土地,凝望著浩浩蕩蕩的黃河水,我享受著這種莫名的情感帶來的莫名的感受。
平日里大家都是忙碌的,但是每到春節(jié),我們一家三代十幾口人都會齊聚在這片黃土地上。有一次我問父親,為什么我們每年都要回來過年呢?
父親告訴我說,兒子,你看這條黃河水、這片黃土地,我和你伯伯叔叔姑姑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不管將來到哪里,都不能忘了這是我們的根。
當時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眺望黃河水,靜看落暉。
二、奶奶的餅子手藝
在老家,爺爺奶奶都是頗受尊敬的人,因為我們一家人才輩出。而這,都是兩位老人辛勤付出的結(jié)果。
我的奶奶是個地地道道的鄉(xiāng)下婦女,沒上過學(xué),大字不識幾個。但是這么一個普普通通的鄉(xiāng)村婦女,培養(yǎng)出了大伯、姑姑、父親、叔叔四個大學(xué)生,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締造了一個傳奇。
在那個年代,供幾個小孩讀書,就意味著家里損失幾個勞動力的同時還多了幾張嘴的負擔。小孩去讀書,有出息是非常態(tài)的,讀不出個名堂才是常態(tài),在莊戶人家眼里,這是明顯的賠錢買賣。
爺爺、奶奶和我
但是精明強干、每一毛錢都要掰成幾分花的奶奶,毫不猶豫地接連干了幾筆“賠錢的大買賣”。當時一家六口人日子過得十分拮據(jù),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要堅持讓四個孩子上學(xué),爺爺奶奶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記得十年前,堂姐上大學(xué),想讓大伯想買一個筆記本電腦,當時大伯說,上大學(xué)必須要買筆記本電腦嗎?一臺筆記本電腦5000塊錢,這能買多少個餅子啊。說起這個事情,我們幾個小輩頗有些哭笑不得。但是這樣一個玩笑的背后,又有多少我們不清楚的辛酸事呢?
我后來聽長輩談起他們的往事,才知道大伯和姑姑當年學(xué)習(xí)成績也十分優(yōu)秀,高考成績完全可以去一個很好的大學(xué),只是因為家里條件艱難,當時的父親和叔叔上學(xué)負擔也重,迫不得已去讀了有補貼政策的師范類學(xué)校。其時爺爺在相鄰的縣工作,奶奶成天打餅子出售貼補家用,當時的日常開支,往往是和奶奶每天售出的餅子數(shù)息息相關(guān)。直到今天,在父親那一輩的日常生活觀念中,餅子已經(jīng)成為一般等價物,衡量一個東西的貴賤,總是喜歡說這能買多少個餅子。
等我父親讀大學(xué)的時候,大伯、姑姑相繼工作,家里的條件稍微好些,能夠負擔起父親去省外就讀全國重點大學(xué)的費用。當我父親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以后,放棄繼續(xù)深造,也開始投入工作以減輕家中的負擔。家里的條件不斷轉(zhuǎn)好,叔叔劉興亮得以順利就讀一所全國重點大學(xué)并取得碩士學(xué)位。
年輕時候的爺爺奶奶與大伯、姑姑、父親和叔叔
就這樣,從大伯到叔叔,我們一家就是這樣通過不斷接力的方式,完成了智識上的原始積累。父親曾多次感慨,干農(nóng)活與讀書都需要時間,這個矛盾沖突很難解決,他當年高考能夠名列呂梁地區(qū)前茅,大伯和姑姑背后的犧牲很大。我心想,大伯和姑姑犧牲都這么大,更何況背后撐起一片天的爺爺和奶奶呢?
父親總是拿他小時候點煤油燈在被窩里看書的例子激勵我對學(xué)習(xí)的熱情。說起有一次看書不小心把被子點著,事后被奶奶追著滿屋子打的時候,我們哈哈一笑。父親曾經(jīng)多次很動感情地對我講,沒有你奶奶苦心孤詣地操持家庭,就沒有爸爸的今天。當時的我不是很能體會這種感受,今天的我回想起來,每每感慨萬分。
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奶奶就開始照看我。從小學(xué)到高中,很多我人生的關(guān)鍵時刻,奶奶和爺爺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著我,陪伴我成長。我記得有一次奶奶很嚴肅地和我說:“典啊,咱們家不求大富大貴,你只要好好讀書,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行。你要是成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個社會就不會缺你一口飯吃。”
老人家樸素的話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我看著奶奶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面容,我暗下決心,一定發(fā)奮努力持之以恒,以不辱我們劉家的書香門風(fēng)。
三、爺爺?shù)娜夜Ψ?/p>
在我的成長記憶里,爺爺是個相對沉默寡言的人,就像悶聲耕耘的老牛,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與奉獻。
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工作忙,日常是由爺爺奶奶照料,當時我特別喜歡坐在爺爺?shù)募绨蛏?,讓爺爺帶我四處逛。每天傍晚,爺爺都要去院子外面接一桶水到家里,鐵桶本身不輕,更何況滿滿一桶水提上二樓很辛苦的。
當時的我不懂事,每次去提水,我都坐在爺爺?shù)募绨蛏希瓦@樣爺爺一只手要扶著肩膀上的我防止掉下來,另一只手提著重重的一桶水,艱辛地踏著樓梯上樓。
