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術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調整技術?,F代催眠術起源于1841年英國醫(yī)生布雷德爾出版的一本書——《神經催眠術》。而在中國,催眠術的應用早已有之,古老的巫醫(yī)祝由術就是其中一種。
催眠的原理:
催眠最根本的原理喚醒沉睡的潛意識,讓潛意識對意識進行壓制,暫時的接管意識對身體的控制,進入一種潛意識和意識都同時開放的狀態(tài),然后催眠師越過意識直接與潛意識進行溝通。
潛意識很傻,只會被動的接受信息,于是催眠師就能夠用指令通過潛意識來控制被催眠者。
想要完成催眠,最根本的就是暗示,一個人能否被催眠取決于這個人對暗示的接受程度。完成催眠的過程必須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接受催眠者潛意識里有強烈的意愿被催眠,對催眠的感受度高。
第二,他對催眠師非常的信任,沒有任何警惕。
那么催眠師又是怎樣對被催眠者進行暗示的?
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人為誘導,誘導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放松和注意力轉移,引起一種特殊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tài)。
被催眠者自主判斷、自主意愿行動會減弱或喪失,感覺、知覺發(fā)生歪曲或喪失。
操作過程中多采用單調刺激的方法,例如懷表,水晶球,讓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個信息,集中久了,就會產生疲倦,意識的活動水平就會下降。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有過高速公路開車經驗的人都知道,不能總沿著一條行車道開車,要時不時的變換車道,否則容易產生疲倦感。
高速公路的路景都是非常相似的,開車的人時刻都神經緊繃的盯著這些路景,這些單調的信息刺激會不斷的降低開車人的意識活動水平,時間久了就會進入催眠狀態(tài),俗稱犯迷糊。
即使是睡眠十分充足的人,持續(xù)幾個小時這樣單調的刺激,同樣會受到影響。所以,開車四個小時就需要下來活動一下,尤其在高速上,并且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人也非常重要,要時不時給司機一些新的刺激信息。
其實每個人應該都有過催眠體驗。有時候我們在比較疲倦,但又沒有睡著的時候,會進入一種恍惚狀態(tài),如果此時旁邊有人走過來,說:嘿,把那個東西拿給我。
我們不由自主的就把這個東西給了他,我們甚至不知道讓我們拿東西的人是誰,要拿的東西是什么。
整個過程中沒有拒絕也沒有思考,別人說了什么,我們的身體就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去執(zhí)行。這就是催眠。只不過這個催眠狀態(tài)并非人為誘導。
被催眠者會接受催眠師所有的指令嗎?
并不會。潛意識有一個保護機制,當被問及一些重要的隱私、或者要做一些觸及底線的事,比如,說出銀行卡密碼,或者讓你去殺人時,這個保護機制就會被啟動,意識就會接管身體,當然,精神病人除外。
瞬間催眠:
瞬間催眠一般在30秒內完成,超過這個時間就只能歸為快速催眠。
瞬間催眠需要被催眠者的高度配合,并且對暗示的接受程度要非常高,否則就很難實現。
瞬間催眠一般都是利用驚愕反應,使催眠者進入狀態(tài),比如,正常說話的過程中突然大吼一聲,被催眠者會進入一種驚愕狀態(tài),持續(xù)兩到三秒鐘,就是我們所說的驚呆了。
在這驚呆的兩三秒鐘,催眠師再給被催眠者一個命令式的指令,比如:睡,然后再進行一些些暗示的加深。
哪些人容易被催眠?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只是每個人對催眠的接受度不同,有人很快就可以進到催眠狀態(tài),有些人可能要較長的時間。
通常體質虛弱或神經衰弱者的感受性低,不容易進入催眠狀態(tài);教育程度低或常識缺乏者,由于聽不懂指令就不容易被催眠。不夠專心的人容易分心、胡思亂想不容易被催眠。
緊張不易放松的人感受性低,不容易被催眠;意志力弱的人感受性低,不容易被催眠;還有好奇心強的人,只是想觀察、試驗,因此感受性低不容易被催眠;還有恐懼心太重的人,因為看了太多小說、電影的荒謬言論,心生恐怖,不容易被催眠。
最后,催眠并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神秘和恐怖,被催眠者如果不主動配合,催眠是很難完成的。想要提要催眠的話,最好還是找專業(yè)人士,并且需要有人陪同,切勿輕信
聯系客服