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風疾神醫(y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shù)終。
這是《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曹操為建造大殿,親手揮劍斬斷了躍龍祠門前的梨樹,結(jié)果當晚就做了一個噩夢,驚醒后就得了頭疼病,曹操尋遍良醫(yī)都沒用,最后請來了華佗。
華佗認為他的在腦袋當中,必須利斧砍之,取出“風涎”才能去除病根,曹操生性多疑,認為華佗是要殺他為關(guān)羽報仇,于是就將他收押監(jiān)牢,拷問至死。
近年來,《三國演義》也被不停的改編,版本很多,但每一個版本都免不了會有曹操殺華佗的情節(jié),那么曹操真的殺了華佗嗎?后漢書揭露真相,曹操或許是對的。
曹操出生于東漢一個名門世家,年少時期就頗有才學,他也因孝廉被舉薦到洛陽為官,不過此時的東漢內(nèi)憂外患,董卓控制朝野,立陳留王為漢獻帝,他則自稱太師,曹操不愿跟他同流合污,他一路逃到了陳留,散盡家財,拉起了一支隊伍,曹操開始逐鹿中原。
許劭說曹操是: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是以劉備作為中心,以匡扶漢室為正統(tǒng),曹操的曹魏政權(quán)自然就成了“亂臣”,從《三國演義》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出羅貫中用了“捧劉貶曹”手法。
曹操: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劉備:此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jié)交天下豪杰。
光是從簡簡單單的外貌描寫,就能看出兩人在《三國演義》當中的地位,曹操細眼長髯,一副“奸”的形象,而劉備面貌俊美,性格溫和,心胸又有大志,喜歡結(jié)交天下豪杰,劉備的面向和性格日后必然能成就大業(yè)。
羅貫中說劉備得人心,還編造了劉安殺妻款待劉備,從現(xiàn)代的角度來講,實在有些不能接受。
而曹操的“奸詐”、“多疑”也是表現(xiàn)在各方各面,比如設(shè)立七十二疑冢,殺華佗,然而在正史當中卻有些不太一樣。
羅貫中說他殺人不眨眼,曹操卻寫了一首《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也不喜殺生,看見路邊的累累白骨,他也會感慨萬分,但他的想要完成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就必須采取“極端”手段。
說他多疑,他卻重用身邊的每一個謀士,甚至沒有為難過不出一謀一計的徐庶。七十二疑冢更是無稽之談,曹操想要向來講究孝廉,在他去世前兩年,曹操作《終令》: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又頒布了《遺令》:;兩封遺書都提到了薄葬,但沒有提到要設(shè)立七十二疑冢,疑冢之說應(yīng)該是后世杜撰的。
至于華佗雖然也是曹操所殺,但并不是因為他多疑,而是華佗犯了兩條大罪。
華佗雖然是神醫(yī),但是三國時期,醫(yī)生地位低賤,華佗也是常常感慨: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
這句話的意思時,華佗認為自己本也是一個讀書人,最終卻淪為了醫(yī)生,因此時常會感到懊悔。
《后漢書》中說華佗確實有一手不俗的醫(yī)術(shù),也給曹操治療過頭疼病,不過華佗心高氣傲,并不想留在曹操身邊,就假稱妻子病重,讓曹操給他放一個長假,曹操允諾。
華佗請了幾天假,曹操頭疼病又犯了,他便寫信給華佗,想讓他回來繼續(xù)給他治病,可華佗不愿意去,多次拒絕,久而久之曹操也失去了耐心,派人去看看華佗,若是華佗的妻子真的病了,就繼續(xù)延長“假期”,同時賞賜小豆四千升,如果是假的,就直接抓回來。
結(jié)果可想而知,華佗在獄中也供認服罪,根據(jù)漢律,華佗犯了兩條罪:欺君之罪、不從征罪。
曹操手握重權(quán),若是姑息養(yǎng)奸,恐怕會有更多的欺騙他,殺華佗也是最正確的選擇,華佗下獄后,荀彧擔心他的病情,還替他求情,曹操說: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華佗之死歸根結(jié)底還是死于自己的高傲。
而曹操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負我”讓他成為了奸雄,
不過陳壽在《三國志》當中對他評價很高,說: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明代李瓚也說: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