有一次,爺爺提著水桶感覺吃力了,停下來問我:“典典,爺爺熬(e·ao,柳林方言:累)得不行咧,能下來走會嗎?”我眨著無辜的大眼睛說,“典典不下來,典典熬(累)。”爺爺聽到我的童言童語,發(fā)出他標志性的爽朗笑聲,歇了一下,繼續(xù)提起了水桶。
雖然只讀過小學(xué),但是在年輕的時候,爺爺也算是村里“高學(xué)歷”的文化人了,待人處事一團和氣,在鄉(xiāng)間頗有名望。有一次聽村里的長輩講起爺爺?shù)墓适拢f以前幾個村因為用水問題各執(zhí)己念,差點打了起來,鄉(xiāng)鎮(zhèn)書記怎么勸都勸不住,眼看就要出大事情了。
這時候爺爺出面了,擺事實、講道理,向幾個村挑頭的人做思想工作。在爺爺?shù)囊煌ㄕf服之下,平順了各方的怨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當時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很難將爺爺這樣一個平時沉默寡言的日常形象,和人們傳言中巧言善辯的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
每年春節(jié),我們一大家人都要搞自家的家庭文藝晚會,一搞就是兩三個小時。有一年我們攛掇著讓爺爺表演一個節(jié)目,爺爺一直推脫說沒準備。奶奶當時就說了,年輕的時候表演節(jié)目哪次你準備了,來露兩手給孩兒們看看。
2011年家庭春晚:游戲環(huán)節(jié),奶奶比劃爺爺猜,把大家都笑翻了
爺爺看推脫不了了,就往炕上一坐,閉目開始思索,這時候我們都靜了下來,期待爺爺?shù)墓?jié)目。只見爺爺一手胸前懸空,另一只手腹部托底,好像手里拿著一把三弦,嘴里哼著悠揚的曲調(diào),惟妙惟肖地模仿著背景音樂和伴奏。待前奏結(jié)束,爺爺一聲高喝:
“那三弦~~~一響……”
然后爺爺腹部托底的手好像在猛地撥弄胸前并不存在的三弦,節(jié)目開始進入了高潮。爺爺現(xiàn)場編詞、譜曲,自伴奏,唱詞很長且十分押韻,旋律也非常好聽。
劉家大院2011年家庭春晚高潮:
爺爺空手表演三弦彈唱
那一瞬間,我內(nèi)心十分震撼。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對爺爺是缺乏了解的,我突然也理解了為什么我從別人那里聽到的爺爺,和自己接觸到的并不是一個版本了。歲月匆匆,在爺爺?shù)念~頭上刻下一道道年輪,而爺爺激情洋溢的三弦彈唱,仿佛述說著他曾經(jīng)的光輝歲月,抒發(fā)著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
爺爺是個愛學(xué)習(xí)的人,小時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走到哪里,爺爺都會隨身帶著一支筆和一個本,走到哪里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懂的知識,都會隨手記下來。每次看到爺爺戴著老花鏡,在本子上認認真真、一筆一劃地謄寫時,我的內(nèi)心都很受觸動。
我的爺爺也許不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但他一定是在他所處條件下,千方百計地、用盡全力地去求知的人。
四、故鄉(xiāng)、黃河與世界
長大以后的我回到老家,眺望門前的黃河,不僅看到奔流不息的黃河水,更多想到的是黃河邊的繁衍生息的人。
我的奶奶,多年來任勞任怨,背負著生活的重擔,把艱苦的生活調(diào)劑得有滋有味,心里有苦從不說,總是樂觀地面對一切,為四個孩子博取到了光明的人生;我的爺爺,他在基層工作了一輩子,對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有著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又解甲歸田,勤于稼穡,笑看滄桑,歷盡生活的艱辛,默默用自己寬廣的臂膀撐起家里的一片天空。
我的奶奶和爺爺,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在這片黃土地上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但是在他們的平凡之路中,孕育著不平凡的一面,他們都在常規(guī)的生活軌跡下,完成了我們劉家人才集群的奠基工程。
2017年中秋坪上村家宴
從爺爺、奶奶到我的父輩,再到如今的我。凝望黃河水,故鄉(xiāng)對于我而言,真的只是親情與鄉(xiāng)情的載體嗎?我想,更是這片沃土所傳承的魂靈,腳踏這片土地所感受到的,是這片土地背后孕育的情懷。既是親情的匯聚、文化的寄托,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就像眼前的黃河,既要有橫貫大陸板塊的豪情壯志,也要有經(jīng)歷九曲十八彎的堅忍不拔,而這一切,都是我人生旅途所擁有的寶貴財富。常言道“不到黃河心不死”,而我看到老家門前的黃河,只會更加激起斗志,以更加飽滿的姿態(tài)迎接未來的一切挑戰(zhàn)。
劉家三代人
長河日夜流,大地賦我愛。我的人生剛剛起步,無限美好的未來在向我展開。我也要像長輩一樣,胸懷大志大步行,百折不撓永向前。在老家的青色山坡上,深情埋下自己所有的歌,我堅信終于有一天,它們將在世間傳說。
——2017年10月5日凌晨于故鄉(xiāng)坪上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