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七雄最后一ㄍ王是誰?名字又是什么?首都在哪?領域有哪幾個城?他們最后的王是怎么死的?又死在哪?亡于幾年?秦王又時么時候統(tǒng)一天下?
一)戰(zhàn)國七雄的形成戰(zhàn)國初期,由于列國兼并的結果,只存有十余國。其中大國有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國;小國則有宋、中山、鄭、陳、魯、蔡、衛(wèi)、越等國。其后楚滅陳、蔡、越、魯,齊滅宋,韓滅鄭,趙滅中山,于是秦齊楚燕韓趙魏便成為七大強國并峙的局面,互相征伐,幾無寧歲,史稱「戰(zhàn)國七雄」。此外,小國殘存的只有衛(wèi)國,后為秦所滅。
二)戰(zhàn)國七雄地理位置
建都于春秋時尚為弱小的國家到戰(zhàn)國時開始強大齊人入燕后二年(周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燕人立太子平為王是為燕昭王昭王乘燕破弊之余吊死問孤?lián)嵫傩毡吧砗駧乓哉匈t者得魏人樂毅以為亞卿任以國政陰謀伐齊周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并將燕秦及韓趙魏五國之兵以伐齊與齊軍戰(zhàn)于濟水之西齊師大敗樂毅入臨淄六月之間連下齊七十余城齊國幾為所滅其后燕昭王死,子惠王立(周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聽齊國反間,樂毅被迫棄軍奔趙。齊將田單用火牛陣大敗燕軍,盡復燕所侵七十余城,齊由是得以復國。但從此齊、燕元氣大傷,僅足自保。這種局勢,對秦國的東向發(fā)展,無疑是大有幫助的。
五.韓韓亦為晉國六卿之一,至韓虔時,與趙籍、魏斯兩家分晉而成列侯。據(jù)晉國南部,約有今河南省中部以西及山西省東南部,疆域最小,國勢亦弱。初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繼都陽翟(今河南省禹縣)。韓昭侯時,用法學家申不害為相,內(nèi)修政教,外結諸侯,國治兵強,曾滅鄭國,稱雄一時。
其后為秦將白起敗于伊闕(今河南省洛陽縣南),取韓安邑以東至干河之地,遂不復振。
六、趙趙亦為晉國六卿之一,至趙籍時,與韓虔、魏斯兩家分晉而成列侯。據(jù)晉國北部,初都晉陽(此晉陽即平陽,在今山西省臨汾縣),繼都中牟(今河北省邯鄲縣附近),后都邯鄲。到趙武靈王在位時(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任用賢相平原君,大將廉頗,外交長才藺相如等,實行利國便民政策,胡服騎射,以教國人,國勢漸強。其后滅中山,北略胡地數(shù)千里,國勢驟強,成為戰(zhàn)國后期唯一能抗秦的強國。
七.魏魏原為晉國六卿之一,至魏斯時,與趙籍、韓虔兩家分晉而成列侯,是為魏文侯。據(jù)中國東部及西南部,國勢強盛。初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繼都鄴(今河南省漳縣),再都魏(今河北省大名縣),后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縣)。魏文侯以孔子的弟子子夏為師,法學家李克為相,制定法典,改革稅制,國家大治;又以軍事家吳起為將,,守西河,使秦軍不敢東進。
子武侯、孫惠王皆能勵精圖治,稱雄一時。但惠王只致力于統(tǒng)一三晉,卻忽視了開始隆盛的齊、秦。其后魏伐趙(周顯王十五年),齊出兵救趙,敗魏軍于桂陵(今山東省荷澤縣東北),魏勢一挫。伐韓(周顯王二十八年)齊又出兵救韓,大敗魏軍于馬陵(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南),魏受重創(chuàng)。
而秦乘機大舉伐魏(周顯王二十九年),襲取魏之河西,魏從此失卻大河之險,不復能御秦,乃與齊威王會于徐州(今山東省滕縣,周顯王三十五年),彼此尊稱為王,此后魏國勢衰,齊、秦二國繼之而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